新課標的實施,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一道道嶄新的風景:濃濃的人文情懷,靚靚的合作探究,美美的多元感悟,深深的資源開發(fā)……語文教學更關注人的生命發(fā)展和精神建設,與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相比,這是重大的進步??墒?,在課改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現(xiàn)象,值得我們一線教師進行反思。
一、合作學習成效低
眼下幾乎所有的課堂中,我們都能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有一次,聽一位教師上《松鼠和松果》,在朗讀感悟課文內(nèi)容時,進行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請小朋友小組合作學習課文1~3自然段,討論:“小松鼠擔心什么問題?”然后讓學生匯報。接著又進行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課文4~6自然段,討論:“小松鼠想出了什么好主意?”課堂上四人圍坐在一起,讀了幾遍課文,然后就你一言,我一語,合作學習的場面很“熱鬧”。可交流時,學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
在合作學習中,還存在很多現(xiàn)象:有合作學習任務不明確,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形式,一種點綴,只用兩三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就草草收場;有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一統(tǒng)“天下”,學困生“袖手旁觀”;有的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會傾聽,不會合作,爭爭吵吵,自個玩耍,課堂幾乎處于失控狀態(tài),教師缺乏組織教學的策略;還有的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而思維含量很低……
反思:《語文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我們教學中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如上述:“小松鼠擔心的問題——以后沒有松果吃?!薄靶∷墒笙氤龅暮弥饕狻砸粋€松果就在土里埋下一個松果。”課本上寫得清清楚楚,問題很淺顯,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樣的問題還需要合作探究嗎?“好鋼用在刀刃上,”合作要在真正需要的時候用,合作的問題應該有思考探究的價值,不是所有的課都需要合作探究。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明確掌握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教師應根據(jù)學習任務的性質(zhì),使用相應的策略:可以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意見。
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是教學的重難點,學生靠個體很難解決的,需要合作探究完成?;蚴菍W生意見不一致,而且爭論時不妨把持相同意見的同學組織一起探究。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收到互相啟發(fā)的功效。
3.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教師需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二、課件太多充場面
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似乎不采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觀念不先進。為此,上課前教師總是不惜花費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精心制作課件,可結果常常并不理想。有一次市級觀摩課,一位教師執(zhí)教《夕陽真美》。首先利用課件“夕陽美”的畫面導入新課。接著品讀感悟二至五自然段。①“連綿起伏的西山……十分壯麗”就出現(xiàn)“西山美”的課件;②“它那圓圓的臉漲紅了,把身邊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就出示“變幻的云”的課件。③“它輕輕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燦爛的霞光留在遙遠的天邊?!睅壮鍪菊n件“燦爛的霞光”。④“太陽已經(jīng)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藍。”就出示課件“深藍一片?!睅拙湓捑统霈F(xiàn)幾次課件,那精美的課件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反思: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應防止讓課件過多過濫充場面。在設計課件時,首先要明確使用課件要達到什么目標,要解決教學中的什么問題。課件是把雙刃劍,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會阻礙學生思維想象的發(fā)展。在平常閱讀教學中,不用課件或少用課件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還是應該不用或少用。語文教育與其他學科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重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通過學生閱讀品味,理解感悟,產(chǎn)生獨立的體驗,任何語言之外的手段都不能喧賓奪主,成為語文教育的主導手段。
三、生成狀態(tài)強形成
生成應該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墒墙虒W中常出現(xiàn)強行生成。請看《烏鴉喝水》的教學片斷:教師拿出一個灌有水的瓶子和小石子說:“烏鴉看到了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它想喝水,但喝不到,它是怎樣喝到水的呢?誰來演示一下?”一個學生在眾多舉手者中被選中上臺演示。他小心的用手指撿起石子,放進瓶子里,瓶中的水慢慢升高了。教師問:“小朋友看清楚水是怎樣升高的嗎?”學生說:“看清楚了。”然后學生讀書上的話。教師又問:“小朋友,你們還能想出哪些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呢?”學生說:“可以把瓶子側過來喝?!薄翱梢阅靡桓茏游?。”最后教師說:“小朋友們真聰明,還能想到這么多的辦法?!?/p>
反思: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生成,但生成應該在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下展開。如果將學生放到一種設計好的、合理化的環(huán)境中,再追求生成,學生就不會有真實的體驗,結果導致生成的膚淺,這是一種喪失生命活力的生成。如上述片斷,教師在眾多學生中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這就是教學中的貼標簽,是預示著演示成功的標簽。成功讓學生的理解形成了單一的生成,這與學生真實“多元化”理解文本形成了矛盾。所以當學生讀課文時,他們的情感還在沉睡,沒有形成真實的個性閱讀。老師接下來請學生為烏鴉想其他辦法喝水,可以說這是純粹為了生成而生成,他忽視了生成為感悟服務。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是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發(fā)生的,水到渠成的教育現(xiàn)象,而不是刻意為之。
以上列舉了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幾種現(xiàn)象,它引起我們一線教師的思考:端正教學思想,實事求是,講求實效,追求樸實的教風,扎實的效率,讓語文課永遠充滿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