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活動,是少先隊的生命力,搞好隊活動,歷來是中隊的重心工作之一,對于隊員,是一個極好的教育過程。近日,幾位同事談論起“怎樣的活動才是好活動”這個話題時,說起了一種現象:許多班隊活動追求形式的豐富性、娛樂性、多樣性,缺少了對內涵價值的追求。
怎樣的活動才是好活動?老師們不約而同地回答:“真實?!卑嚓牷顒?,因為真實才有效,因為真實才精彩。真實的班隊活動,應該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題符合學生實際——真實
選題要從研究學生入手,了解時代、社會對學生發(fā)展的期望。例如,一年級新生入學,社會角色發(fā)生重大改變,開始承擔“學生”的責任,行為上需要盡快適應并遵守學校、班級生活的規(guī)則,為此可以圍繞“我長大了”這一主題策劃相關活動,展示學生對成長的渴望、困惑、煩惱、快樂的真實狀態(tài),同時借助群體約束力,使良好的行為成為全體學生的追求;四五年級男女同學容易發(fā)生沖突,根據這一特點,可以開展以性別角色認同為主題的性心理教育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男女性別的異同,正確認識異性,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健康成長。
二、師生角色分配合理——真實
班隊活動是由師生共同參與的?;顒又校處熃洺L幱凇肮堋迸c“放”的矛盾之中,有的教師喜歡包辦代替,事無巨細都由教師安排,學生干部和學生只是執(zhí)行者、表演者,結果教師忙得夠嗆,學生卻閑得發(fā)慌,活動的效果自然不會好;有的教師則“一放到底”,撒手不管,而且還自豪地說:“這個活動從設計到實施,我根本就沒有參與,完全交給學生?!笔聦嵣?,強調活動自主,并不意味著削弱乃至放棄教師在價值引導上的神圣職責,更不否定教師對班隊活動的指導作用。無論活動方案的制定、計劃的實施、動態(tài)生成資源教育價值的開發(fā),還是對活動的反思與重建,教師都是重要的影響力量。只有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創(chuàng)造之中,具有豐富內涵和獨特個性的班隊活動才會脫穎而出。
只有賦予師生真實的角色,他們才可能在活動中獲得全方位的提升。
三、活動過程靈活生動——真實
傳統(tǒng)的班隊活動缺乏對活動過程的重視,過度地關注活動過程中表象的東西,例如:生動的表演、熱鬧的討論、活躍的氣氛等等,忽視了活動內涵的提升。班隊活動和學科學習一樣,是一個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模糊到清晰、從失敗到成功的真實的過程。
教師要努力引導所有的學生參與活動過程的設計,例如“我的科技制作發(fā)布會”,從主題的選擇到形式的確定,以及作品的先期制作、發(fā)布會說明的準備、會場的布置、輔導員的邀請、作品的評獎和后續(xù)活動的設想,都由學生自行組織完成,教師只是適時給予提醒、點撥。師生在策劃活動時,雖然對活動過程有一個預設,但更重要的是能靈活地捕捉活動中生成的新資源,使活動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也就是說,要少一些預設,多一些生成。
有人說:“沒有生成的課堂不算真正的課堂?!鄙傧汝牷顒舆@一特殊課堂更是如此。一個好的輔導員首先必須要有生成的意識,然后才能想辦法去機智地抓住活動中生成的契機,使活動過程不完全拘泥于預設。
四、活動評價多元有效——真實
班隊活動的真實,還需要在情真意切的表揚與批評之中得以體現,需要在教師尊重學生、真實而具有指導意義的評價中得以體現。這里所說的評價包括對學生個體和學生群體的評價。評價對象、內容和手段的多樣化已經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關注,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但是,教師的評價要做到針對性強、具體、具有啟發(fā)價值卻不容易。在“我的科技制作發(fā)布會”主題活動中,一個學生介紹他制作的軍艦時,坦言材料是買來的,自己很喜歡,但是在制作過程中發(fā)現按說明書的辦法拼裝存在問題,便加以改進。話畢,馬上有學生提出異議:此作品依樣畫葫蘆,沒有科技含量,不在發(fā)布范圍;而有的學生則持相反意見:作品中有他自己的創(chuàng)意,可以算科技制作。就在兩種意見爭執(zhí)不下時,教師作了如下點評:XX同學在拼裝軍艦時能發(fā)現問題并自行解決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創(chuàng)意,體現了科技制作的方向。學生聽到老師的這番點評,自然能體會出其中的涵義。
五、活動體驗觸動心靈——真實
主題班隊活動如果建立在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基礎上,一定會觸動學生的心靈,例如“讓我走近你”主題班隊活動設計了兩個游戲:蒙眼穿衣、拷貝不走樣(無聲傳話)。游戲開始,教室里可熱鬧了,有的同學把衣服穿反了;有的同學怎么也找不到袖子,急得直跺腳;還有的同學又是比劃,又是擠眉弄眼,就是表達不出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游戲結束,老師讓學生說說玩游戲的體會。有的說,我也想快點穿衣服,可就是使不上勁;有的說,我覺得我做的動作意思很明白,可后面的同學就是猜不出來,我覺得很難過;還有的同學說,我穿好了衣服,想照照鏡子,可是沒有辦法看到,我覺得挺遺憾的……最后,老師總結說,剛才我們蒙上眼睛只一會兒時間,用手勢只是表達“你是我的好朋友”這樣一個簡單的意思,就搞得洋相百出??墒牵銈兿脒^沒有,在我們身邊就有這么一些因為種種原因致殘的伙伴,他們每天都生活在無聲、無色的世界里。想不想走近他們,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想!”助殘日的教育活動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陶行知說過:“我們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不是培養(yǎng)人上人,也不是培養(yǎng)人下人,而是培養(yǎng)人中人?!比酥腥耍怯腥诵?、人情、人味的健全的人。少先隊活動有其獨特的教育功能,它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變得更加主動、更加自信,而以自信的姿態(tài)、健康的心理步入社會,面對人生,這是當代教師的責任。那么,真實有效的隊活動,就應該是每一個中隊輔導員永不停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