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4年重慶市永川區(qū)南方早熟梨遭受了2004年以來的又一次大幅度減產,減產幅度達30%~70%,尤其是海拔500 m以上的核心區(qū)域。結合多年田間觀察情況,從氣象因素、栽培管理、病蟲害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以期為以后的生產提供幫助,防止出現(xiàn)類似的大幅度減產。
關鍵詞 南方早熟梨;減產原因;重慶市永川區(qū)
中圖分類號:S6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8-024-03
知網(wǎng)出版網(wǎng)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1112.1738.023.html 網(wǎng)絡出版時間:2014/11/12 17:36
南方早熟梨是重慶市永川區(qū)農業(yè)的支柱產業(yè)之一,總面積約4000 hm2,核心區(qū)面積超過2000 hm2,是3萬多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近5年的年產值均在2億元左右。2014年受多種因素影響,出現(xiàn)了大范圍減產達30%,農戶損失極重。筆者試著從多個角度對減產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應對措施,以期為以后的生產提供借鑒,避免再次出現(xiàn)類似損失。
1減產原因分析
1.1氣象因素
2014年氣象因素對南方早熟梨的影響可以用4句話來概括,即:花期陰雨不實、幼時冰雹成災、中期寡日不長、后期高溫逼熟。
1.1.1 花期陰雨不實
永川區(qū)南方早熟梨因海拔不同花期有些不一致:海拔500 m以下的區(qū)域,3月18日10時前開花量不超過20%,11時后就超過30%;500 m以上區(qū)域19日10時前開花量不超過10%,到16時已超過30%,均在同一天從初花到盛花。19日夜間開始降雨伴隨大幅度降溫,從15時26.3℃降至21日6時9.7℃,持續(xù)到25日13時氣溫才回升到16.4℃(黃花梨花粉萌芽的臨界溫度),直到27日一直持續(xù)陰雨多霧,連續(xù)達8 d,到28日天氣轉晴,已是花末期,29—31日又是陰天多霧。這種天氣導致自然授粉完全不能進行,95%以上果園自然授粉結實率幾近為0,完全依賴18、19日2 d人工授粉結實,導致結實率極低,按果臺位計算正常留果量,不足70%。
1.1.2 幼果冰雹成災
4月19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2 min冰雹讓本已很少的果實再次受到重創(chuàng),導致核心區(qū)域的黃瓜山村、尖山村約90%的果園受災,30%~80%的果實受傷,嚴重的果實被削掉半邊。大多在果面上留下了個數(shù)不等的傷痕,對后期銷售極為不利。兩災害過后導致部分果樹留果量不足常年50%。
1.1.3 中期寡日不長
據(jù)記錄,2014年5月永川區(qū)總日照時數(shù)69.1 h,較常年同期141.6 h偏少5成;6月降雨天數(shù)達25 d,6月19日至7月3日連續(xù)陰雨15 d,對梨果實生長極為不利。以致到6月底果實一般在100~150 g,生長量較常年低30%以上。
1.1.4 后期高溫逼熟
7月是永川區(qū)南方早熟梨生長的后期,氣溫狀況見表1、表2。正常年景這個時期是梨產量形成最關鍵的時期,此期高溫直接造成了逼熟效果。植物生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一般植物可在10~35℃下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其中以25~30℃最適宜,在35℃以上進光合作用就開始下降,40~50℃時即完全停止。6月梨樹根系長時間浸泡在水飽和土壤中,根系功能受抑制,7月4日天氣轉晴后,連續(xù)多日強烈光照出現(xiàn)了部分果樹落葉,7月上半月光照時數(shù)54.5 h,果樹完全處在生理調整期,果實生長緩慢。7月下半月光照強烈,光照時數(shù)達163.4 h,連續(xù)35℃以上高溫天數(shù)達10 d,梨樹光合效能受抑制,不利于樹體積累營養(yǎng),果實長勢受抑制。田間7月下旬出現(xiàn)日灼果,果實陸續(xù)成熟上市,口感欠佳,直到8月上旬末樹體通過生理調整期,部分梨果實快速膨大,口感恢復如常。
1.2栽培因素
種子敗育、樹體老化、枝組不合理。
1.2.1 種子敗育
6月下旬及7月上旬剖查小果,發(fā)現(xiàn)部分果實種子敗育,果實喪失長成大果的動力。種子敗育與以下因素有關:花期氣候引起花粉發(fā)育不良、多年不合理用肥致土壤板結礦化、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與鈣、鎂、鐵、錳、鉬、硼等中微量元素失調等。
1.2.2 樹體老化
永川區(qū)南方早熟梨樹體老化有諸多表現(xiàn):普遍樹皮粗厚且開裂、越冬花芽細小、結果短枝組花芽量多、細弱。
1.2.3 枝組不合理
從1998年大面積栽培梨樹以來,極少有果園做過枝組更新,主枝、骨干枝老化。過量化肥、高檔化肥的使用,使得當年生新梢枝數(shù)量多且壯,在新梢硬化后又極少做疏除,導致在掛果量偏少的情況下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協(xié)調。
1.3病蟲因素
花期病蟲影響結實率,成熟期病蟲造成直接損失。2014年是2008年后又一個花期薊馬嚴重為害的年份,花柱受傷變黑比較嚴重,部分果農人工授粉時未仔細辨認,致使部分人工授粉的花不結實。梨小食心蟲、吸果夜蛾、炭疽病、輪紋病等一直是永川區(qū)南方早熟梨果實成熟期的主要病蟲,常造成果實大量損失。據(jù)走訪果農調查,產量越高、樹體營養(yǎng)越好的果園,病蟲害越嚴重,5—6月持續(xù)陰雨,藥劑控制梨小食心蟲效果欠佳,田間蟲果在5月下旬陸續(xù)出現(xiàn),以至50%的果園病蟲果達30%以上,最高的達到50%。
2對策建議
2.1加強園藝管理
更新老化的主枝、骨干枝組;冬季疏剪花芽;加強夏季修剪,合理配置營養(yǎng)枝組。強化花期人工授粉,加大人工授粉數(shù)量,提高授粉質量,忌點授病蟲花;適量多預備花粉,遇初花期陰雨,可以用中后期人工授粉來彌補。
2.2調整水肥管理措施
減輕肥料造成的土壤礦化:減少雞糞及高檔復混肥用量,增加豬、牛糞等有機肥或有機復混肥用量,恢復地力。秋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恢復樹勢。增施鈣鎂磷肥,給土壤補充鈣、鎂等中微量礦質元素,調節(jié)礦質元素平衡。減少氮肥用量,調節(jié)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平衡,減輕碳氮比失衡對梨小食心蟲的誘集作用。
2.3加強病蟲害管理
綜合應用物理、生物、化學措施,提前做好果實成熟期病蟲管理是重中之重。
2.3.1 物理措施
3月底做好謝花期病蟲控制的基礎上,4月上中旬針對人工授粉的大果套雙層紙袋,能有效地阻斷病蟲侵襲果子的路徑。13.33 hm2以上成片配置太陽能殺蟲燈,被雷擊壞的要及時修復,能有效地誘殺吸果夜蛾、蝽象等,對梨小食心蟲也有一定的誘殺效果。
2.3.2 生物措施
用生物農藥來控制病蟲,殺菌劑有中生菌素、嘧菌酯、多抗霉素等,殺蟲劑有蟲酰肼(蛻皮激素)、阿維菌素、苦參堿、蘇云金桿菌等。梨小食心蟲可以用性激素誘殺,2月中下旬開始用,40 d左右更換1次誘芯,直到采果結束。2014年在田間蟲果做室內后期隔離飼養(yǎng)時看到有被寄生的幼蟲,只是條件不好,羽化后寄生物無法識別,只能大體看出是蠅或蜂類,可以嘗試放寄生蜂或蠅。
2.3.2 化學措施
藥劑有擬除蟲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等)、三唑類(苯醚甲環(huán)唑、烯唑醇、氟硅唑、戊唑醇等)、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等。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