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寧寧
摘要:績效評估是公共管理領域改革、發(fā)展的最新課題,高等教育績效評估作為教育政策制定、經費分配、學校管理的依據而備受推崇。本文通過論述美國、英國、荷蘭高校績效評估在評估機構、評估指標體系設計方面的發(fā)展現狀及特點,探討其進步之處,為我國高校績效評估的完善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高校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機構;評估方式;評估主體
教育績效評估最早出現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是為了解決高等教育面臨的嚴峻考驗而研究出的主要用于測量辦學效益和效率的評估辦法。目前,教育績效評估已經成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分配教育經費分、學校進行自身管理的依據與手段,對高校的發(fā)展與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西方發(fā)達國家高??冃гu估發(fā)展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公共管理成為各國政府再造的理論基石和實踐指南。高等教育作為公共領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革。在西方,美國是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先行者,也是最早對高等教育開展績效評估的國家;英國“二元制”評估模式及其《英國大學管理統(tǒng)計和績效指標體系》是立足于高校自身發(fā)展需要的典范;荷蘭是最早建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國家之一,為其他國家高校內部管理及發(fā)展提供范本。因此,本文選取美國、英國、荷蘭這三個在高??冃гu估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并建立了完善的評估機制的國家,闡述其進步之處,為完善我國高??冃гu估提供借鑒。
(一)美國高校績效評估的認證制度與指標體系
美國的教育采取地方分權制,聯(lián)邦政府教育部的功能主要在于通過財政補助協(xié)助各州教育的發(fā)展。這種“多元制”的教育模式導致各州高校質量參差不齊,社會對統(tǒng)一評估高校質量的呼聲越來越高,“認證制度”應運而生。
認證制度由專業(yè)認證和機構認證構成。專業(yè)認證是以系所或學科為認證對象,由某一學術領域的專家組織制定一套標準對其進行考核。機構認證以整體校務為認證對象,通過全國性或地方性的鑒定機構進行高校自我評估與認證機構訪評。
在評估指標設計方面,美國各州以《改進高等教育績效的策略指標體系》為指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指標體系,例如田納西州最新頒布的2010-2015年績效評估標準,一級指標為“學生學習及參與情況”和“學生入學質量及取得的成功”。
(二)英國高??冃гu估類別與指標
英國的高等教育也屬于典型的“二元制”模式,高??冃гu估始于1985年的賈勒特報告,該報告從內部、外部、運行三方面設計高??冃гu估指標。隨后,CVCP/UGC組織將評估的指標體系劃分為三類,分別是輸入、輸出和過程。英國高??冃гu估主要分為學術評估和科研評估兩類。學術評估關注的是專業(yè)建設以提高教學質量,科研評估關注的是科研工作的發(fā)展方向,從而為公共研究基金的分配提供依據。
20世紀80年代,CVCP/UGC組織遵照五項原則制定了英國高??冃гu估的指標體系內容,包括39項指標,形成了比較全面、受到各國學者推崇的《英國大學管理統(tǒng)計和績效指標體系》。這五項原則分別是:1)指標設計要與大學戰(zhàn)略目標一致,關注教學、科研;2)指標設計應簡單明確、可測量,易于比較;3)指標設計應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防止偏見;4)指標設計應最大限度反映學校運行情況,并能反映出其中存在的問題;5)指標設計應全面反映投入、產出及過程等各個方面的情況。
(三)荷蘭高校績效評估體系與程序
荷蘭是較早建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國家之一,其高等教育的質量保障和評估以學校內部的自我保障和外部的視導相結合為特色。從1985年荷蘭政府發(fā)表的政策白皮書《高等教育:自治與質量》開始,高等教育在績效評估方面經歷了評估機構和評估制度的不斷完善,改變了政府控制高等教育的局面,提高了教育系統(tǒng)的有效性。
荷蘭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由荷蘭大學協(xié)會(VSNU)、大學行為指引(PIU)、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協(xié)會(HBO-Raad)三部分構成,負責高??冃гu估的主要是前兩個機構,評估內容包括大學教學及科研質量、學生注冊質量、畢業(yè)生質量等。
二、西方發(fā)達國家高??冃гu估特點
通過對美國、英國、荷蘭三個國家高校績效評估實踐的論述可以得出,高??冃гu估已成為各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和保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并越來越受到重視。比較各國高??冃гu估的制度及指標體系的設計,各具特色且各有側重。下面針對各國高??冃гu估的制度、機構、內容等方面進行總結、比較,具體見表1。
不對外公布,認證結果對外公布 結果對外公布 對外公布評估等級 結果對外公布評估結果運用 學生選擇的依據;改善學校的
依據;政府發(fā)放經費的依據 不斷完善學校發(fā)展的依據 經費分配的依據 學校改進、完善的依據總結美國、英國、荷蘭三國的高??冃гu估內容,其主要特點及進步之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指標設計逐漸趨向于更加全面,更加合理。三國的指標內容都兼顧了教學質量、科學研究、學生發(fā)展、社會責任等各個方面,指標設計比較全面,涉及到學校投入、產出、運行及作為社會組織的不同環(huán)節(jié)。
其次,評估方式兼顧自我評估與外部同行評估。三國高校績效評估在評估方式的選取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即自我評估與同行評估相結合。一方面,高校對自身情況最為了解,數據資料更加準確、詳實,自我評估可保證評估報告比較可靠、真實;另一方面,外部同行評估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評判高校的各個方面,更具客觀性。自我評估與同行評估相結合使得評估結果更具說服力、更加科學。
最后,評估結果真正發(fā)揮作用。目前,西方眾多國家皆以績效評估為依據進行政府撥款,而美國很多州更是將教育投資完全按照績效結果進行分配。另外,高校績效評估結果也為各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完善管理提供參考。因此,評估結果真正實現了其制定教育政策、分配教育經費、加強學校管理的作用。
三、余論:西方國家高??冃гu估對中國的啟示
(一)建立自評與外部評估相結合的評估方式
目前中國高校績效評估所采取的還是外部評估機構基于二手數據進行的評估,評估結果不具有科學性與公信力。高校進行自我評估是為外部評估做鋪墊,通過對自身質量水平的鑒定,明確自身與戰(zhàn)略目標的差距。①因此,我國高??冃гu估在評估方法上應該采取自我評估與外部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在評估過程中給予高校自評權,了解自身優(yōu)勢及弱勢,外部專家評估,客觀測量高校運行情況,保證評估的公平、客觀、科學。
(二)評估主體多元化
高??冃У脑u估問責主體包含了政府、社會、學校、教職員工、家長、學生等。但是縱觀我國高校績效評估的現狀,基本上是評估機構在對評估“全權負責”,沒有各類評估主體的代表在發(fā)揮作用。因此,我國高??冃гu估應注重各類評估主體的作用,由政府主導,制定相應制度,廣泛采納不同評估主體的意見。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探索恰當的社會考核方式,也可以借用西方知名社會考核機構的運行模式,對我國高??冃нM行考核。
(三)完善指標設計體系
我國高??冃гu估存在科學研究指標權重過大、采用統(tǒng)一指標體系忽視辦學特色、忽視“為社會服務”這一指標因素等問題。因此,完善我國高校績效評估建設,在指標設計方面,將“社會責任”這一項納入評估內容,力求指標體系全面、系統(tǒng);同時,采取分類化設計指標體系的原則,在評估理念與層面不變的情況下,按照學校特色進行指標設計及權重分配,改變目前我國高校績效評估重視科學研究的現狀。
(四)構建高效績效評估制度
中國目前官方高校績效評估的機構主要以本科教學質量為對象進行評估,民間大學評估機構雖然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因為缺乏公信力與影響力也并不能完全實現高??冃гu估的功能。另外,沒有形成完善的高??冃гu估制度也是其陷入發(fā)展困境的原因之一。
因此,設立隸屬于教育部的專門評估機構,由國家財政撥款扶持;教育部與民間大學評估結構合作,形成完善的高校評估制度與指標體系;在立足調研、獲得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評估,三到五年為一個評估周期;評估結果面向社會公布并由教育部、民間大學評估機構、社會公眾共同監(jiān)督被評估高校改善評估中的不足之處。
[注釋]
①許剛,劉炳春,王蕾:荷蘭高等教育評估制度分析與借鑒.成人高教學刊,2007,(3):61-64.
[參考文獻]
[1]陳玉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概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69,76 - 77.
[2]黃維德,牛凱云.中西方高??冃Э己梭w系比較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8-54.
[3]李仁蘇,蔡根女.基于馬爾可夫鏈的高校績效評估研究.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2):67-69.
[4]汝信等.2002 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20-21.
[5]施星國,戚嘯艷,胡漢輝.高等教育評估制度的國際比較研究.科研管理,2007,28(3):71-76.
[6]張國玉,余斌.高校績效評估量化方法研究評價——論因子分析法在高??冃гu估中的應用.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1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