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動輒罰款是
缺乏教育智慧的做法
“學校動不動就罰款!”連日來,記者多次接到投訴,稱河南汝南縣常興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罰得很重。“課堂上吃瓜子罰款100元,課后吸煙一次罰500元,晚自習后溜出校園上網(wǎng)吧罰款1 000元……所有罰款都交到校長手里”。大河報記者為此進行了采訪,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幕用心良苦的“雙簧”——學校通常會把家長叫來,當著學生的面交罰款,孩子走出校長辦公室后,再把罰款全額退還給家長,并一再提醒家長不能讓孩子知道。(2013年12月11日 《大河報》)
【點評】學校的做法固然用心良苦,但教育學生是否非得用罰款的手段呢?是因為操作起來比較方便簡潔,還是因為錢更能刺激學生的內(nèi)心?無論是哪兩樣,都暴露了該校缺乏教育智慧,且有“偷懶”的嫌疑——與“一罰了事”相比,循循善誘般的教育當然過于繁瑣。這么做,老師看似解放了,但犯錯的學生能否知錯就改呢?
要嚴格查處學校違規(guī)
開設“尖子班”
有家長投訴稱,廈門湖里實驗中學對初三年段的學生進行統(tǒng)一考試,挑選年段排名靠前的學生,集中辦了一個“希冀班”,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學后留校,統(tǒng)一補習預備中考。這個班已經(jīng)辦了2個月了。該做法嚴重影響到其他學生,許多學生家長希望糾風辦嚴肅處理,解除這個“尖子班”,給家長及學生一個透明、公平、公正的良好校風。經(jīng)媒體曝光和上級嚴查后,該校的“希冀班”已停辦。(2013年12月30日 《廈門日報》)
【點評】國家教育部門已經(jīng)三令五申不得在義務教育階段設“重點?!薄爸攸c班”,許多地方依然“我行我素”,變著法子設立。原因很多,其中辦學評價方式未轉(zhuǎn)變、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不均衡是重要原因。但不能因此就允許違規(guī)操作,各地教管部門必須加大監(jiān)管力度,杜絕出現(xiàn)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重點?!薄爸攸c班”,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教育方式要用得準確恰當
杭州市區(qū)的洪大媽送外孫上幼兒園,小外孫突然伸手劃向路邊的車,留下長長的劃痕,被車主叫住。大媽馬上道歉并訓起外孫,“跟你說多少次了,不能這樣……”車主說賠200元吧。大媽叫來孩子的爸爸交了錢。孩子走后,車主把錢還給爸爸,“我是想讓孩子知道,做錯事要付出代價”。(2013年12月26日 《都市快報》)
【點評】此事件與前面的“罰款教育”事件相比,有明顯區(qū)別:教育方式用得恰當準確,能起到較好的教育效果;而倘若“濫用”“套用”,被教育者就有可能反感、抵觸,所起到的效果也是微弱的。
開設性教育課程
校方要與家長做好溝通
日前,武漢市武昌教工幼兒園的大班老師精心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堂幼兒性教育課。“因為問‘我從哪兒來的孩子比較多,作為老師我們認為有必要用含蓄而又科學的方式為孩子做解答。”該園園長姜華解釋。但該園大班一名女孩的家長周女士拒絕了園方的安排,認為自己女兒還小,不必參與到這樣敏感的課程中去。(2013年12月29日 《武漢晨報》)
【點評】在我國,與周女士有類似心理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因為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許多家長向來是談“性”色變。因此,在學校中開設性教育課程,校方要與家長做好溝通,引導家長轉(zhuǎn)變觀念,以更為科學的方式(包括授課方式科學,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等)消除家長的誤解。
學校制定“七不許”校規(guī)是
受功利辦學思維影響
福建安溪縣的舉溪中學發(fā)布《關于對女生行為準則的特別規(guī)定》,要求女生“不許給男生傳遞紙條”“不許和男生在偏僻的角落獨處”“不許認男生為‘哥,不許和男生互贈禮物”等,共有七個“不許”,此舉引發(fā)社會各界熱議。對此,安溪縣教育管理部門要求舉溪中學緊急撤銷這一被網(wǎng)友直呼“無語”的校規(guī)。(2013年12月12日 《東南早報》)
【點評】“七不許”校規(guī)明顯侵犯了學生的基本交際權,但校方置此于不顧,很大程度是受功利化辦學思維的影響,為了片面追求辦學政績,以犧牲學生自由交流與活動的空間為代價,讓學生“一心”撲在應試學習上,從而提高升學率。由此可見,不改變單一的辦學評價體系,此類忽略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管手段仍將大量存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