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國祥
?
糧食豐收為啥還要進口
◎李國祥
河南農業(yè)大學陳吉同學:有報道說,我國糧食連年增產,2013年糧食總產量突破了6億噸,但同時又進口了8000萬噸糧食。請問——
答:近年來國內糧食產量實現了“十連增”,按理說,進口規(guī)模應該縮小,為什么卻出現進口規(guī)模擴大的態(tài)勢呢?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首先,國內糧食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近年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消費總量增加,食物消費結構升級。從前,老百姓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大魚大肉”,現在這些都已成了家常便飯。同時,我國每年有上千萬人口由農村遷移到城鎮(zhèn)就業(yè)和生活,在城市,人們購買和消費食物比農村更便利,也導致了糧食消費量和食物消費結構的變化。而國內糧食生產資源有限,面對如此龐大、并且日益增長的糧食消費需求,無法完全覆蓋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我國糧食消費模式發(fā)生變化。隨著中國人經濟狀況的改善,過去以米飯和面食為主食的糧食消費模式發(fā)生了變化,肉蛋奶和水產品等需求量日益增長。養(yǎng)牛、養(yǎng)雞、養(yǎng)魚、養(yǎng)蝦,這些都需要更多的飼料,飼料的主要來源則是玉米和豆粕。從國內農業(yè)資源來看,滿足目前我國農產品需求大約需要35億畝有水資源匹配的土地面積,而我國現有耕地面積只有大約20億畝,一些耕地雖可以復種,但仍有大約8億畝的缺口。因此,我國擁有的耕地資源不足以滿足居民食物消費的需要。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適度進口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進口糧食也是出于糧食安全的基本需要。糧食安全的要義,就是保障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吃飽吃好。糧食生產能力和進口能力是衡量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狀況的兩個最重要指標。適度進口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并不會損害國家糧食安全,反而有利于集中國內有限資源,保障最重要的糧食品種生產。這對緩解資源環(huán)境壓力也有很大幫助。過去,我國把人均每年400公斤糧食作為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目標。2013年,我國人均占有的國內生產糧食大約450公斤,加上進口糧食,人均可消費糧食大約500公斤。有了這樣的后盾,才會實現貧困人口大量減少、農村學生享受營養(yǎng)餐、低收入困難群體和學生特殊群體享受食物消費補貼政策等,使每個公民的糧食安全更有保障。
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記住糧食安全的另一要義: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中國人的飯碗主要盛自己生產的糧食。全球每年都有超過8億以上的人口經常遭遇食物不足和營養(yǎng)不良或者缺乏的困境,這說明,糧食安全問題離我們并不遙遠。一旦世界糧食緊張,進口難度就會加大。比如在2008年,世界就發(fā)生過嚴重的糧食危機,很多國家禁止或者限制糧食出口,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暴漲。因此,我們必須對糧食安全保持清醒的認識,要立足國內,確保產能,守住耕地和水資源等紅線,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作為普通大學生,我們也要學會珍惜糧食,響應“光盤行動”。人人節(jié)約,就是為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做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