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歧華
(遼寧建筑職業(yè)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COP英文為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英文意義)其意義為“性能系數(shù)”;EER,英文為Energy efficiency ratio,(英文意義)其意義為“能量效率比”,兩者的單位都是W/W或KW/KW。
按照上述定義筆者認為,“COP”和“EER”都可以理解為產生的能量(冷量和熱量)和輸入能量(電功率)之比,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比較混亂,容易導致誤解,特別是在專業(yè)理論研究和考試中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
以下就是在暖通專業(yè)工程設計和設備制造規(guī)范和標準里筆者整理的關于這倆個物理參數(shù)的使用情況:
1.在《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019—2003)中第7.2.2條寫到:水冷、風冷式冷水機組的選型,應采用名義工況制冷性能系數(shù)(COP)較高的產品。制冷性能系數(shù)(COP)應考慮滿負荷與部分負荷的因素。
由此可見,該規(guī)范是把“COP”定義為“機組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
2.在《地源熱泵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66—2005)里第4.3.3條的條文說明里寫道:
由此可見,在該規(guī)范里是把“COP”定義為“系統(tǒng)的制熱性能系數(shù)”,把“ EER”定義為“系統(tǒng)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
3.在《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里第5.4.5條里寫道: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性能系數(shù)(COP)不應低于表5.4.5的規(guī)定。在第5.4.8條里寫道:名義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電機驅動壓縮機的單元式空氣調節(jié)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氣調節(jié)機組時,在名義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其能效比(EER)不應低于表5.4.8的規(guī)定。
由此可見,該標準里把“COP”和“EER”都定義為“機組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
4.在《水源熱泵機組》(GB/T 19409—2003)第5.3.1條和5.3.17條里分別寫道:
5.3.1 能效比(EER)
按6.3.3方法實測制冷量和按6.3.4方法實測制冷消耗功率之比,對于冷熱風型機組不應小于表5中的規(guī)定值;對于冷熱水機組不應小于表6中的規(guī)定值。
5.3.17 性能系數(shù)(COP)
按6.3.5方法實測制熱量和按6.3.6方法實測制冷消耗功率之比,對于冷熱風型機組不應小于表5中的規(guī)定值;對于冷熱水機組不應小于表6中的規(guī)定值。
由此可見,該標準中是把“EER”定義為“機組制冷性能系數(shù)”,把“COP”定義為“機組制熱性能系數(shù)”。
5.在《家用和類似用途熱泵熱水器》(GB/T23137—2008)里第3.17條寫到:
性 能 系 數(shù) (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熱泵在名義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運行時,熱泵制熱量和熱泵消耗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由此可見該標準里“COP”是表示熱泵的“制熱性能系數(shù)”。
6.在《計算機和數(shù)據處理機房用單元式空氣調節(jié)機》(GB/T 19413—2010)第3.4條:
能效比 EER
機房空調的制冷量與制冷消耗功率之比。
該標準里“EER”是表示“機組制冷性能系數(shù)”。
7.在《多聯(lián)式空調(熱泵)機組》(GB/T18837—2002)里第3.11條和第3.12條分別寫道:
制冷能效比(EER)
在規(guī)定制冷能力試驗條件下,機組制冷量與制冷消耗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制熱性能系數(shù)(COP)
在規(guī)定制熱能力試驗條件下,機組制熱量與制冷消耗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
由此可見,該標準里“COP”是表示“熱泵機組的制熱性能系數(shù)”,“EER”定義為“熱泵機組制冷性能系數(shù)”。
8.在《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第1部分 工業(yè)用或商業(yè)用及類似用途的冷水(熱泵) 機組》(GB/T 18430.1—2007) 第6.3.2.4條和《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第2部分 戶用及類似用途的冷水(熱泵)機組》(GB/T18430.2—2008)第6.3.3.4條里都寫到:
名義工況性能系數(shù)(COP)
制冷量(制熱量)和消耗總功率之比。
在該標準里“COP”既可以表示“制冷性能系數(shù)”,也可以表示“制熱性能系數(shù)”。
9.在《低環(huán)境溫度空氣源熱泵(冷水)機組 第1部分:戶用及類似用途的熱泵(冷水)機組》(GB/T 25127.1—2010)及《低環(huán)境溫度空氣源熱泵(冷水)機組 第2部分:戶用及類似用途的熱泵(冷水)機組》(GB/T25127.1—2010)里第3.2條寫到:
名義工況性能系數(shù)(COPh、COPc)
在表1規(guī)定的名義工況下,機組以同一單位表示的制熱量(制冷量)除以總輸入的電功率得出的數(shù)值。
在該標準里均以COP表示制冷性能系數(shù)或制熱性能系數(shù),只是以COP下角標符號加以區(qū)別。
10.在《蒸汽壓縮循環(huán)水源高溫熱泵機組》(GB/T 25861—2010) 里第5.3.13條寫到:
性能系數(shù)(COP)
機組實測制熱量和實測制熱消耗功率之比不應小于表3中的規(guī)定值。
該標準中是用COP來表示機組的制熱性能。
11.在《風冷式循環(huán)冷卻液制冷機組》(GB/T 25142—2010)里第5.2.5條寫到:
制冷性能系數(shù)(COP)
按6.3.6的方法試驗,冷液機在額定工況時的制冷制冷系數(shù)(COP)數(shù)值不應低于2.4。
在該標準里COP是表示制冷性能系數(shù)。
12.在《建筑節(jié)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411—2007)第11.2.1條第3款和第4款里寫到:
各種產品和設備的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和規(guī)定。
3.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的額定制冷量(制熱量)、輸入功率、性能系數(shù)(COP)以及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shù)(IPLV);
4.電機驅動壓縮機的單元式空氣調節(jié)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氣調節(jié)機組的名義制冷量、輸入功率及能效比(EER)
在該標準的第11.2.1條第3款里,“COP”即表示“機組制冷性能系數(shù)”,又表示“機組制熱性能系數(shù)”;而在第4款里的“EER”是表示“機組制冷性能系數(shù)”。
由此可見,在現(xiàn)行的國家規(guī)范和標準里,對于“COP”和“EER”的使用是很不嚴謹?shù)?,甚至是混亂的,制定標準的人各自為政,有的用“COP”表示機組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有的用“COP”表示機組的“制熱性能系數(shù)”,有的用“EER”表示機組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有的用“EER”表示機組的“制熱性能系數(shù)”,而有的用“COP”既表示機組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又表示機組的“制熱性能系數(shù)”,只是以該詞組的下角標符號或字母的不同來區(qū)別,給使用者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可能導致誤解。
那么應該如何理解和使用“COP”和“EER”那?
在《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術語標準》(GB 50155—92)第6.1.16條及其條文說明里寫到:
( 制 冷 ) 性 能 系 數(shù) (refrigerating)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
在指定的工況下,制冷機的制冷量與其凈輸入能量之比。
制冷性能系數(shù)也稱制冷系數(shù),……。在美國還采用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國內技術界稱為能效比或能源利用系數(shù),定義為在規(guī)定條件下的制冷量與總的輸入電功率的比值,涵義上也是一致的?!?。上述術語名稱,在國內外制冷技術領域都使用,只是使用場合或不同國家習慣有所不同而已。
因此,“COP”和“EER”都是表示制冷機的性能參數(shù)。
因此,筆者建議,應該統(tǒng)一、規(guī)范、正確地使用“COP”和“EER”,應該以《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術語標準》(GB 50155—92)為標準,把“COP”定義為“制冷機組或系統(tǒng)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把“EER”定義為“制冷機組或系統(tǒng)的制熱性能系數(shù)”,這樣一來,便于區(qū)分和理解。
以上是筆者的一點拙見,愿與同行商榷。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GB 50155—92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術語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019—2003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366—2005地源熱泵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5]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T 19409—2003水源熱泵機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6]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23137—2008家用和類似用途熱泵熱水器[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7]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19413—2010計算機和數(shù)據處理機房用單元式空氣調節(jié)機[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8]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18837—2002多聯(lián)式空調(熱泵)機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9]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18430.1—2007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第1部分:工業(yè)用或商業(yè)用及類似用途的冷水(熱泵)機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18430.2—2008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第2部分:戶用及類似用途的冷水(熱泵)機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1]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25127.1—2010低環(huán)境溫度空氣源熱泵(冷水)機組 第1部分:戶用及類似用途的熱泵(冷水)機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25127.1—2010低環(huán)境溫度空氣源熱泵(冷水)機組 第2部分:戶用及類似用途的熱泵(冷水)機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3]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25861—2010蒸汽壓縮循環(huán)水源高溫熱泵機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4]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25142—2010風冷式循環(huán)冷卻液制冷機組[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0411—2007建筑節(jié)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