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 “七大軍區(qū)司令表態(tài),堅持黨的領導,聽從習主席的指揮”,在這兩天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誰的意志和選擇?這是一個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軍隊政黨化,還是國家化。如此重大命題如果不解決,就會制約正能量的積聚。根本而言,這不是軍隊和軍人的選擇,甚至不是黨的選擇,而是人民的選擇,因為其中包含著人民的最大利益?! ∥覀冞€是作一些分析說明。軍隊存在的意義在保證國家安全和長治久安,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就要敢打仗、能打仗、打勝仗。如果進一步追問,打勝仗的力量之源在哪里?在戰(zhàn)斗力,而戰(zhàn)斗力的最重要因素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物質力量,也就是軍事裝備和體制編制,另一個是戰(zhàn)斗精神。前者奠基于國家經濟實力,后者賴于黨的思想和精神武裝,這就是黨的領導?! ∥覀儾环僚c世界其他最具代表性的軍隊作比較。可以說,我軍與西方國家軍隊比較,以及與蘇聯等前社會主義國家軍隊比較,很容易發(fā)現,最大不同是精神力量來源不同,而這背后涉及到領導力量和領導體制?! 念I導制度看,二者存在很大差異,而這種差異與兩大原因關聯度很高。一是西方走議會政治道路,即政黨要輪替,雖然這種輪替主要是執(zhí)政理念而非政治制度,因此軍隊并沒有跳出政黨政治。另一個是,西方國家的軍隊基本都早于政黨產生,比如美國軍隊產生于獨立戰(zhàn)爭,而我軍是黨為了實現政治目標而建立起來,革命年代是奪取政權的工具,現在是維護執(zhí)政的工具。特別是,我們的政治制度是共產黨為執(zhí)政黨,其他民主黨派為參政黨,這就意味著,即使軍隊國家化,國家也是在黨的領導下,所以軍隊仍然要受黨的領導。 從精神力量的來源看,區(qū)別同樣很大。西方國家軍隊的精神力量主要來自國家意志、宗教信仰和職業(yè)精神。國家意志反映在上述分析中。強調宗教信仰,這是我們從美國戰(zhàn)爭大片中可以看到的,美國大兵在發(fā)起沖鋒前,都在祈禱或親吻胸前的十字架。至于職業(yè)精神,則是伴隨著工業(yè)分工與基督教新教倫理而注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觀領域。我軍不支持宗教信仰,中國也不是一個宗教傳統(tǒng)的國家,所以宗教信仰的力量不足以支撐這支軍隊,而職業(yè)精神又因農業(yè)經濟的文化傳統(tǒng)而不可能在較短時間里形成,所以,我們只能依靠黨的理論武裝和精神灌注。離開這一點,我軍很有可能走國民黨軍隊的道路:“誰沖上去賞三塊大洋”。問題是金錢的力量不會讓人直撲死亡?! ∥覀冞@支軍隊“戰(zhàn)勝一切敵人”的強大精神力量之源,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了這樣的領導,才獲得了理論武裝,進而產生精神力量。 如此,一個邏輯出來了,人民的最大利益是國家安定,國家安定的前提是國防力量強大,國防力量的強大依靠先進思想理論的武裝,而它最大、最有效的提供者是中國共產黨。這就是中國軍隊必須堅持黨領導的原因,也是人民群眾意志和體現。有人或許認為自己并沒有直接表達意志,其實,我們的很多意志是蘊含在社會內在運行規(guī)律與肌理中的。任何國家的制度設計和道路選擇,都不會表現于單個人的意志,但卻一定是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選擇,否則就不能真正長期維系?!ㄗ髡呤菄来髮W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