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迪波
(桃江縣堤防管理站 益陽市 413400)
桃江縣有城關、牛潭河、花果山3個萬畝堤垸,已形成閉合的一線防洪圈,大堤總長34.61 km。城關垸位于資水下游、桃花江與資江入口處,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垸形成閉合圈的城關大堤長9.01 km,其中西區(qū)大堤7.45 km,東區(qū)1.56 km;自排涵閘5處;電排4處/18臺/3 596 kW,其中鲇魚港電排(7×155=1 085 kW)、團山電排(4×250=1 000 kW)和棗樹潭電排(310×3+110=1 040 kW)為中型電排;保護面積5.07萬畝;保護人口15萬,大堤設計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牛潭河垸是全省一般垸中的重點垸,全垸一線防洪大堤12 km,自排涵14處,排漬機埠3處,裝機7臺,630 kW;垸內有?。á颍┬退畮? 座,面積 0.224 萬 hm2(3.36 萬畝),人口 1.6 萬;垸內有石長鐵路橫貫,并建有縣級火車站,資江大橋建成后,與城關垸連成一體,成為桃江政治文化經濟中心?;ü桔翘医h3個萬畝堤垸之一,屬洞庭湖區(qū)一般垸,一線防洪大堤7.95 km,自排涵11座,電排2處/7臺/620 kW,保護面積0.282萬hm2(4.23萬畝),保護人口2.25萬人。1997年成立縣堤防管理站,主要負責城關垸的建設和管理,牛潭河和花果山兩垸由桃花江鎮(zhèn)負責建設和管理。
桃江縣3個萬畝堤垸堤防的大規(guī)模建設主要集中在1995~1998年,建設資金為縣鄉(xiāng)財政投入和垸內群眾投勞,共計投入資金1.29億元,其中城關垸1.1億元,牛潭河垸1 200萬元,花果山垸近700萬元,加高培厚大堤34.61 km,大堤的堤面高程基本達到設計標高,成功抵御了1998年43.98 m和2002年44.31 m高洪水位。城關垸從2005年開始申報日元貸款項目,申請日元貸款折合人民幣3 500萬元,完成了城關垸東區(qū)1.56 km防洪大堤加高加固和團山中型電排站建設;從2009年開始的縣城沿江風光帶建設項目,完成了桃花江一橋至二橋之間兩岸3.1 km的靚化和加固,縣城南環(huán)線建設從入河口至楊矮子山1.3 km大堤成為了堤路結合的公路大道。2013年,棗樹潭電排改擴建由原來2臺75 kW擴建成1 040 kW的中心電排,耗資1 800萬元。正在實施的項目有桃花江二橋至入河口2 km大堤的靚化和加固,七星河至張家碼頭0.7 km大堤堤面由10 m加寬至20 m。牛潭河垸和花果山垸從2009年開始申報四水重要河段治理工程項目,總投資8 174萬元,其中中央投資4 900萬元,加固堤防18.97 km,該項目于2010年正式啟動,中央投入資金800萬元,完成了1.5 km防洪大堤的除險加固,2012中央新下達資金700萬元,計劃完成1.4 km防洪大堤的除險加固。
(1)防洪能力方面。桃江縣3個萬畝堤垸的防洪能力偏低,與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嚴重不相適應。根據縣城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牛潭河將成為主要城市發(fā)展區(qū),目前牛潭河垸防洪能力還不到10年一遇,大堤堤身單薄,堤基滲漏嚴重;城關垸保護主城區(qū),防洪能力還不到20年一遇,每年的防汛壓力巨大。如:城關垸部分大堤滲漏嚴重,棗樹潭大堤堤基滲漏,電排引水渠原來設計行洪能力偏小,淤塞嚴重,濱江路大堤堤身滲漏,濱江路沿堤內腳無防汛通道。牛潭河垸堤身單薄,其中近10 km大堤斷面坡比未達設計標準;大堤當沖堤段有3.5 km,堤基滲漏堤段有3 km;沿大堤全線無防汛搶險通道?;ü桔蟮痰躺頂嗝鎲伪。瑑韧馄卤群透叱滩蛔?;沿大堤無防汛搶險通道;堤基滲漏嚴重,有3.8 km大堤堤基滲漏。2002年8月20日,該垸人和橋堤段出現(xiàn)特大管涌群,為一處潰垸性險情,先后有4 000多名干部群眾,900名民兵和武警參加搶險,才保住大堤未垮。
(2)投資政策方面。堤垸的安全關系到全縣88萬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意義巨大。而桃江縣3個萬畝堤垸是縣域堤垸中的重中之重,對其存在的問題需要立刻解決。同時由于規(guī)模大、投資大,決定了解決桃江縣3個萬畝堤垸現(xiàn)狀問題一定程度地需依靠國家投資來完成。益陽市、桃江縣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地方財政困難,要求地方配套的資金難以到位,無法完成計劃任務。
(3)實施建設方面。2004年,桃江縣原城關鎮(zhèn)、牛潭河鄉(xiāng)、花果山鄉(xiāng)合并為桃花江鎮(zhèn)后,三垸基本聯(lián)成一體。垸內面積達104.5 km2,擁有人口21.8萬、企事業(yè)單位1 000多家、固定資產300多億元,是桃江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已遠遠超過一個重點垸的標準。但由于財力有限,堤垸建設滯后,蓄洪防洪能力低,成為洞庭湖上游綜合治理的“瓶頸”。近10年來,桃江縣在無國家投入的情況下,先后籌資2億多元完成了8.7 km大堤的修建。但34.61 km大堤建設征地、拆遷任務艱巨,投入巨大,實施難度大。
(1)提高防洪蓄洪能力,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是對城關垸、牛潭河垸和花果山垸34.6 km大堤實施加高培厚、護坡護腳,并對堤基堤身進行防滲處理。將防汛抗洪能力提高到20年或50年一遇。二是實施電排涵閘新建擴建工程。更新改造鲇魚港、七星河等電排,新建金華橋、雷公巖中型電排,提高排漬排蓄能力,有效降低內澇災害。三是實施資江河道疏浚工程,提高行洪能力,減輕防洪壓力。四是在資江流域范圍,以桃江縣3個萬畝堤垸為重點實施生態(tài)工程,加強植樹造林,嚴控違規(guī)墾荒,控制水土流失,有效減少對洞庭湖的泥沙淤積。
(2)組建水務投資公司,保障萬畝堤垸建設資金。組建桃江縣水務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具體負責水利項目的投融資、涉水項目的投資開發(fā)經營,對縣政府授權范圍內的各類涉水項目土地的收購、儲備與開發(fā)經營以及所有投資項目進行建設管理和運營,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和水利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促進縣城經濟的發(fā)展。
(3)科學統(tǒng)籌規(guī)劃,提高建設項目實施水平。目前縣城的開發(fā)建設,特別是新區(qū)的建設,對防洪和排澇沒有一個整體規(guī)劃,相關部門在建設時又缺乏協(xié)調和溝通,導致防洪和排漬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或防洪和排澇設施建設步伐不一、標準不一、管理不一,造成城區(qū)防洪排澇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建議加強協(xié)調,統(tǒng)籌規(guī)劃防洪排澇規(guī)劃、沿江水景計劃、環(huán)保排污計劃、供水排水計劃和土地利用規(guī)劃等相關規(guī)劃,形成完整的規(guī)劃體系,減少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