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冀/四川省農機鑒定站
拖拉機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動力源。在農業(yè)生產中拖拉機及機組安全作業(yè)則極為重要,其安全技術在工作中應引起充分關注,保證機組作業(yè)質量和安全生產。
各類拖拉機發(fā)動機因構造不同,啟動方式分為手搖啟動、電啟動等。根據柴油機的啟動原理,各種啟動方式都是為讓主機獲得150~300 r/min的啟動轉速,汽缸內達到能使霧化柴油壓燃的溫度。在正常情況下,或即使在平均氣溫較低的地區(qū)和季節(jié),只要按規(guī)定做好加熱水,電預熱等準備工作,一般連續(xù)進行1~3次啟動操作,主機應啟動運轉,否則說明主機技術狀態(tài)有問題,需進一步查明故障并排除,不允許用某些不符合操作規(guī)定的特殊手段來啟動主機。
手搖啟動要求右手五指并攏,緊握搖把轉動發(fā)動機,并逐漸加速,在松開減壓機構,繼續(xù)用力搖過壓縮上止點后,發(fā)動機即可啟動。發(fā)動機一經啟動要求仍舊緊握手柄,靠啟動軸斜面的推力將手搖把推出。不允許將拇指分開握住手柄、啟動的瞬間不允許手離搖把,這2種錯誤操作都會引起傷人事故。
電啟動時,電動機連續(xù)工作時間不應超過15 s,且各次啟動之間應有不少于2~3 min的間隔,以保護用電設備特別是蓄電池不致早期損壞。“拖發(fā)動”或“溜坡發(fā)動”只能是不得已才使用的辦法,因為較大的撞擊性反轉矩,將引起傳動裝置發(fā)生斷裂等事故,即使這樣也只允許用大型機車拖曳小型機車來發(fā)動。
拖拉機起步時要求動力傳遞平穩(wěn),并應事先對拖拉機及周圍動態(tài)進行檢查。換擋時需減小油門,通過離合器完全切斷動力,推入所需的檔位,而后一邊逐漸加大油門同時緩慢結合動力平穩(wěn)起步。若遇到一時掛不上擋的現象,應先將離合器結合一下,再切斷動力后重新掛擋,不能用力猛擊變速手柄強制掛擋,以防損壞齒輪。拖拉機在田間作業(yè)時要求停車換擋,輪式拖拉機在道路行駛時可以不停車換擋,但以不打齒為原則。
必須注意,帶有牙嵌式轉向離合器的手扶拖拉機,在前一次使用單邊轉向離合器并隨即停車后,有可能牙嵌部分互相頂住而未嵌合到位,再次起步時會引起猛然轉向的意外事故。因此,在起步前要通過轉向手柄檢查內部牙嵌的到位情況,或手推使拖拉機左右晃,讓其復位。
拖拉機停車時應養(yǎng)成隨手將變速桿放回空擋,并同時減小油門的習慣,鏈式拖拉機在停車時,一般將主離合器切斷后即可停車,而輪式拖拉機則需借助剎車制動,方能及時停車,制動時也不要過急過猛,特別是手扶拖拉機,若突然制動,會引起拖拉機尾部劇烈上抬。
拖拉機行駛時主要是依靠轉向機構進行轉彎或保持機車直行,利用轉向機構糾偏時,不能過猛過急。在轉彎時,應先減速而后使用轉向器,使機車沿一定的回轉軌跡運行。手扶拖拉機左右轉向手柄,在使用時原則上應采取多次少握的辦法,而不要一次手握時間過長,防止轉彎過頭。輪式拖拉機轉彎時若車速較高,應先減速,再逐步轉動方向盤,直到駛出彎道,車頭接近新方向為止,然后將方向盤回轉撥正。彎道變緩應早轉慢打、少打少回;彎急時應遲轉快打,多打多回。由于在轉彎時內側前后輪的輪跡不重合,后輪輪跡偏向內側,轉彎時不要太靠近內側,以免碰及內側的建筑物。同樣,鏈式拖拉機在轉向時也應恰當地使用制動踏板,不要過猛過急。此外,只有在低速情況下,方可使用單邊制動,進行小轉彎。
拖拉機在行駛中遇有坡地,應事先換上合適的檔位爬坡,盡可能避免上坡時換擋,下坡時禁止空檔溜坡。手扶拖拉機及鏈軌式拖拉機在下坡時,因為采用單邊切斷動力的轉向機構,需反向操作轉向手柄(桿)。即:需要向右偏轉時,切斷左邊動力;需要向左偏轉時,切斷右邊動力。
拖拉機穿越溝埂時,應盡可能先將溝埂填實鏟平,或用一定寬度的跳板鋪平,降低車速通過。如無此條件且溝渠不太寬時,可使拖拉機與溝成一斜角,讓一前輪過去后,再讓另一前輪和后輪過去。若拖拉機只能對直通過,在操縱時先讓前輪緩慢下溝,當前輪過去后,加大油門使前輪上溝;再關小油門降低速度使后輪用同樣方法過溝。當所遇到田埂高度小于20 cm時,可按上述方法使拖拉機與田埂成一斜角過去;如田埂較高,不能成斜角開過,而對直開又不安全時,可用倒車法過埂。手扶拖拉機不允許借助旋耕刀的旋轉力越埂。輪式拖拉機兩驅動輪均打滑無法前進時,應立即停車,否則越陷越深,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挖去虛土、在驅動輪下填木板、石頭、樹枝等物的方法,自行解脫;情況嚴重可用另一臺拖拉機拖出。若僅是一邊驅動輪打滑,應及時切斷動力,結合連鎖裝置越過陷區(qū)。在使用連鎖裝置時要握住方向盤不動,只有當越過陷區(qū)并松開連鎖裝置后,方許使用方向盤做轉向動作,否則將損壞差速器。
拖拉機與農具的連接方式,分牽引式聯結和懸掛式聯結兩類,都應采用硬性聯結,以免相互撞擊。拖拉機的牽引桿與農具掛接點之間的插銷上,要用開口銷等鎖定,特別是在地面起伏較大的作業(yè)區(qū)工作,更應經常檢查其可靠程度。目前除定型的復式機具外,為了提高拖拉機動力的利用系數,還在推廣“一機多掛”等經驗,此時除要求主要農具與拖拉機間聯結可靠外,還應注意所增配的農具的掛接方式和部位。
拖拉機在作業(yè)中噪音較大,因此駕駛員與農機手之間、機務人員與輔助人員之間,要根據機具的操作特點分別規(guī)定明確而簡便的聯系信號,通過手勢、鳴笛、燈光、彩旗等信號表示機組的轉動、起步、停車、過溝、變速等操作變化。而且規(guī)定統一信號,還可減少輔助性時間消耗,提高生產率。
較復雜的農具和需農具手操作的農具,通常對傳動裝置的外露部分設有護罩或擋板等防護裝置,有的還有專門乘坐位置。所有這些裝置都應在作業(yè)前配全,且固定牢靠,禁止在運轉中調整沒有專門調整手柄的部位或排除故障、清除工作部件的泥土和雜草,也禁止從機具上跳上跳下或超員乘坐。
機組在田間應以不小于規(guī)定最小回轉半徑緩慢轉彎,不能為求得較小的地頭尺寸而轉急彎、轉小彎。懸掛機組在田間回轉時,應將農具升起,牽引農具有起落機構的也應將工作部件抬起。
機組進入夜班作業(yè)前要做好機具的檢查保養(yǎng)、田地和道路的踏勘以及照明設備的裝試等準備工作。只有在確保機具技術狀態(tài)良好、安全措施完備、燈光信號可靠的前提下,方能進行夜間作業(yè)。有些質量要求較高的作業(yè)如播種等,為爭取時間而必須安排在夜間播種時,需在播種機上增添專門的照明設備。夜間作業(yè)過程中還要定期停車,對機組進行全面檢查,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并排除。參加夜間作業(yè)的機組人員,要在接班前經過足夠的休息。任何人不得在作業(yè)區(qū)內睡覺。
拖拉機在水田作業(yè)時,一般處在地塊不大、溝埂較多、泥腳較深等不利的工作條件下,輪式拖拉機通常需更換水田葉輪或高花紋輪胎進行作業(yè),同時應避免轉小彎和死彎,以免在轉彎處留下大坑,或損壞農具,同時也應盡量避免倒退(特別是在發(fā)生陷車時),否則將愈陷愈深。手扶拖拉機在進行水田旋耕作業(yè)過程中需過溝過埂時,應將旋耕機操縱桿放在分離位置,以免拖拉機后部突然翹起時,犁刀傷人。
脫粒、清洗及農副產品加工等固定作業(yè),其工作條件雖然比牽引作業(yè)好些,但也有它自身的作業(yè)特點。例如,參加作業(yè)的非機務人員數量增多,加工對象流動性大,有些作業(yè)地點緊靠生活區(qū)等等。因此,對這些特點要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首先應對參加作業(yè)的所有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按照工藝要求明確任務,規(guī)定操作分工和行動路線,統一信號,統一指揮。機組在作業(yè)點應根據地形、風向和輔助性工序的需要,選擇合適位置,可靠固定,所有外部的傳動裝置都要配合防護裝置,并備有必要的防火設備。操作人員所配用的手持工具,特別是進入機器內部可能性較大的部位(可喂入口),應采用木制工具,以免鐵件不慎進入后打壞機件。操作人員要按作業(yè)特點配備帽子、口罩、風鏡、緊身工作服等安全用品。
擔任運輸作業(yè)的拖拉機機組,在公路上行駛時只許一車一掛,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燈光照明、聲響信號、轉向制動和安全掛結等方面都要符合公安部門的規(guī)定。由于拖拉機運輸機組車速不高,要靠右行駛,隨時注意避讓其他車速較高的車輛超車通過。不允許用特殊手段提高發(fā)動機或驅動輪的轉速,或用加大載重量的辦法盲目追求貨運量指標。特別是在下坡時,要減速慢行,防止掛車在慣性作用下反頂拖拉機造成事故。在泥濘道路上行駛時,因前輪的導向作用變差易發(fā)生側滑,應特別謹慎,降低車速,掌握好方向盤。如發(fā)現轉向失效,可單邊制動適當幫助轉向;若發(fā)生側滑現象,應降低車速,用方向盤將前輪向后輪滑的同一方向進行修正,待側滑現象消失后,再逐漸駛入路況好的路面。若在發(fā)生滑移時馬上采用正常行駛方式向另一邊打方向盤,企圖駛入馬路中間,或用緊急制動的方法,想避免險情,則會適得其反,發(fā)生更大的側滑現象。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不同的機具在作業(yè)的過程中,有不同的安全注意事項及操作規(guī)程,只有把握好相關的安全操作技術,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和用戶自身原因造成的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