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廣
寒風勁吹,大雪紛飛。
當加拿大溫哥華的冬季來臨時,家住高山之上的土撥鼠就會躲到厚厚的雪層下鋪著干草的深洞之中,以應對寒冷的襲擊。
其實,土撥鼠早就開始為平安度過冬天做準備了。它們把一天之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吃的“事業(yè)”中去,到深秋其體重可以增加一倍。土撥鼠體內(nèi)積累的脂肪量將決定它們能否挺過寒冬。
為了盡可能地節(jié)省能量,冬日深洞中的土撥鼠不僅大大降低了心跳與呼吸的頻率,而且還把體溫從37℃下降到5℃,這對許多恒溫動物而言無疑是一種近乎于死亡的狀態(tài),而事實上在這長達六七個月的冬眠過程中,外表處于安詳靜止狀態(tài)的土撥鼠也在不斷地與死亡抗爭著。
土撥鼠的體重只有四五千克,受限于體型自然無法積聚太多的脂肪,所以必須合理分配、科學使用才行。它們體內(nèi)貯存的褐色脂肪是其冬眠時消耗的主要能量源。這些寶貴的脂肪將優(yōu)先供應土撥鼠的腦部和心臟等關鍵部位,這兩部分的體溫是其他部分的十五倍左右。當遠離心臟的四肢一旦被冰凍,褐色脂肪就會迅速釋放熱量,通過血液流向那里,待危險過去警報解除,熱量再撤回關鍵部位進行重點保護。
當明媚的春光再次普照在溫哥華的高山之上,會有將近一半的土撥鼠再也無法睜開眼睛,它們被寒冷生生地奪去了性命。只有那些在整個冬眠過程中消耗量小于儲備量的土撥鼠才有可能蘇醒過來,這也是它們熬過寒冷而漫長的冬季走向重生的第一道門——冬眠門。
土撥鼠要闖的第二道門是熱身門。從靜止到運動需要一個熱身的過程,土撥鼠體內(nèi)剩余的脂肪將繼續(xù)轉化成熱量輸往心臟并通過血液加熱其最重要的部位,然后逐步向周身擴散。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差池,土撥鼠的生命就會終結。
土撥鼠要闖的第三道門是挨餓門。雖然已經(jīng)蘇醒,并且可以活動,但畢竟是半年沒有吃過東西了,土撥鼠的消化系統(tǒng)還需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才能調(diào)整到正常工作的狀態(tài)。“青草蛋糕”就在眼前晃動和誘惑著,饑腸轆轆的土撥鼠卻無福享用。只有苦苦撐過這生死七日的幸運者才能安全進食,從而真正地走出死亡陰影的籠罩。
走過“三重門”的土撥鼠,還將在花草繁盛的時節(jié)面對來自陸地和空中之天敵的威脅,直到再次躲入雪層之下重走它們的生死“三重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