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李英子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了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管理狀況。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從人們對建筑垃圾資源化的認知,政府對建筑垃圾資源化管理、建筑垃圾處理技術等多角度,分析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中存在問題,并對優(yōu)化建筑垃圾資源化管理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建筑垃圾 資源化 利用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1-021-02
一、問題的提出
北京市“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戰(zhàn)略目標。但是,隨著北京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2010年已經達到2000多萬人;而新建建筑和舊城改造的實施,每年生成的建筑垃圾高達3500萬噸?譹?訛。
建筑垃圾的產生不僅危害大氣、而且污染水源、土壤,造成能源緊張、資源短缺,制約著北京的經濟發(fā)展,影響著綠色北京的建設。
隨著世界各國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各國都特別重視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如韓國、日本等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高達95%?譺?訛,不僅控制了建筑垃圾的產生,防止環(huán)境、水、土地、大氣的污染,而且通過資源的再利用逐步實現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然而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還不到5%,嚴重影響環(huán)境保護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因此,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效率是我們每一位研究人員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為提高北京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效率,本文對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情況進行了調研。共發(fā)放4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50份,運用SPSS數理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了分析,發(fā)現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過程中存在問題,為優(yōu)化建筑垃圾資源化管理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式,促進節(jié)能環(huán)保提供建議。
二、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亦是一個可以創(chuàng)造豐厚物質利潤的產業(yè)。建筑垃圾都有它們的剩余價值,例如:(1)利用廢棄建筑混凝土和廢棄磚石生產粗細骨料,可用于生產相應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砂漿或制備諸如砌塊、墻板、地磚等建材制品。粗細骨料添加固化類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層。(2)利用廢磚瓦生產骨料,可用于生產再生磚、砌塊、墻板、地磚等建材制品。(3)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樁基填料、地基基礎等。(4)對于廢棄木材類建筑垃圾,尚未明顯破壞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損嚴重的木質構件可作為木質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紙等。(5)廢棄路面瀝青混合料可按適當比例直接用于再生瀝青混凝土。(6)廢棄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7)廢鋼材、廢鋼筋及其他廢金屬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爐加工。(8)廢玻璃、廢塑料、廢陶瓷等建筑垃圾視情況區(qū)別利用。
雖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對社會、對環(huán)境、對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因為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效率低,導致建筑垃圾產生的污染相當于汽車排放尾氣的兩倍。
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中存在如下幾個方面問題:
1.建筑垃圾對環(huán)境的危害的認識上不足。據調查數據顯示,建筑垃圾對環(huán)境危害的認識上,23.9%認為建筑垃圾污染水環(huán)境;23.6%認為建筑垃圾污染大氣;21.0%認為建筑垃圾污染土壤;其余建筑垃圾侵占土地、影響市容和衛(wèi)生等方面的危害認識更為不足。從而不僅造成了建筑垃圾的分類、回收、再利用率低,而且造成了北京的水資源污染、大氣污染、土地資源的占用和土壤的污染。
2.建筑垃圾的分類回收利用率低。建筑垃圾可分為混凝土、石塊、碎石、渣土、磚塊、瀝青、砂、玻璃、金屬、塑料、竹、木料、有機物等。調查顯示,19.5%的人認為建筑垃圾中的金屬可以回收利用;13.4%的人認為玻璃可以回收再利用;11%的人認為磚塊可以再利用;之外其他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的均達不到10%??梢?,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效率非常低,這與日本、韓國等建筑垃圾利用效率高于90%相比,差距甚大。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27.4%的人認為建筑垃圾處理的措施和程序不明確,23.4%的人認為政府的監(jiān)管機制不完善,22.6%的人認為施工單位管理層的重視不夠。
3.諸多因素阻礙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據調查顯示,26.7%人認為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落后,24.8%的人認為政府激勵建筑垃圾資源化政策優(yōu)惠少,23.2%的認為缺少建筑垃圾資源化專業(yè)人才,14.3%的人認為運輸成本高??梢?,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的研究應用、政府的激勵政策、專業(yè)人才的培訓及建筑垃圾資源化推廣中的資金的扶持均是影響建筑垃圾資源化應用的阻力。
4.大部分北京市民對建筑垃圾處理的相關政策不了解。調查顯示,68.0%的人并不是了解政府的相關政策,17.7%的人不了解,只有14.3%的人了解相關政策。相關政策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中,法規(guī)政策不完善占比21.8%,獎懲力度不夠占比15.6%,市民缺乏認知占比15.4%,資金投入不夠占比15.0%,政府監(jiān)管不嚴占比14.3%,經驗不足占比9.8%,缺少專業(yè)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公司占比7.5%,另有0.5%的人認為存在其他原因。
5.未來建筑節(jié)能應加強的環(huán)節(jié)。調查顯示,22.8%人認為應在施工階段分類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實現建筑節(jié)能;17.0%人認為政府規(guī)劃階段應該考慮好建筑垃圾的處理與資源化利用;15.9%的人認為應該在物業(yè)管理中加強建筑節(jié)能;15.2%認為設計階段應該按著建筑節(jié)能標準進行設計;14.0%的人認為拆遷階段應該分類、回收利用建筑垃圾。
6.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缺乏保證質量的技術規(guī)范和標準,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理與執(zhí)法混淆,對設計、施工、物業(yè)、拆遷、規(guī)劃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的管理強度不夠,管理者的意識不強,對建筑垃圾的不重視,助長了建筑垃圾的危害。
三、改善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管理的建議endprint
1.應控制建筑垃圾的產量。從根源入手,為了大量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建議有關部門首先對建筑垃圾做一次普查,以確定建筑垃圾的產出量,從而制定建筑垃圾產出標準。并以此為基準,來制定、征收建筑垃圾的總量排污費和超標排污費等費用。
2.應加強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方面的宣傳教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關系到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全民的積極參與、監(jiān)督實施。針對人們對建筑垃圾的認知不強,管理者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意識不夠,建議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善:(1)公益廣告宣傳。由政府出面,邀請一些當前建筑行業(yè)中頗有影響力的公眾任務,參與以“樹立建筑節(jié)能意識,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宣傳,投放到地鐵、旅游景點、商場等人們活動頻繁的地點,如當前的“低碳出行,綠色環(huán)保”一樣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人們隨口就來,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2)在中小學和大學開設相關課程。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從基礎的教育做起,讓祖國的花朵、新一代的接班人意識到建筑垃圾的危害,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注意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從小開始養(yǎng)成分類回收利用的習慣。(3)召開峰會。由政府出面,召開各大企業(yè)的峰會,重點申明建筑垃圾危害與存在問題,積極研討對策,小群體帶動大集體,最終形成一種社會風氣,逐步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目標。
3.應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的引進、研發(fā)、推廣應用。建筑混合廢棄物可通過分類削減數量,促進在資源化。對于木料,首先應考慮將其作為木材去再利用。老舊民房拆下的大斷面梁柱等貴重的舊木料可以嘗試利用在住宅和店面房。廢木料的大部分可以破成薄片,做木質板材使用,一部分可用做造紙的紙漿原料以及用作堆肥。熱帶木材用量的削減可以通過增加重復利用次數、構件預制(PCa)化、使用代用模板來實現。重復利用次數在日本已經通過實驗證明可從2~3次增加到3~4次。構件的預制化(外墻壁、陽臺等)由工廠生產出來后運到現場去組裝。還可以以針葉樹及以其心材的膠合板作替代模板(可重復利用40~50次),用廢紙加工的鋼模板、硬紙板、甲板鋼制的澆筑水泥用模板。
混凝土塊再生中,對拆除現場產生的混凝土塊的處理課利用再生工廠處理和現場處理兩種方式?,F場內處理時,當場可得到要求粒徑、粒度的骨料,減少運輸費用。考慮到對周圍的防噪、防塵等問題,還應該準備再生設備和再生材的保管空間?!巴耆h(huán)混凝土”是一個獨特的創(chuàng)意。它將石灰石作為混凝土骨料來使用,并可全部用于水泥生產的原料,而作為再生骨料加以利用的混凝土也成了完全循環(huán)的混凝土。
建筑棄土基本上都是安全的,依其性狀分為第一類到第四類建筑棄土和泥土,可經過改良用于住宅地基、道路填土、水坑填土等工程。對于建筑污泥,可借鑒采取以下方法:(1)加膨潤土穩(wěn)定液反復利用;(2)混入水泥、石灰使其固化,用于回填或填土;(3)脫水后經1000攝氏度燒結,用于路基、填埋、園藝用土等;(4)經1200~1400攝氏度燒結,冷卻后粉碎,用于混凝土構件的骨料等⑤作為水泥原料使用;(5)從泥土中分離出粗骨料、細骨料再生利用。
對于產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學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資源的功能,可引進美國CYCLEAN公司的微波技術,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舊瀝青路面料;對于已經過預處理的建筑垃圾,運往“再資源化處理中心”,采用焚燒法進行集中處理,可引進德國西門子公司開發(fā)的干餾燃燒垃圾處理工藝,可使垃圾中的各種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凈地分離出來,再回收利用;對于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燃氣則用于發(fā)電,每噸垃圾經干餾燃燒處理后僅剩下2~3kg的有害重金屬物質,有效地解決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問題。
4.應該借鑒國外建筑垃圾處理的先進經驗。如,日本政府制定的傳票制度,傳票由7聯復寫紙組成。產業(yè)廢棄物排放者在登記了必要事項之后,保留A票,然后將B1、B2、C1、C2、D、E票交給收集和運輸業(yè)者。收集和運輸業(yè)者保留B1票,然后將廢棄物和C1、C2、D、E票一起,交給處理業(yè)者,B2票則在運輸結束后10天內返還給廢棄物排放者。處理業(yè)者保留C1票,在處理結束后10天內,將C2返還給收集和運輸業(yè)者,將D票返還給排放者。如果進行了最終處理,也將E票返還給排放者。如果處理業(yè)者進一步委托最終處理業(yè)者處理,那么他作為第二排放者,要發(fā)行新的傳票,委托最終處理業(yè)者進行處理,并等待最終處理的傳票(新E票)的到來,在新E票到來后,將原有的E票返還給排放者。第一排放者最終在A、B2、D、E票都齊全的情況下,才可以確認處理結束。對于排放者而言,如果傳票交付90天以內B2、D票沒有傳回,180天之內E票沒有傳回,排放者有義務掌握廢棄物的狀況,采取適當措施,并且匯報給都道府縣知事。如果不主動呈報,就會受到處罰。此外,產業(yè)廢棄物排放者和處理業(yè)者都需要保留傳票至少5年,一旦出現非法丟棄,這些傳票就成為重要的線索。也可將建筑垃圾的處理方案作為建筑工程招投標中的一項參考內容,從而加快建筑垃圾分類堆放、充分回收利用、降低資源消耗的建設步伐。
5.加大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資金投入。加大科研投入是毋庸置疑的,可以成立相應的基金會或者由政府成立一個機構或組織,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科學研究、企業(yè)的技術研發(fā)和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及一定的獎懲機制。
6.建立健全法律體系。一方面我國還沒有一部針對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文件,削弱了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中的法律效力和處罰力度;另一方面在已有的規(guī)章、規(guī)范文件中,還缺少針對建筑垃圾管理的環(huán)境控制標準。我國應從歐美、日本制定的法律當中得到啟發(fā),規(guī)定任何產生建筑垃圾的企業(yè),必須自行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隨意傾倒。實施我國再循環(huán)推進計劃,為實現零排放做出不斷的努力。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一個具有巨大經濟效益的產業(yè),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來將建筑垃圾納入可控范圍,共同監(jiān)督,來嚴格執(zhí)行建筑垃圾處理制度與政策,加快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程,盡早達到建筑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最終目的。
[本文得到2011北京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基于綠色北京的建筑節(jié)能鏈條研究》(11JGB032)的資助。]
注釋:
?譹?訛殷麗娟.新華網,北京2011.10.27
?譺?訛中國青年報,2010.51.4
?譻?訛王羅春,趙由才.建筑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建筑施工-垃圾處理,2004(7)
?譼?訛韓東輝.海淀區(qū)建筑垃圾現狀與資源化利用設想.區(qū)域經濟,2011(2)
?譽?訛[日]大西正宜.建筑與環(huán)境共生的25個要點(原著第二版).建筑設計:環(huán)境設計—研究,2009
(作者簡介:郭昊,北京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2011級學生;李英子,北京建筑大學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博士,主要研究建筑節(jié)能、房地產經濟、消費者行為研究等 北京 102600)
(責編: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