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走一步,腳下的木地板就發(fā)出踏實的悶響,頭頂老式吊扇在斑駁日暉中轉(zhuǎn)動著久遠的氣息,音符從老皮箱上的唱機中流出,緩緩地飄過那臺黑白顯像管電視機和放著搪瓷印花臉盆的天藍色盆架。在五道營鑼鼓巷深處的另存為雜貨店內(nèi),隨手拿起一個老物件,便可回放一段過往的歲月。
胡同、雜貨、老物件、記憶……就是另存為雜貨店的關(guān)鍵詞。“我用‘另存為這個概念提醒更多人,從現(xiàn)在就開始著手,為自己的生活做一個永久的備份?!比缃?,電腦的普及似乎使記錄越來越便利,但是在店主關(guān)偉眼中,這其實讓記憶變得越來越不可靠。
“你以為你的人生存在電腦里很保險嗎?只需一個按鍵,就能輕易地摧毀我們所有的過去?!标P(guān)偉希望來“另存為”的顧客能慢慢接受用非電子、更自然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感情和記憶,原生態(tài),無修改。“記憶,有時就是要靠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東西,才會真實而具體?!?/p>
還原舊時的生活場景,擺放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式生活用品。另存為雜貨店中這些舊塑皮筆記本、木頭羽毛球拍、老皮箱、舊椅子等都是老北京胡同百姓提供的,有些早已失去用處。雖然是家舊貨店,還深藏巷中,“另存為”依然吸引了眾多粉絲。許多80、90后或者一些經(jīng)濟較拮據(jù)的人,都會來淘一些舊家具,價格便宜,也有質(zhì)感,并且低碳環(huán)保。關(guān)偉開玩笑地說,“我的店很破爛,但總是很上相。為什么呢?”我想,答案已經(jīng)有了,就是那句名言,它永遠不會過時,因為它已經(jīng)過時。(文/ 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