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英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411201)
教師的“教育語言”是相對于教師的“教學語言”而言的,指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動及過程中使用的具有說服力、感染力的工作語言,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規(guī)范學習生活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育語言同教學語言一樣,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實現(xiàn)教育功能、完成教育任務(wù)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正如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你擬定教育性談話的內(nèi)容的時候,你時刻也不能忘記,你施加影響的主要手段是語言,是通過語言去打動學生的理智與心靈的。然而語言可以是強有力的、銳利的、火熱的,也可以是軟弱無力的?!保?]教育語言直接反映教師的素養(yǎng)和形象,直接關(guān)系到師生之間關(guān)系的融洽和學生的健康進步,對學生品德形成、智力開發(fā)以及人際關(guān)系處理等都有著直接而且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且會對學生一生的人格尊嚴、心理健康等產(chǎn)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教師在教育中應(yīng)該熟練掌握并準確運用教育語言技能,加強語言藝術(shù)修養(yǎng),提高教育育人效果。本文嘗試將教師教育過程中最常用的教育語言分為解困型、糾錯型、激勵型三種,并結(jié)合具體案例對這三種教育語言類型的功能及其實踐運用作出闡釋和分析。
解困型教育語言具有開導、勸誡、疏通和撫慰的功能。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想不通的問題,解不開的疙瘩”,而使得思想波動,行為不當,會遭遇各種困難與挫折而使得心情沉重,情緒低落。這就需要教師運用解困型教育語言解開學生心里的“疙瘩”,排除其思想上的障礙,化解學生心理愁云,逐步消除消極情緒。
了解學生的認識根源,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通過面對面交談疏通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做到師生間相互理解與信任,在師生之間架設(shè)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最后達成共識,學生就能心悅誠服地“接納”老師的意見并且自覺端正思想認識。
[案例1]一位學習成績及各方面表現(xiàn)都較好的女同學找自己的班主任要求老師允許她到學校集體宿舍住宿。班主任覺得非常奇怪,因為這位學生家住市里,上學方便,家庭住宿條件也很好,而且自己還有一個單獨的小房間,班主任不明白她為什么要從家里搬到學校來住。通過進一步談話班主任了解到,原來她和父母發(fā)生了矛盾,父母對她生活方面照顧得很周到,并規(guī)定了她每晚的學習時間,不準她搞得大遲,晚上九點半準時關(guān)燈。為此,她曾偷偷地打著手電筒看書,甚至將臺燈拿到被窩里看書。后來被父母發(fā)現(xiàn)了,干脆一到時間就關(guān)電閘。對此,她很反感,認為父母對自己管得太死,太不自由,跟他們說理又說不通,所以想搬到學校來和同學住在一起。聽了學生的訴說,班主任意識到父母在子女的教育方法上肯定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不了解初中生已具有較強的自尊自主意識,不希望別人依然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待。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與父母常常發(fā)生矛盾,對父母的話很反感,這就形成了所謂的“代溝”。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從兩方面做工作。班主任先耐心地勸說這位學生:“父母這種做法當然有些欠妥,但他們都出于對你的關(guān)心和疼愛,你應(yīng)當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耐心地向他們說明延長學習時間的理由,不能因此與父母鬧僵。這樣他們會傷心啊!”接著,班主任又從生活里的點點細節(jié)問了父母對她的態(tài)度,引導她用心去體會父母的感情,最后她悔悟地留下眼淚,承認自己太任性,不能理解父母。幾天之后,班主任又去了這位學生家,找她父母談及此事并進行勸說和溝通。后來這個學生再也不提住校問題了。由于思想溝通了,矛盾也就化解了,這個學生的學習勁頭也更足了,以后考上了重點高中[2]。
這位教師出于對學生的關(guān)心、愛護以及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在學生與家長兩方面都做了較細致的思想工作,使雙方都達到了情感與認識的溝通,從而化解了矛盾,排除了學生的思想障礙,促進了學生的進步和健康發(fā)展。
語言是師生間溝通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師去做學生思想工作時,必須注意語言的表達技巧,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思想看法轉(zhuǎn)化為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語言。
[案例2]有些學生一旦遇到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就感覺處處是障礙時時有陰影,小小年紀便發(fā)出“活得太累了”之類的嘆息。班主任知道后對他們進行了耐心的思想疏導:“同學們,海里有山嶺,有礁石,還有各種水生植物,可是魚還是游得自由自在,沒有一條魚撞到礁石上。似乎這眾多的水底障礙物不僅沒有構(gòu)成魚類生活的障礙,反而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情趣。這正如中國兩個成語,叫做‘游刃有余’,叫做‘措置裕如’。魚的生活技巧實在太高了,適應(yīng)能力太強了。它們能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難道我們連魚兒也不如嗎?”學生聽后,一個個如釋重負,徹底消除了精神壓力,一心一意地投入了學習,投入了生活[3]。
老師用學生們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并發(fā)現(xiàn)其中可比之處,就能使學生通情明理,解決一時還想不通的思想認識上的問題。
在教育過程中,“情”是說理的基礎(chǔ),“理”是感情的升華,為學生著想,耐心誠懇,以心換心,設(shè)身處地,以誠相待,才能成為學生信得過的人。
[案例3]一位小學低年級女生患胃病,休息治療一個月后本已明顯好轉(zhuǎn)。家長要帶她去上學,她卻又喊心口痛,這樣反復幾次,家長發(fā)現(xiàn)她有時是真痛,有時是思想病,但很難弄清什么時候真、什么時候是假,只好帶著她向老師繼續(xù)請假: 一天,老師見到她時,輕輕地把她拉到自己跟前半攬在懷中,并且關(guān)切地問她:“麗麗,你總是哪里痛啊?”她指給老師看了看,接著老師撫摸著她的胃部說:“現(xiàn)在痛不痛啊?”孩子看著老師微笑的面龐,靦腆地說:“現(xiàn)在不痛!”老師說: “現(xiàn)在不痛了,說明你的病有好轉(zhuǎn),老師真為你高興。我想你一個月來一個人呆在家里,多沒意思啊! 來學校多好,能和許多小伙伴一塊學習,一塊玩耍。我看你不痛的時候還是上學吧。上課時痛起來了就馬上告訴我,我讓你到我的辦公室休息。如果你疼得堅持不下去了,我就馬上打電話讓你媽接你回去看病,你看怎么樣?”老師慈祥的微笑、關(guān)切的語言、周到的安排,使小女孩因此打消了顧慮。她高興地答應(yīng)說:“好!”從此,小女孩再也沒有借口胃病而缺過課[2]46。
教師能抓住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處處為學生著想,用關(guān)切的語言進行疏導教育使學生感到友善和溫暖,這樣自然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糾錯型教育語言主要對缺點、錯誤提出批評并指出正確的做法和方向,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提高認識,明辨是非,改正錯誤,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健康成長。運用糾錯型教育語言應(yīng)注意:
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調(diào)查事實,摸清情況,要分析原因,沒有偏見,不抱成見,避免偏聽偏信,不搞無限上綱,也不搞“秋后算賬”。只有做到實事求是,公平合理,批評才能切中要害,使學生心服口服,自覺改正缺點錯誤。
批評教育學生要注意依照學生年齡、心理、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批評方式,正確引導。對于自尊心強、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應(yīng)用溫和委婉而含蓄的語言,逐步深入,幫助他們分析錯誤,查找原因,轉(zhuǎn)變認識,或以褒代貶,或說彼道此,讓學生從中去理解和領(lǐng)悟話中話、音外音。比如教師批評學生代數(shù)學得不好,希望他以后努力學習,他可以這樣說:“× ×,你這個學期成績進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學期努力你的代數(shù)成績就會提高得很快?!苯處熢谂u學生缺點錯誤時,如果能發(fā)揚其閃光點,在表揚的前提下批評,在批評的基礎(chǔ)上表揚便能夠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和愛護。對于聰明機靈的學生,教師的批評可采用間接地提醒或暗示的手法,使之—點則通,點到為止。對于脾氣暴躁,個性剛強自傲的學生,教師要誠懇耐心地指出和分析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熱情真摯提出希望和要求,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知錯而改錯,切忌火上澆油,激化矛盾。對于積習難改或犯了錯誤抱有僥幸心理的學生,可用是非明確、感情強烈的批評,嚴重地指出問題所在,觸動他們的思想,使之受到震動。
教育學生應(yīng)當既有批評又有肯定,既有冷靜的分析又有熱情的勉勵和期望,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行為后,能個別談的就不采取公開批評,能暗示的就不挑明,做到硬話軟說,嚴話寬說,不一味地居高臨下,不粗聲訓斥,不冷嘲熱諷,不挖苦打擊、甚至處罰學生,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guān)心和愛護,激發(fā)其自尊自強、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動力。
[案例4]有一位學生,回答老師問題時愛起哄,別的同學剛說完上半句,他就在下邊接下半句,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弄得課堂上亂哄哄的,任課老師很討厭他,經(jīng)常用一些比較難聽的話訓斥他。有一次,這位學生又在下面亂接話茬,任課老師對他說: “你的臉皮也太厚了點兒,你真是一只無頭的蒼蠅?!边@位學生惱羞成怒,第二天上學時竟從自己家中帶了一只蠅拍,遞給老師說: “我就是蒼蠅,給你蠅拍,讓你隨便拍,我等著你把我拍死?!比握n老師氣得沒辦法,只好把他趕出教室[4]。
這樣的批評學生往往是不樂意接受的。但如果任課老師能夠變換一下批評方式,尊重并且理解對方,也許就不會發(fā)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例如,老師可以找他單獨談一談:“我很欣賞你的勇氣,每個年輕人都有表現(xiàn)欲,都想讓別人注意自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課堂上隨意接別人的話茬,不僅會影響別人的思維,使別人不能把問題回答清楚,而且你自己所做的‘補充’也不完整,你應(yīng)該先讓別的同學把話說完,然后對他說的不完整的意思再進行補充,這樣做會使同學們心服口服;咱們是不是以后不接話茬,自己回答問題,既可以顯示你的勇氣,也可以顯示你的本領(lǐng),你說行嗎?”改用這種誘導式的善意的誠懇的批評話語,顯得嚴肅而親切,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教而不訓,痛而不怒,在微笑中領(lǐng)悟教師話語中所寓含的真誠批評和深刻哲理,不僅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識。
當學生犯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難免生氣。教師最好先給自己“降降火”,讓過激的情緒冷卻一下,再對學生進行批評。否則,感情失控,往往會大發(fā)雷霆,甚至是夸大學生的錯誤,陳年老賬一起翻,亂打棍子,亂扣帽子,引起學生的極度反感,造成師生間不必要的對立。少數(shù)教師批評學生時用語粗俗、不堪入耳,給學生的心理帶來較大的刺激,有的學生被老師罵了一頓以后,覺得人格受到了污辱,便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認為反正老師看不起我,于是就破罐破摔,人為地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例如以下的批評語言都是不可取的:(1)挖苦式:“看你的樣子,也不照照鏡子?!薄八闹l(fā)達、頭腦簡單,笨得不如一頭豬!”“你白吃了十幾年飯,連幾歲小孩都能回答出來的問題都說不清楚,真是個榆木腦袋。”(2)挑戰(zhàn)式:“我要怕你,就不當這個老師了?!薄拔乙枪懿涣四?,我就不當這個老師!”“我要看到底是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3)告狀式:“我管不了你,叫你爸爸(或媽媽)來吧!”(4)預(yù)言式:“我看你啥也學不好!”“我看你呀,準沒出息?!薄澳氵€想考上大學?”(5)驅(qū)逐式:“不愿聽我的課,滾出去!”“不想上課,就馬上出去!”“你給我站到教室外面去!”“不好好學習,就卷鋪蓋卷兒走人,別在我面前丟人現(xiàn)眼。”“白癡!一點兒記性也沒有,站到墻根去!”(6)結(jié)論式:“無論如何,就是你的錯?!薄拔医塘藥资甑臅瑳]見過你這樣的學生。”“你這種學生,遲早得進監(jiān)獄!”“小人精,就知道勾引男同學,你能抱個私生子來上學才算有本事呢!”(7)記賬式:“現(xiàn)在我不跟你生氣,到最后看誰吃虧?”(8)罷課式:“好,既然你不讓我上課,我就不上了?!薄拔易撸@堂課大家聽他講吧?!保?]
這些氣話極易刺傷學生的自尊心,阻礙學生正常的心理和才能的發(fā)展,也會使教育的成效喪失殆盡,務(wù)必杜絕。
激勵型教育語言主要是指在學生思想品行教育過程中教師運用贊美、表揚、激將、鼓勵等言語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充滿激勵性的語言。激勵型教育語言能肯定學生的優(yōu)勢,發(fā)掘出學生內(nèi)在的潛力,指出學生努力的方向,調(diào)動學生自身的積極向上的因素,催其奮發(fā)向上,全面發(fā)展。激勵語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鼓動性、贊揚性和激發(fā)性。教師在運用激勵型教育語言時應(yīng)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案例5]有位后進生,學習不努力,經(jīng)常翻墻逃學,雖經(jīng)班主任多次進行教育,但轉(zhuǎn)變?nèi)匀缓苈?。一天他翻墻進校被值班的校領(lǐng)導發(fā)現(xiàn)送到班里,同學們議論紛紛。班主任了解了具體情況,原來這名學生到校遲了,當時校門口正在統(tǒng)計各班遲到人數(shù),他擔心影響班級榮譽,又怕耽誤上課,就翻墻了。這時班主任就對全班同學說: “過去王× ×翻墻,今天又翻墻,但這不是簡單的重復錯誤。過去他是向外翻,是逃避上課去玩; 今天他是向里翻,是為了學習,為了維護班上的榮譽,這中間有進步,這是個很大的進步。試想,這樣下去,我們大家誰能不相信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好學生呢?”老師的話使他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以后上進的步子越來越大。
該例的后進生上課遲到、翻墻逃學和翻墻入學的行為的確是錯誤的,但這位教師繞開這一點,非常善于觀察學生的微小的變化,善于用辯證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竟然能從一個學生“向外翻”與“向里翻”的動作中,看到一個質(zhì)的變化,美與丑的區(qū)別,分析這位同學同樣是翻墻但這次是怕影響班級榮譽、耽誤上課而翻墻積極的一面,肯定了他的進步,不但不批評還來了一番激勵,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一番激勵的話語,充滿了老師對他的期待,勢必使后進生上進的步子越來越大。教師這樣不時地使用某些特殊的表揚方式,往往能獲得點石成金的神奇效果。
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優(yōu)點、缺點,積極因素、消極因素,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并且常常需要從消極中看到積極,從現(xiàn)象中看到本質(zhì),從眼前的狀況預(yù)示未來美好的前景,因而更多的從正面肯定入手,以贊揚的方式說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挖掘?qū)W生內(nèi)在潛力,激發(fā)學生情緒,增加學生信心、勇氣,鼓動學生奮發(fā)向上,不斷進取。
要把學生從低沉的、悲觀的、懊喪的情緒中鼓動起來,除了給予學生理智上的解惑之外,更需要帶給學生情緒上的感染。因此激勵的語言要避免用一些不切實的官腔、高調(diào),而要用身邊真實的先進典型、感人事跡,以榜樣來鼓舞、教育、鞭策學生,用忠告的語言或贈言勉勵學生,激發(fā)其深入的思考,從而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的積極因素。
[案例6]某班一位叫東強的同學崇拜明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他的書包上、文具盒上,甚至教科書封面上貼滿了港臺明星的照片,跟別人說話,三句不離明星軼事,什么劉德華、葉倩文、香港“大哥大、大姐大”,哪一位明星的生辰、愛好,他知道得一清二楚,并揚言自己某一天會成為追星族的“明星”。一天,班主任找他談話,對他這種選擇偶像的方式給予耐心的指導,他說:“目前,青少年中的這種追星現(xiàn)象十分普遍,喜歡某個明星并沒有錯。但你現(xiàn)在是個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wù)不是追星,而是學習。在學習上,我們學校的“明星”也很了不起,就拿我們班上的小葉來說吧,她平時很喜歡音樂,喜歡唱歌,也很喜歡她所崇拜的歌星,但她不是盲目崇拜。你看她每天都在認真學習,是我們學?!畠?yōu)’學生之一,她對工作以身作則,團結(jié)同學,關(guān)心班集體,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在學習階段,我希望你向這樣的“明星”看齊。接著,班主任老師又找到小葉,讓她在學習上幫助東強,兩人結(jié)成了互幫互學小組,東強以小葉為榜樣,克服了以前的壞毛病,思想認識提高很快,兩年后,進入了三好學生的行列[4]。
這位班主任利用本班的先進典型,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成長經(jīng)歷相近的典型進行榜樣教育,讓學生認同身邊的榜樣,并在榜樣的激勵和帶動下走出心理“誤區(qū)”,同時,努力效法榜樣,最后使自己也成為他人的榜樣。
激勵要結(jié)合實際、自然得體,不能不切實際地盲目激勵,以免產(chǎn)生負面效應(yīng)。建構(gòu)激勵語的基本方式總是由現(xiàn)實推斷未來,再由未來激發(fā)行動意識。因此,教師既要合理順情、恰如其分地肯定學生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又不能言過其實、毫無分寸地推斷學生的未來。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同時,語氣語調(diào)要準確生動激勵語要達到激勵的效果,在用詞造句、結(jié)構(gòu)安排、語氣語調(diào)上一定要精心設(shè)計,巧妙安排。用詞要準確鮮明、節(jié)奏明快富有朝氣,整體表達效果生動活潑,昂揚向上,充滿活力。
適當運用激將法,用反面的話刺激學生,使其自尊心從自我壓抑中解脫出來而自覺奮發(fā)向上。
[案例7]王x 是個獨生女,學習成績優(yōu)秀,就是有些嬌氣。有一次班里組織爬山活動,許多同學都躍躍欲試,她卻猶豫不決,想與身體有病的同學一起坐纜車上山。班主任李老師見狀,走到她跟前,對開朗的王x 說:“王x,老師本來想給你一個任務(wù),看你望山畏懼就給別人吧!”“老師,什么任務(wù)呀?”“這個任務(wù)只能讓爬山爬得最快、最能吃苦的同學完成,山都把你嚇倒了,算了吧?!薄袄蠋?,我能行,我一定能克服困難最快爬到山頂完成任務(wù)?!薄昂茫敲茨銋⒓蛹獗?,給同學們開路,是英雄是好漢,爬上山頂比比看!”[2]
李老師運用導激的方法,反話刺激王x,激發(fā)了王x不服輸?shù)膽?zhàn)斗熱情,引導到了李老師所希望的方向,使王x 由懼怕爬山到勇敢爬山,李老師的激將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覺并持之以恒地修養(yǎng)教育語言及藝術(shù)是實現(xiàn)有效教育學生的重要途徑,也是使教師在育人王國由必然走向自由的首要前提。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yīng)該講究教育語言藝術(shù),學會針對不同的教育目的、對象以及場合,選擇恰當?shù)姆绞?,熟練自如地使用上述各種類型的教育語言,全面提高教育語言運用技能。
[1](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2]楊吉星.語言表達技能訓練指導[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
[3]郭啟明,趙林森.教師語言藝術(shù)(修訂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4]劉伯奎,王 燕,段汴霞.教師口語訓練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