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娟,劉燕杰
(1.阜陽師范學院 團委,安徽 阜陽 236041;2.安慶師范學院 資源環(huán)境學院,安徽 安慶 246011)
《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作為一種為人類所獨有的心理現象,情感對于教育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在更加高效地接受教育者的培養(yǎng)理念,從而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大學生朝氣蓬勃、富于激情,如果能將情感教育合理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將進一步豐富其手段,提高其實效.
情感在人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情感豐富的人更易于理解教育者的意圖,受到道德的熏陶.蘇聯教育家阿扎羅夫也曾指出:“在情感世界里,任何什么東西也不會自然的產生,因為這是與學習或者其他工作一樣復雜和費力的心、腦、精神工作”①.人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其發(fā)展成熟卻離不開教育的促進.情感與教育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生理方面,情感的發(fā)生是以人體器官為物質條件的,但是情感的發(fā)展要受到社會關系的影響,要通過教育加以改造優(yōu)化;
心理方面,教育功能實現的過程主要有兩種機制.一是習慣形成,二是模仿認同.這兩種機制的實現過程都離不開情感的積極介入;
文化方面,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是教育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離不開社會實踐的舞臺.從文化視角進行考量,人的情感會體現出巨大的差異.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日本心理學家瀧澤武久和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都非常重視愉快的情感體驗對教育的促進作用.蘇霍姆林斯基對情感教育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評價.事實上,學校不僅僅是教書的地方,也承載著育人的重要功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是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育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凈化和美化,在培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才能的同時,也注重培育學生純粹無私的道德情感.因此,從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來看,情感與教育之間密不可分.
情感蘊含著巨大的力量,激勵著人類不斷尋找真理.古往今來,只有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才能有所建樹.反之,對周圍事物冷眼旁觀的人不僅難以取得成就,甚至難以融入社會.同理,如果不能滿懷激情地參與到教育工作中去,充其量只能成為一名教書匠,游離于學生求知的世界之外,使工作陷于被動.對于正處在人生轉型期的大學生而言,教育者全身心的投入對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起到重要作用.
2002年以來,伴隨高校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開始步入大眾化.高等教育的形勢變化直接帶來了教育環(huán)境的改變.在外部競爭加劇,內部調整不力的雙重壓力下,高等教育受到了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潮的沖擊,遺漏了人文素質的培育,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彰顯,凸顯出人關懷的缺失.當前的教育模式更加側重知識的傳授,重書本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教學,而在為人處事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導,這與目前的教學考核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智商的考評更為顯性,可以通過考試成績直接反映和衡量,而情商的評價則比較隱性和復雜,即使情感培育出現問題,相對也不容易發(fā)現.種種原因導致當代大學生的情感缺失,使高校的教育的人性化出現缺失,違背了教育的完整性原則.情感教育的介入對于高校人文關懷的體現有著明顯的作用,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在情感需求上得到平衡,幫助大學生接受愛的教育.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中國夢的實現不僅需要以高智商為基礎,更需要以情商為支撐.情商是心理學家近年來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情商的高低可以從了解情緒、控制情緒、激勵自己、人際關系等方面進行衡量.在現代社會,情商在成功要素中所起的作用甚至會高于智商.情感教育的介入對于促進大學生的情商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有一所幼兒園的墻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生活中表揚中的孩子將學會認可,生活在批評中的孩子將學會懷疑.”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有什么樣的“因”就會結出什么樣的“果”.隨著高等教育招生數的擴大,師生配比存在失衡,師生溝通存在障礙,情感教育渠道不暢.目前,高校里出現心理問題呈高發(fā)趨勢,部分大學生情商發(fā)展與智商發(fā)展不平衡,無法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中正常遭遇的挫折,從而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來自于高校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學記》有云:“親其師而信其道.”這說明師生間親密無間的感情對于知識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只有以情感為基礎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教育,只有師生共同參與的教育才能取得最完美的效果.大學生追求精神獨立和人格完善,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們生理上已經成熟,可是思想上卻并沒有完全成熟,從心理學上來說正處于“延緩償付期”,這一階段亟需得到師長的理解和幫助.情感教育的實施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師生聯動,加強師生溝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國之根本,影響著國之未來.當前,研究情感教育的學者不少,如朱小蔓等.但是很少有人將這一概念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層面進行研究,事實上,情感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80后和90后,這個群體年輕且富于激情,他們生活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具有很強的判斷力和叛逆性,他們的人生成長需要有效的指導.情感教育有助于改變大學生長期以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看法,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吹入一股清新之風.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16號文件明確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只有把大道理融入到生活當中,做到理智與情感的高度統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應有的效果.將情感教育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情感體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實現其目的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灌輸與說教,更不是代替學生去思想,而是要啟發(fā)學生的思想,引導他們去探索和發(fā)現真理,認識人生的真諦,學會做人.”②然而,思想的啟發(fā)需要理性與感性的有機結合,情感的介入是理性思考的第一步,也是觸及學生思想和靈魂的鑰匙.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青年階段,感情充沛,活力四射,他們的成長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情感上的親疏遠近,會使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反應,從而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相徑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必須打通與大學生的情感交流渠道,想大學生之所想,急大學生之所急,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上進行思考,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在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實效.
作為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應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是主觀的,是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目的的實現離不開情感的作用.我國學校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情商與智商缺一不可,因此情感教育應貫穿與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情感教育不僅體現了教育的內容,同時也是一種教育的手段.情感教育通過喚醒大學生的內心需求和生活熱情,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易入腦入心,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尋求,在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中接受教育.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相比,它更加開放和自由,形式豐富、方法活潑,更為大學生群體所喜聞樂見.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剛開辟的新陣地,它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得到革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得到豐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得到提高.情感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現實意義,因此,情感教育的廣泛應用必將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趨勢與新亮點.
注釋:
①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9.
②鄔芳艷.情理相容是體育教學中思想教育應遵循的原則[J].理論研究,1995(10):15.
〔1〕朱宏偉.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理性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4.
〔2〕蔣麗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
〔3〕向志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會學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
〔4〕王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7.
〔5〕王冠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述評[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03).
〔6〕徐志遠,龍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機制和規(guī)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04).
〔7〕許浩.論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與完善[J].教育探索,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