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而勝
柯達公司創(chuàng)始人伊斯曼熱心公益事業(yè),捐巨資修建音樂堂、紀念館等,為承接建筑內(nèi)的座椅制造,許多制造商展開了競爭。但是,找伊斯曼談生意的商人均敗興而歸,并大都說不清失敗的原因。價格、質(zhì)量,似乎都不能引起伊斯曼的興趣。伊斯曼到底要什么?
一位名叫亞當斯的商人預(yù)約之后來到伊斯曼的辦公室,卻被告知他只有5分鐘的會談時間。伊斯曼正在伏案工作。亞當斯進去后,并沒有打斷伊斯曼,而是靜靜地觀察這間辦公室。過了一會兒,伊斯曼看了看他,“你有什么事嗎?”
亞當斯并沒有直接回答,“剛才等您的時候,我看了一下您的辦公室,說心里話,我從事這行這么多年,從沒見過裝潢這么考究的地方。是您自己設(shè)計的嗎?”
“對,要不是你提醒,我都忘記了它是我親自設(shè)計的。當時很喜歡,可后來工作忙起來,我都很久沒好好欣賞這個房間了。”
亞當斯接著問:“這些木頭您用的是英國橡木嗎?”
“對對對!你非常有眼光!”伊斯曼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走到亞當斯身前,開始了饒有興味地介紹,“這些木頭是我費了很大的勁兒托朋友進口到的。”
從裝修材料到設(shè)計理念,伊斯曼開始滔滔不絕。亞當斯又不失時機地問起了伊斯曼的成長經(jīng)歷,以及慈善等話題。時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雖然秘書提醒多次,但始終沒有打斷倆人的談話,直到雙方約定共進晚餐。
整個會談,亞當斯絲毫沒有提及座椅生意,結(jié)果卻是,他不僅得到了訂單,還收獲了和伊斯曼的友誼。
成功的交易背后,除了價格,更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因素,當市場活動日益深化之后,如何直達客戶內(nèi)心,是比價格更有說服力的交易條件。
撰文//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