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水賢
各抒己見
公民銷售古玩涉稅分析
■鄒水賢
近些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央電視臺《尋寶》節(jié)目的持續(xù)播出,民間藏寶熱不斷升溫,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古玩自然成為人們投資理財的一個重要途徑,古玩交易的稅收問題也由此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公民具有納稅義務。公民(自然人)銷售古玩該如何納稅呢?
古玩,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一旦進入市場,就是商品交易,必然涉及到增值稅問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38號,以下簡稱《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銷售自己使用過的物品免繳增值稅?!吨腥A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0號)第三十五條則進一步解釋:自己使用過的物品是指其他個人自己使用過的物品。也就是說,自然人銷售的凡屬于自己使用過的物品,不論具體品種價值多高,均是免稅的。顯然,這里包括古玩在內。
古玩,作為一種私人財產,一旦進入市場,就是財產交易,必然涉及到個人所得稅問題。目前,稅法對個人通過拍賣市場拍賣各種財產(包括字畫、瓷器、玉器、珠寶、郵品、錢幣、古籍、古董等物品)的所得,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和規(guī)范個人取得拍賣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7〕38號)征收個人所得稅。鑒于個人直接出售古玩與個人通過拍賣市場拍賣古玩取得的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是一致的,區(qū)別的只是征收管理方式的不同,前者由納稅人自行申報繳納,后者由拍賣單位代扣代繳,因此,其稅負必須相同,否則是不公平的。所以,公民銷售古玩,不論是個人直接出售古玩,還是個人通過拍賣市場拍賣古玩,其取得的所得都應按國稅發(fā)〔2007〕38號文規(guī)定查實或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即使公民銷售古玩到稅務機關窗口代開發(fā)票,對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稅務機關按國稅發(fā)〔2007〕38號文第四條執(zhí)行,即納稅人如不能提供合法、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按轉讓收入額的3%征收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拍賣品為經文物部門認定是海外回流文物的,按轉讓收入額的2%征收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不按當地稅務機關銷售一般商品征收率標準代征個人所得稅。
此外,在公民銷售古玩的納稅地點方面,由于個人按現(xiàn)行《稅務登記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7號)的規(guī)定不需辦理稅務登記,而且納稅義務也不經常發(fā)生,應執(zhí)行《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十二條中“非固定業(yè)戶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fā)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fā)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