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眾
(山東黃河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32)
黃芪桂枝五物湯配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王 眾
(山東黃河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32)
目的 觀察黃芪桂枝五物湯配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療效。方法 選擇12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將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n=62)給予糾正生活習慣和口服西藥治療,觀察組(n=62)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案基礎上給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治療2個月后,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相對治療前,2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均顯著改善(P<0.05),但是觀察組的改善效果由于對照組(P<0.05)。結論 黃芪桂枝五物湯具有抗炎、降糖、擴管、抗凝、營養(yǎng)神經細胞、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等功能,配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療效令人滿意,建議臨床推廣。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黃芪桂枝五物湯;中西醫(yī)結合;療效觀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目前導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瘍感染乃至截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對于DPN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晰,在臨床上通常采用控制血糖并加服擴張血管、營養(yǎng)神經藥物給予治療[1]。本研究選擇了62例DNP患者給予了黃芪桂枝五物湯配合西藥治療,臨床效果顯著,現(xiàn)將相關資料和結果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DNP患者共124例,均符合1999年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Ⅱ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周圍神經病變診斷符合1980-1985年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國際協(xié)作研究的有關標準[2]。其中,男性72例,女性52例;年齡最小44歲,最大77歲,平均(52.5±7.2)歲;糖尿病病程最短4年,最長28年,平均(12.4±3.2)年;神經病變最短6個月,最長12年,平均(4.2±2.3)年。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2組,即對照組(n=62)和觀察組(n=62)。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均為緩慢進展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③神經系統(tǒng)檢查出現(xiàn)肢體深、淺感覺障礙,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或者出現(xiàn)“手套、襪套樣”改變;④肌電圖檢查提示運動與感覺神經傳導障礙。
1.2.2 排除標準
①排除其他疾病導致周圍神經病變可能性;②排除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傾向;③排除伴有嚴重的心肝腎病變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糖尿病飲食控制、戒煙戒酒等糾正生活習慣等干預措施和降糖治療。降糖治療包括:諾和靈30 R(丹麥諾和諾德公司提供),2次/天,早餐、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1周后待患者血糖水平恢復正常之后給予甲鈷胺片(國藥準字H20060865,北京星昊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0.5毫克/片),0.5毫克/次,3次/天,維生素B120毫克/次,3次/天。維持治療2個月。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案基礎上給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A方劑:甘草5 g,水蛭5 g,天南星10 g,川芎15 g,桂枝15 g,生地20 g,雞血藤30 g,黃芪30 g。加減治療:①夾濕熱者加蒼術、黃柏 、忍冬藤;②病在下肢加川牛膝、姜黃;疼痛甚加威靈仙、延胡索;③病在上肢加桑枝;④偏陽虛內寒加制附子、肉桂;⑤偏陰虛內熱加玄參、地骨皮;⑥偏血虛加丹參、當歸;⑦偏氣虛加生曬參。煎服方法:藥物浸泡30 min之后以武火煎藥至沸,而后改為文火煎至約300 mL,分2次口服,每天1劑。
1.4 療效評價
①顯效:患者肢體麻木、疼痛感等顯著減輕或者消失,肢體活動顯著改善或者恢復正常;神經系統(tǒng)檢查腱反射顯著改善或者恢復正常;肌電圖檢查結果顯著改善;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之前提高超過5 m/s。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好轉,腱反射較治療改善,肌電圖檢查結果改善,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之前提高低于5 m/s。③無效:以上各項指標均未改善或者出現(xiàn)惡化。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組數(shù)據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處理,總有效率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神經傳導速度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均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62例患者中,顯效20例、有效3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3.9%(52/62);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28例,無效22例,總有效率為64.5%(40/62);觀察組的臨床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相對治療前,2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均顯著改善(P<0.05),但是觀察組的改善效果由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對比()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對比()
對照組(n=62) 觀察組(n=6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四肢運動神經 正中神經 40.22±6.38 43.98±6.99 40.11±6.17 46.17±5.82傳導速度 腓總神經 34.25±5.22 37.79±5.77 33.45±5.35 39.53±5.89感覺神經 正中神經 42.40±5.51 32.97±7.52 42.67±5.92 46.88±5.38傳導速度 腓總神經 45.52±5.95 35.12±7.25 33.25±7.11 37.42±7.60觀察指標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DPN)是糖尿病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慢性并發(fā)癥,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重要誘因。糖尿病的病程越長,DPN的發(fā)病率則越高。根據相關統(tǒng)計,DPN的發(fā)病率在45%~90%,而神經生理學改變判斷則能夠高達80%~100%,患者神經系統(tǒng)的各個部分均可受累,嚴重威脅著患者是生命健康。
中醫(yī)認為DNP“痹證”、“血痹”范疇,病機總屬本虛標實,認為DNP所致麻、涼、痛、乏力等,其基本病機是消渴日久,耗氣傷陰,氣陰兩虛,日久陰損及陽,元陽虧損,溫煦不足,推動無力,氣虛血癖,加之陰虛內熱灼津為痰,痰阻癖停,脈絡阻滯,不通則麻木、疼痛,陽氣不能達于四末則肢涼不溫[3]?,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桂枝、天南星三者均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作用;天南星煎劑具有祛痰作用;水蛭、川芎均有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川芎提取物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雞血藤、甘草均有降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生地有抗炎、鎮(zhèn)靜、利尿、降血糖及保肝等作用[4]。諸藥配合能夠有效治療DNP。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DNP的臨床效果已經被諸多報道證實。蔣柏松[5]采用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33例DNP患者,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9%;王希瑞等[6]對40例DNP患者采用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5%。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報道基本相同。本研究證實,黃芪桂枝五物湯配合西藥治療DPN的療效令人滿意,建議臨床推廣。
[1] 王志興,錢茜,梁云武,等.黃芪桂枝五物湯熏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12,12(11):21-24.
[2] 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08-212.
[3] 李燕舞.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9例[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17):78-79.
[4] 周衛(wèi)國,丁木,劉萬杰.黃芪桂枝五物湯配合洛丁新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9,31(8):24-25.
[5] 蔣柏松.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3例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31(1):108-109.
[6] 王希瑞,羅凱,李瑩瑩.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綜述,2009,15(21):3353-3355.
R255.4
:B
:1671-8194(2014)07-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