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隨著"大洋一號"船徐徐靠近青島中苑碼頭,大洋30航次科考任務也順利地接近尾聲。30航次是我國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的首個航次。在這個航次中,長沙礦山研究院海洋所自主研發(fā)的"進取者"號中深孔鉆機也取得相當優(yōu)異的成績。
在這次科考任務中,"進取者"號中深孔鉆機主要任務集中在三四航段,作業(yè)區(qū)域為西南印度洋,計劃站位為2-4個,實際完成了3個站位(4個鉆位),3個站位分別為:碳酸鹽區(qū)、非活動硫化物區(qū)和死亡煙囪區(qū)。我們連續(xù)進行了三個站位的作業(yè),科考隊員輪班休息,完成了一次三天三夜的鉆進作業(yè)。在實驗部、船方等各部門的配合下,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進取者"號設備得到了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航次首席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陶春輝的肯定,他表示:"我們勘探資源,海底表層是用聲學設備和無人深潛器進行探測,地下是用地球物理的手段來探測資源的分布,但最有效的手段還是鉆探取樣。"這次鉆機的鉆井深度總計11.4米,采集的樣品對研究多金屬硫化物礦體內(nèi)部結構組成、形成演化、成礦作用等至關重要,也是評價多金屬硫化物成礦潛力、估算資源量的重要技術手段。在接下來的大洋航次中,深海巖心取樣鉆機更是大洋科考船必備設備之一。"進取者"號也將繼續(xù)在大洋這個舞臺展現(xiàn)它的光彩,為我國的大洋科考事業(yè)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