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影
(1. 吉林建筑大學 城建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1)
吉林省是我國的產糧大省,耕地面積約5.5×106hm2,在全國耕地面積中的比例超過4.5%;常年糧食產量為1 600~2 510萬t,約占全國的4%~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經達到2 500萬t, 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1-6]。本文根據(jù)吉林省近20 a的水稻產量數(shù)據(jù),對產量的重心遷移及趨勢作出分析,以期為該省有效提高水稻產量提供參考。
吉林省地處我國東北平原中部,位于121°38'~131°19'E、40°52'~46°18'N 之間,面積 18.74 萬 km2。地貌形態(tài)差異明顯,地勢呈現(xiàn)明顯的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征。氣候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短暫,氣溫變化幅度大。全省多年平均氣溫為 2~6 ℃,全年日照 2 200~2 900 h,雨熱同季,土質肥沃,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吉林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盛產玉米、水稻、大豆,糧食人均占有量、商品率、調出量、玉米出口量連續(xù)多年居全國首位。
研究所用的屬性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1987~2007年的吉林省統(tǒng)計年鑒,主要包括吉林省8個市區(qū)、42個縣級行政區(qū)在研究期內的水稻產量。在Excel中建立屬性數(shù)據(jù)庫,并通過ArcGIS軟件實現(xiàn)空間數(shù)據(jù)與屬性數(shù)據(jù)的關聯(lián)??臻g數(shù)據(jù)為ArcGIS處理的吉林省空間地理分布的shape file 數(shù)據(jù)。在GIS環(huán)境下,完成對吉林省各縣市行政區(qū)劃圖的坐標配準和數(shù)字化工作,并建立拓撲關系。
由于某些年份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缺失,故將數(shù)據(jù)缺失年份排除在統(tǒng)計年份之外,如1991、1997~1999及2006年;對于個別地區(qū)在某年存在數(shù)據(jù)缺失的情況,采用回歸擬合法來完善數(shù)據(jù)系列。
重心即加權平均中心,是指研究區(qū)域某一時刻某一屬性值在空間平面上力矩達到平衡的點。它是通過賦予空間對象集合坐標的不同權重,將空間對象(區(qū)域)的其他屬性如人口、土地、GDP等加以考慮,并對其加權平均中心的結果進行比較,直觀地表現(xiàn)研究對象的區(qū)域差異。
借助ArcGIS的空間統(tǒng)計分析模塊下的Mean Center功能,以各個縣市的水稻產量為權重,計算各年的重心,將各年的重心加以疊加,從而得到重心坐標遷移路徑圖(圖1),進而通過重心的遷移有效地反映產量重心的逐年變化情況。
圖1 吉林省水稻產量重心變化圖
空間自相關性分為全局自相關和局部自相關,分別對應著全局指標和局部指標。全局指標用于探測整個研究區(qū)域的空間模式,使用單一的值來反映該區(qū)域的自相關程度;局部指標則計算每一個空間單元與其相鄰單元之間某一屬性的相關程度。相關系數(shù)通常用Moran值表示。
式中,rxy為要素x與y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x和y為兩要素的平均值;xi和yi分別表示兩要素的樣本。相關系數(shù)rxy介于1和-1之間,即-1≤rxy≤1,rxy﹥0時表示正相關,rxy﹤0表示負相關,rxy=0表示不相關。
全局空間自相關指數(shù)計算出的指標體現(xiàn)了整個區(qū)域的趨勢,然而Global Moran’s I的缺陷也在于此。Global Moran’ s I計算假設整個區(qū)域是同質的,也就是說它的計算結果要么相關要么不相關。但實際上,地理空間中的事物或現(xiàn)象,其異質性特征更加明顯。為了進一步明確空間要素的異質性,本文引入局部空間自相關指數(shù)(LISA),它是描述一個空間單元與其鄰域的相似程度,揭示空間異質,說明空間依賴是如何隨位置而變化的指數(shù)。這里選用局部指數(shù)Local Moran’s I,該指數(shù)可以將空間關聯(lián)模式細分為4種類型,分別與Moran散點圖中的4個象限相對應。正的空間關聯(lián)包括兩種類型:屬性值高于均值的空間單元被屬性值高于均值的鄰域所包圍(HH關聯(lián))和屬性值低于均值的空間單元被屬性值低于均值的鄰域所包圍(LL關聯(lián));而負的空間關聯(lián)也有兩種類型:屬性值高于均值的空間單元被屬性值低于均值的鄰域所包圍(HL關聯(lián)),或者相反(LH關聯(lián))[7]。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Zi和Zj分別為區(qū)域i與j上觀測值的標準化形式,Wij為空間權重矩陣。
從圖1可看出,1987~1993年間,產量重心向西遷移,1994年開始向東遷移,1994到1995年向西遷移,1995~2001年又向東偏移。隨后的幾年又出現(xiàn)過南北向的反復轉折,但大致方向是由南向北遷移,可見吉林省的水稻高產區(qū)正在向北遷移。
從1994年吉林省各市縣水稻產量的全局自相關系數(shù)(圖2)看出,第二和第四象限的點為負相關點數(shù)據(jù),Moran值為-0.036 7,說明該年的水稻產量是負相關,同時也說明該區(qū)域內的水稻產量并非隨機分布。從2007年吉林省各市縣的水稻產量的全局自相關系數(shù)(圖3)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的點都分布于第一和第三象限,它們屬于正相關點數(shù)據(jù),Moran值為0.293 7,說明這些區(qū)域有著較大的空間自相關性。
圖2 1994年水稻產量Moran值
圖3 2007年水稻產量Moran值
如圖4(審圖號:吉S(2011)24號)所示,右邊的圖為局部自相關的散點分布圖,其中第一象限的點數(shù)據(jù)對應于左邊小圖的紅色區(qū)域,說明該區(qū)產量較高,并同樣被高產值區(qū)所包圍(HH);第二象限的點數(shù)據(jù)對應于左圖中的淡藍色區(qū)域,說明該區(qū)產值較低,并被高產值區(qū)域包圍(LH);第三象限的點數(shù)據(jù)對應于左圖中的深藍色區(qū)域,說明該區(qū)與其周圍的區(qū)域都是低值區(qū)(LL);第四象限的點數(shù)據(jù)對應于左圖中的粉色區(qū)域,說明產值高值區(qū)域被產值低的區(qū)域所包圍(HL)。
圖4 1995年吉林省水稻產量全局自相關結果
圖5到圖8(審圖號:吉S(2011)24號)分別為1994、2002、2005、2007四年間吉林省水稻產量的全局自相關結果。從圖中看到,吉林省的高產區(qū)主要集中在本省的東北部,特別是2002到2007年,逐漸形成了由德惠、九臺、舒蘭3個區(qū)域組成的高產區(qū);而低產區(qū)主要集中于本省的南部,并形成了由龍井、通化和白城組成的低產值區(qū)。
圖5 1994年吉林省水稻產量全局自相關結果
圖6 2002年吉林省水稻產量全局自相關結果
圖7 2005年吉林省水稻產量全局自相關結果
圖8 2007年吉林省水稻產量全局自相關結果
糧食產量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過程,受氣候條件、灌溉條件、施肥模式、管理措施、作物品種等多種條件影響,是許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8,9]。想要實現(xiàn)水稻的優(yōu)質高產,除了應該具備良好的自然地理條件,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10,11]和適宜的灌溉水質[12]同等重要。已有學者對溫度、日照等氣象因子[13]與水稻產量的影響作出分析,認為應該在適應氣象因子演變的水稻生產措施上,增強水稻防范自然災害的能力,以降低極端氣候對水稻產量的威脅。由于德惠等高產區(qū)均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雨熱同季,有效降水多,能夠滿足一年一熟農作物生產的需要。
除了在水稻適宜插秧期進行插秧外,灌溉水的溫度及成分也是影響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水溫低會導致水稻低產,水質成分中的鈣、鎂、鈉、碳酸氫根離子、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等離子的高含量對水稻產量也具有抑制性。此外,水稻本身的特征,如穗粒數(shù)[14,15]、粒重[16-19]、籽粒灌漿[20]、有效穗數(shù)[21-23]、株高[24-27]、穗長[28]也對其產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龍井、通化、白城等地的低產現(xiàn)象,可能與灌溉水的理化性質及該區(qū)所種植的水稻品種有關。
[1]程葉青,張平宇.中國糧食生產的區(qū)域格局變化及東北商品糧基地的響應[J].地理科學,2005,25(5):513-520
[2]張越杰,王軍.吉林省糧食產量波動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7(3):74-79
[3]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形成五大優(yōu)勢[EB/OL]. http://202. 127. 45. 50 /dfxxlb / jlxxlb / t20080528 _1049251. htm,2008-05-28
[4]鄭景生,黃育民.中國稻作超高產的追求與實踐[J].分子植物育種,2003,1(5):585-596
[5]關欣,陳溫福,徐正進,等.不同年代水稻品種穗部性狀比較研究[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35(2):81-84
[6]楊建昌,杜永,吳長付,等.超高產粳型水稻生長發(fā)育特性的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6,39(7):1 336-1 345
[7]劉峰,馬金輝.基于空間統(tǒng)計分析與GIS的人口空間分布模式研究——以甘肅省天水市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20(6):18-21
[8]閆百興,宋新山,閆敏華.東北地區(qū)糧食生產及其可持續(xù)性因子分析[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0,16(6):343-377
[9]武志杰,晁岳俠,曾麗娟,等.東北大平原商品糧基地的農業(yè)資源開發(fā)對策[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1996,12(6):256-257
[10]包梅芬,趙紅挺.水分狀況對水稻土某些性質的影響[J].土壤,1994,26(4):204-208
[11]趙紅挺,包梅芬.水稻土發(fā)生層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其與水分狀況的關系[J].土壤,1995,27(4):173-177
[12]楊勁松.土壤鹽洼化研究進展[J].土壤,1995,27(1):23-27
[13]宋繼娟,周柏明,崔明元,等.氣象因素演變對水稻產量形成的分析[J].中國稻米,2011,17(5):42-43
[14]Ashikari M,Sakakibara H,Lin S,et al. Cytokinin Oxidase Regulates Rice Grain Production[J]. Science,2005,309: 741-745
[15]Huang X Z,Qian Q,Liu Z B,et al. Natural Variation at the DEP1 Locus Enhances Grain Yield in Rice[J].Nature Genetic,2009,41:494-97
[16]Fan C C,Xing Y Z,Mao H L,et al. GS3 a Major QTL for Grain Length and Weight and Minor QTL for Grain Width and Thickness in Rice,Encodes a Putative Transmembrane Protein[J]. Theor Appl Genet,2006,112:1 164-1 171
[17]Song X J,Huang W,Shi M,et al. A QTL for Rice Grain Width and Weight Encodes a Previously Unknown RING-Type E3 Ubiquitin Ligase[J]. Nature Genetics,2007,39 :623-630
[18]Shomura A,Izawa T,Ebana K,et al. Deletion in a Gene Associated with Grain Size Increased Yields During Rice Domestication[J].Nature Genetics,2008,40( 8):1 023-1 028
[19]Weng J F, Gu S H,Wan X Y,et al.Isolation and Ini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GW5,a Major QTL Associated with Rice Rrain Width and Weight[J].Cell Research,2008,18(12):1 199-1 209
[20]Wang E T,Wang J J,Zhu X D,et al. Control of Rice Grain Filling and Yield by a Gene with a Potential Signature of Domestication[J].Nature Genetics,2008,40(11): 1 370-1 374
[21]Tan L B,Li X R,Liu FX,et al. Sun Control of a Key Transition from Prostrate to Erect Growth in Rice Domestication[J]. Nature Genetics,2008,40(11):1 360-1 364
[22]Jin J,Huang W,Gao J P,et al. Genetic Control of Rice Plant Architecture under Domestication[J]. Nature Genetics,2008,40(11):1 365-1 369
[23]Wang YH,Li J Y. Rice,Rising[J]. Nature Genetics,2008,40(11):1 273-1 275
[24]Peng J,Richards D E,Hartley N M,et al.“Green Revolution”Genes Encode Mutant Gibberellin Response Modulators[J]. Nature,1999,400:256-261
[25]Sasaki A,Ashikari M,Ueguchi-Tanaka M, et al. Green Revolution:a Mutant Gibberellin-Synthesis Gene in Rice[J]. Nature,2002,416:701-702
[26]Chono M,Honda I,Zeniya H,et al. A Semidwarf Phenotype of Barley uzu Results from a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in the Gene Encoding a Putative Brassinosteroid Receptor[J].Plant Physiol,2003,133:1 209-1 219
[27]Yamamuro C, Ihara Y,Wu X,et al. Loss of Function of a Rice 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1 Homolog Prevents Internode Elongation and Bending of the Lamina Joint[J].The Plant Cell,2000,12(9) :1 591-1 606
[28]Li S B,Qian Q,F(xiàn)u Z M,et al. Short Panicle1 Encodes a Putative PTR Family Transporter and Determines Rice Panicle Size[J].The Plant Journal,2009,58(4) :59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