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芬, 期應才, 善財仁, 曾昆玲
(云南省易門縣中醫(yī)醫(yī)院, 云南 易門 651100)
慢性乙型肝炎(CHB,簡稱慢乙肝)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半年以上,病毒沒有得到徹底清除,體內HBV潛伏或引起肝炎發(fā)病。近2年來,本科用中藥自擬方聯(lián)合抗病毒西藥阿德福韋酯膠囊治療CHB3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60例均為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門診就診的患者,隨機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18-63歲,家庭聚集現(xiàn)象(同時查出有2個以上患病)有7家;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0~62歲,家庭聚集現(xiàn)象5家。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2010版中有關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同時排除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嗜肝病毒感染、半年內使用過抗病毒及免疫調節(jié)藥物的患者。病程5~25 a,平均(9.1±4.1)a,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抗病毒西藥阿德福韋酯(商品名:阿迪仙)膠囊(珠海聯(lián)邦制藥中山分公司生產(chǎn))治療,每次1粒(10 mg),每日1次,療程1 a。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中藥自擬方(柴胡15 g,白芍15 g,丹參20 g,黃芪30 g,黨參30 g,白術20 g,郁金15 g,山楂15 g,土茯苓20 g,重樓5 g,蜜桶花20 g,田基黃20 g,雞骨草20 g,垂盆草20 g,葉下珠20 g,黃精20 g,甘草10 g),辨證加減:黃疸明顯加虎杖、茵陳、赤芍;轉氨酶升高明顯加五味子、白花蛇舌草;乏力、納差、腹脹明顯加萊菔子、佛手、馬蹄香。冷水煎服,2日1劑,每月口服15劑,連服1 a。2組療程均為1 a,治療期間均不使用其他抗病毒藥和免疫調節(jié)劑。
1.3 觀察方法 每3 個月對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進行檢測。
1.4 療效判定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復常,HBV-DNA陰轉;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復常,HBV-DNA未陰轉但數(shù)值<5.00E+04拷貝/mL;無效: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無改善。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結果見表1、表2。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1
表2 2組治療后乙肝標志物變化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使用阿德福韋酯長期治療可能會導致腎毒性,這些患者必須密切監(jiān)測腎功能。對照組有3例出現(xiàn)體重明顯下降;1例腎功能輕度損害;1例血白細胞、血小板減少;2例性功能障礙,給予對癥處理,未停藥,均逐漸恢復正常。治療組出現(xiàn)1例輕度脫發(fā),2例皮膚瘙癢,1例體重減輕,消瘦明顯,用中藥加減治療后,癥狀消失,均未停藥。
慢乙肝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只要有病毒復制指征(HBV-DNA陽性),且條件允許,就應進行規(guī)范的抗病毒治療。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韋酯可明顯抑制HBV-DNA復制、促進ALT復常、改善肝組織炎癥壞死和纖維化。中醫(yī)藥制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國應用廣泛,保肝治療對于改善臨床癥狀和肝功能指標有一定效果[2]。熱毒入肝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肝經(jīng)熱毒熾盛,導致肝陰耗損,因“肝腎同源”,日久出現(xiàn)“肝腎陰虛”;又根據(jù)“肝病傳脾”的理論,肝病日久導致“肝郁脾虛”。自擬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現(xiàn)代藥理有保肝、利膽、降血脂、抗腫瘤、促進免疫作用;白芍養(yǎng)血柔肝、止痛,有保肝、增強細胞免疫、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丹參活血祛瘀、清肝、涼血、止痛,明代云南醫(yī)藥學家蘭茂在《滇南本草》謂:“丹參,味微苦,補心,生血,養(yǎng)心,生新血,去瘀血,安生胎,落死胎。一味可抵四物湯補血之功?!爆F(xiàn)代藥理:丹參有保護肝細胞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抗肝纖維化作用[2];黃芪、黨參不但能補氣,又能滋陰,利小便。曾有實驗表明:丹參加入黃芪后,活血化瘀作用成倍增加;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具有免疫調節(jié)、保肝、抗腫瘤、降血糖作用;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行氣消滯,能減少肝臟脂肪浸潤的病變;郁金行氣化瘀、利膽退黃,降低肝糖元;垂盆草、雞骨草、蜜桶花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功效,具有保肝、退黃、降酶、減輕肝實質性炎癥作用;葉下珠清熱利尿、明目、消積,經(jīng)動物實驗表明:葉下珠具有抑制HBV-DNA和DNA聚合酶活性、抑制乙肝病毒、提高免疫力、保護肝細胞的作用;田基黃清熱利濕、解毒、散瘀消腫,主治濕熱黃疸,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區(qū)疼痛;重樓歸肝經(jīng),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肝腎陰虛者忌用,《滇南本草》言“土茯苓,氣味甘淡無毒,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土茯苓配重樓治慢乙肝為已故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名老中醫(yī)祝諶予所創(chuàng),特別對乙肝攜帶者效果較好。重樓是治療慢乙肝常用藥物,但由于中醫(yī)藥治療乙肝療程長,服藥平均半年到1年,最長2年多,如果長期應用有小毒的重樓,一定要用正規(guī)炮制過的重樓,水煎劑量3~9 g,不能生用或研粉吞服。服用劑量過大,可引起惡心、嘔吐、頭痛等,一但出現(xiàn)毒副作用立即停用。黃精功效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滇南本草》言其:"補虛添精”,藥理研究表明:黃精水煎液對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糖過高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肝臟脂肪浸潤。丹參、黃芪、黨參、郁金均具有抗肝纖維化作用。
從觀察的病例來看,結果發(fā)現(xiàn),在不同檢測時間點,ALT 復常、HBeAg 轉陰、HBeAg /HBeAb 血清轉換率以及HBV DNA 轉陰等方面情況均隨檢測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上升。目前,基礎研究表明能夠抑制乙肝病毒的中藥有數(shù)10種之多,中藥聯(lián)合核苷(酸)類似物阿德福韋酯治療慢乙肝,在增強抗病毒療效、抗炎、保肝、降酶、改善臨床癥狀方面優(yōu)于單用阿德福韋酯,值得大力研究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成軍.肝臟病和感染病診療指南2011[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11.
[2]鐘贛生.中藥學[M].9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