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
(河南省武陟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武陟 454950)
2個小兒內科對于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治療觀察
王素英
(河南省武陟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武陟 454950)
目的 了解醫(yī)院小兒內科對于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治療,規(guī)范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促進合理用藥。方法 對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2個小兒內科(兒科北病區(qū)、兒科南病區(qū))住院患者支氣管肺炎病例做回顧性調查。結果 兒科北病區(qū):297例支氣管肺炎,198例應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66.7%;兒科南病區(qū):307例支氣管肺炎,265例應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86.3%。用藥中存在的問題:兒科南病區(qū)未明確區(qū)分病毒、細菌感染,過度依賴于抗菌藥物。結論 對于小兒內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應根據感染的病原菌種類,合理的選擇藥物治療。
小兒內科;支氣管肺炎;臨床治療;合理用藥
支氣管肺炎是累及支氣管壁和肺泡的炎癥,為小兒時期常見的肺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為細菌、病毒、細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以及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的感染,通常采用綜合治療,控制炎癥、改善通氣功能、對癥治療以及防止和治療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通過對醫(yī)院小兒內科支氣管肺炎臨床治療的觀察,發(fā)現治療方案有很大的區(qū)別,特別是對于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為了解目前小兒內科對于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治療,現將我院2個小兒內科:兒科北病區(qū)和兒科南病區(qū)2013年對于支氣管肺炎病例的臨床治療進行調查。
1.1 資料來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兒科北病區(qū)和兒科南病區(qū)住院患者支氣管肺炎病例:兒科北病區(qū)297例,男199例,女98例,年齡1個月~11歲,平均年齡1.64歲;兒科南病區(qū)307例,男172例,女135例,年齡1個月~9歲,平均年齡1.81歲。入選病例均符合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1],臨床表現:發(fā)熱、咳嗽、氣促、肺部固定性中、細濕啰音。
1.2 方法:自設統(tǒng)計表格,參照衛(wèi)生部國家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jiān)測網制定的表格,包括患著基本情況、實驗室檢查、用藥情況、治療結果、治療療程等。其中實驗室檢查包括:血細胞分析、C反應蛋白(CRP)、冷凝集試驗、MP-IgM抗體、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用藥后體溫正常,咳嗽、咳痰、呼吸急促消失,肺部濕啰音消失。好轉:用藥后癥狀、體征明顯減輕或消失。無效:體溫、呼吸急促無減輕,肺部濕啰音無改變。
2.1 治療方案的選擇:兒科北病區(qū)297例病例中,198例應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66.7%;兒科南病區(qū)307例病例,265例應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86.3%,兒科南病區(qū)抗菌藥物使用率明顯高于兒科北病區(qū)。治療方案見表1。
表1 2個小兒內科對于支氣管肺炎的治療方案
2.2 治療結果:兒科北病區(qū)297例支氣管肺炎病例,268例屬于臨床治愈,治愈率90.2%;兒科南病區(qū)307例支氣管肺炎病例,278例屬于臨床治愈,治愈率90.6%。從治愈率顯示,2個小兒內科對于支氣管肺炎病例臨床治療效果無顯著差異。治療效果見表2。
表2 2個小兒內科對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
支氣管肺炎多發(fā)于2歲以下嬰幼兒,起病多數較急,發(fā)病前數日多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發(fā)熱、咳嗽、呼吸急促,肺部聽到中、細濕啰音或X線有肺炎的改變[1]。據統(tǒng)計,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2],病程有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予以對癥治療即可治愈,但少數患者可為細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fā)細菌性感染,此時可予以抗菌藥物治療[3]。嬰幼兒作為特殊人群,該時期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抗感染免疫能力低下,及易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fā)性細菌感染,引起繼發(fā)性細菌性肺炎或混合性病毒細菌性肺炎。從調查中發(fā)現,2個小兒內科的治療方案有顯著的差別,主要是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兒科北病區(qū),對于抗菌藥物的選擇有明確指征:①血細胞分析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高于正常值;②血清C反應蛋白明顯高于正常值;③細菌培養(yǎng)有明確的致病菌生長;④病程長,至少在1周以上。兒科南病區(qū),對于抗菌藥物的選擇指征:①血細胞分析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高于正常值;②血清C反應蛋白明顯高于正常值;③病程長,發(fā)病3 d以上??梢钥闯?,兒科北病區(qū)對于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非常嚴謹,有明確細菌感染才選擇抗菌藥物治療,而兒科南病區(qū)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就比較寬泛,特別是對于一些欠缺存在細菌感染指征的病例。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過度的使用抗菌藥物并沒有提高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治愈率,也沒有縮短治療療程。治療效果:兒科北病區(qū)治愈率90.2%,兒科南病區(qū)治愈率90.6%,2個小兒內科臨床治療效果沒有顯著差別;治療療程:兒科北病區(qū)平均治療時間5.67 d,兒科南病區(qū)平均治療時間7.39 d,兒科南病區(qū)治療時間較兒科北病區(qū)長。
隨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開展,我院小兒內科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治療有了很大的改善,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已由原來的95%以上下降至76%,通過本次調查發(fā)現,抗菌藥物的使用率仍有下降空間。因此,建議臨床醫(yī)師明確診斷后,積極開展各項輔助檢查,主要包括血細胞分析、CRP、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冷凝集試驗、MPIgM抗體,以便協助臨床判定是否存在有細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感染,合理地制定治療方案,避免盲目的經驗用藥,特別是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不僅增加了醫(yī)療資源的浪費,就患者長遠的健康而言也是有害無益的[4]。
與抗菌藥的接觸是細菌產生耐藥的主要原動力[5]。為減緩和控制細菌耐藥的發(fā)生,臨床醫(yī)師應嚴格掌握應用抗菌藥物的指征,合理用藥。嬰幼兒作為特殊群體,在發(fā)生呼吸系統(tǒng)疾病時,臨床醫(yī)師必須完善各項檢查,明確感染的病原菌種類,合理選擇藥物治療,正確的經驗治療對于嚴重感染的預后十分重要,同時應注意加強患兒的營養(yǎng)支持,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對癥治療。
[1] 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73-279.
[2] 倪語星,尚紅.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51.
[3] 夏國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48-52.
[4] 魯薇,黃萬青,趙曉娟,等.3種清潔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4):539-541.
[5] 劉麗萍.2010年最新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89-90.
R562.2
:B
:1671-8194(2014)32-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