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幼軍
桃園的大院子里有許多孩子。
跟我最要好的是李大娘家的“奸臣”。奸臣和我同校同班,也十歲。因為老叫外號兒,我現(xiàn)在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了。其實他那外號兒不是我取的,是邵大爺。
邵大爺?shù)臉幼游抑两襁€清楚地記得:戴著玻璃片特別厚的近視鏡,老穿著一件灰色長衫,人又細(xì)又高。他愛唱京戲,恰好我爸爸喜歡拉京胡,所以晚飯以后他倆常搬了凳子坐到院子里,一個拉一個唱。我也有時候被他們喚去,唱一段《甘露寺》,就是那段“勸千歲,把殺字,休出口”。奸臣不甘寂寞,一次湊上來說,他才是喬國老。邵大爺鄙夷地看著他:“你是什么喬國老?兔耳猴腮的,整個兒一個奸臣!”
大家都哈哈笑。奸臣一點兒也不在乎,比比畫畫地說:“奸臣就奸臣!奸臣厲害,把你們都?xì)D!”
從這以后,我就嘻嘻哈哈地管他叫“奸臣”,后來叫慣了,一本正經(jīng)的時候也這么叫。
奸臣家也是外來戶,只是遷到當(dāng)?shù)氐臅r間比我們早。他對環(huán)境非常熟悉,領(lǐng)著我跑了許多又遠(yuǎn)又好玩的地方。城外有座叫“插箭嶺”的山,奸臣說,一下過大雨,山頂就能找到藍(lán)色的箭頭兒,是真貨,一磨就锃亮,十分鋒利。我想,要是造出幾支真箭,能射著一只狐貍該有多棒!我們?nèi)チ?,還真找到了
箭鏃(zú),努力研磨一番,果然顯出銅的光澤。但那些箭鏃都已腐蝕得殘缺不全,后來并沒制成箭。
城外另一個好去處是滏(fǔ)陽河。我倆常常偷著跑去鳧水。奸臣在跳進(jìn)大河之前總要舉行個簡單的儀式:脫得精光站在岸上,左手拍胸脯,右手拍屁股兼顧胸脯,打出有節(jié)奏的脆響,同時和著節(jié)奏口中念念有詞:“孩子爹,孩子爹,咋憑你穿上俺的鞋……”合轍押韻,整整一大套,也不知是為娛樂河神,還是為自己尋開心。我也赤條條地和他并肩站立,哈哈笑著模仿他,和著快速、有節(jié)奏的拍屁股聲念完那一套詞,然后進(jìn)入第二道程序。那是各撒一泡尿,雙手捧住,都撩在自己肚皮上。據(jù)奸臣說,這樣,跳進(jìn)涼水里就不會肚子疼。
奸臣還教會我制造土救生圈:把褲子的兩個褲腳兒挽成疙瘩,浸濕之后,雙手撐開褲腰,猛地往水面上一扣。空氣把褲子灌得鼓溜溜的,你再用手掐緊褲腰,就能隨著湍急的水流漂出去好遠(yuǎn)好遠(yuǎn)。鳧水中還有件樂事是偷西瓜。我們鉆進(jìn)瓜田,各摘一個,抱起來就朝河堤下跑。等到看瓜人追來,兩個西瓜已被投進(jìn)河里,我們也早跳入水中,追著西瓜向下游漂去。看瓜人無可奈何,只能在岸上跳著腳叫罵。
砸開西瓜吃得肚皮圓鼓鼓的,我們就躺在堤岸的大柳樹下,看著枝葉間的藍(lán)天胡扯一氣?!爸ㄍ壑ㄍ邸钡南s鳴反倒像催眠曲,我們總是聊了幾句就雙雙沉入夢鄉(xiāng),而那悠然一覺的時間往往很長很長……
(有刪節(jié))
取綽號,找箭頭,鳧水……這一樁樁童年回憶中,到處都活躍著小伙伴的身影。這種通過多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適合用來描寫身邊熟悉的人物,所以,想把文章寫出彩,竅門就在于選擇出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事例,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學(xué)會觀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