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文霖
1
人們在喜馬拉雅山找到了一塊原始的披毛犀的化石。這一發(fā)現(xiàn)表明,有些巨型哺乳動物的進化之路始于今日西藏,開端于冰河時期之前。雖然人們已經對猛犸象、披毛犀、巨型樹懶和劍齒虎等冰河巨獸的滅絕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他們還不太清楚這些巨獸從何而來,又如何適應了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
2007年,以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王曉明博士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李強副研究員為首的、由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組成的隊伍,在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腳下發(fā)掘出一副完整的披毛犀的頭顱及下顎。這是披毛犀中的一個全新種類,可稱為西藏披毛犀。
這種犀牛生活在360萬年前的上新世中期,而它的后裔則生活在更新世的冰川期,活躍于橫貫歐亞大部分地區(qū)的茫茫草原上。前者要比后者古老得多,也更為原始。這種消失了的動物已經特化出用來清除積雪的器官,它們能用扁平的角將植物從雪地中耙出來,這一行為方式有助于它們在青藏高原那種嚴酷的氣候條件下覓得生機。這些犀牛生活在一個溫暖的時代,當時的全球氣候要比冰河期溫暖得多,在北半球的大陸上也還沒有出現(xiàn)冰河期常見的大面積冰川。
然而,這種犀牛卻早已習慣了高海拔地區(qū)的寒冷環(huán)境,它們已經提前適應了未來冰河期的氣候。當冰河期最終到來的時候,這些喜好寒冷的犀牛便從高山上走了下來,而后就在整個歐亞大陸的北部繁衍開來??脊抨犝J為,這是大約260萬年前的事。
通常,更新世巨型動物化石的出土地點不是在北極的苔原上,就是在別處的寒冷草原上,但這次,考古隊卻在西藏發(fā)現(xiàn)了一處化石群,這讓人們對這一耐寒種群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證據證明,當時可能出現(xiàn)過另一種情況:隨著青藏高原的不斷隆升,有些動物為了抵御嚴冬里的風刀霜劍,逐漸具備了抗寒能力。日后,它們很好地適應了周圍的環(huán)境,到了更新世末期,它們已躋身于巨型動物之列。那時的歐亞大陸就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其次是北美洲。因此,青藏高原可能是冰河期巨型動物的另一個發(fā)源地。
美國家科學基金會地球科學分會的H.理查德·蘭尼說:“由于有了這一發(fā)現(xiàn),人們才得以對披毛犀——也許還有大部分曾在歐亞大陸生活過的、如今已經絕跡的、耐寒的更新世巨型動物——的起源問題進行了澄清。他們認為,扎達盆地處在上新世的古喜馬拉雅山脈上,其高寒的環(huán)境為披毛犀的起源提供了條件?!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