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良
X線攝影在頸椎病整合手法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胡偉良
目的:探討頸椎病X線診斷對指導整合手法治療各型頸椎病療效的價值。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門診部因頸部不適進行整合手法治療的患者1 690例,對其中的845例行DR頸椎普通X線攝影檢查,另外845例未進行普通X線攝影檢查,對2組的療效進行對照分析。結果:行DR頸椎普通X線攝影組的療效好于未行頸椎普通X線攝影組,總有效率提高5.1%。結論:根據患者的癥狀及體征進行適當體位的頸椎普通X線攝影檢查,對整合手法治療頸椎病有提高療效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X線攝影;頸椎?。徽鲜址?/p>
普通X線攝影檢查能夠清晰顯示頸椎椎體及其附件的骨質正常和異常表現,這為診斷頸椎病提供了一定的依據。整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門診部因頸部不適進行整合手法治療的患者1 690例,其中845例行頸椎DR攝影檢查,845例未進行DR攝影檢查,對2組療效進行對照分析。現將治療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第1組行頸椎DR攝影檢查的845例中,男性480例,女性365例。年齡為28~68歲,平均(56±2)歲;病程最長7 a,最短半個月,平均(1±0.5)a。其中,頸肩部疼痛170例,上肢麻木感252例,頭昏、頭痛84例,惡心84例,心慌19例,失眠26例,胸悶17例,氣促25例,高血壓168例。
第2組未進行影像檢查的845例,男性468例,女性377例。年齡為27~72歲,平均(55±2)歲;病程最長8 a,最短半個月,平均(1±0.5)a。其中,頸肩部疼痛156例,上肢麻木感254例,頭昏、頭痛101例,惡心87例,心慌17例,失眠36例,胸悶15例,氣促23例,高血壓156例。
1.2 診斷方法
第1組攝影采用飛利浦直接數字化平板X線攝影系統(tǒng)(DR),攝影條件選擇出廠標準條件,選擇AEC曝光,SID 100 cm,均攝取標準頸椎正、側位和雙斜位以及寰樞關節(jié)開口位像,膠片打印采用AGFA Drystar 5500干式激光相機。正位片主要觀察兩側的鉤突有無骨質增生,椎間隙有無狹窄,棘突有無偏歪或其他異常;側位片著重觀察頸椎的生理曲度、椎間隙改變、骨刺及測量椎體矢狀徑與椎管矢狀徑;斜位片左、右側斜位主要觀察椎間孔的矢徑、高度和鉤椎關節(jié)的骨質增生情況[1];寰樞關節(jié)開口位示寰齒關節(jié)間隙是否對稱以及第2頸椎體棘突是否偏歪。頸椎病X線平片的主要征象包括頸椎曲度變直或后突、頸椎間隙變窄、椎體前后緣骨質增生、小關節(jié)及鉤椎關節(jié)退變、椎間孔變形或窄小、韌帶鈣化[2]。頸椎相關改變的X線表現為[3]85-91:(1)寰樞椎錯位示:環(huán)齒間距兩側是否等寬、齒軸與環(huán)軸是否不相重疊。(2)左右旋轉式錯位示:椎骨后邊是否有“雙邊”或上下關節(jié)突征。(3)側彎擺式錯位示:頸椎是否側彎及棘突偏歪。(4)前后滑脫式錯位示:頸椎上椎體是否脫離其下方椎體向前或向后滑移。(5)項韌帶鈣化及椎體前后縱韌帶骨化示:項韌帶及椎骨前后縱韌帶
是否有軟骨變性、無菌性炎癥導致修復鈣化。(6)鉤椎關節(jié)錯位示:X線斜位片能較好地觀察,如有骨質增生唇樣狀突起致椎間孔形態(tài)不規(guī)則。(7)頸曲變直反張、成角、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示:頸椎曲度改變,可用測量方法檢查頸椎曲線弧距,正常為(12±5)mm。(8)椎間隙變窄示:與相鄰椎間隙比較易確定。(9)骨質增生示:椎骨前緣、后緣骨質增生或鉤狀突呈不同程度的骨贅突出。(10)頸椎不穩(wěn)示:椎骨可輕度前后滑移,頸椎生理曲度線出現中斷及椎間孔狹小變形等。(11)混合式錯位示:多種錯位形式存在。
1.3 整合手法治療方法
第1組根據臨床癥狀和影像表現選擇合適的整合治療方法。枕寰樞關節(jié)錯位、頸椎曲度改變選擇仰頭搖正法,頸椎2~6頸椎后關節(jié)旋轉式錯位選擇低頭搖正法,頸椎2~6鉤突關節(jié)旋轉式錯位選擇側頭搖正法,第2~6頸椎側彎側擺式錯位選擇側搬按法,第2~6鉤椎關節(jié)增生并后關節(jié)滑膜嵌頓錯位選擇挎角搬按法,各頸椎前后滑脫式錯位選擇側臥推正法,頸椎椎間隙變窄及混合式錯位選擇牽引下整合法等不同手法治療[3]122-132。第2組未做X線檢查,通過觸診后直接選擇仰頭搖正法、低頭搖正法、側頭搖正法、牽引下整合法等不同的整合手法進行治療。
1.4 療效標準
(1)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恢復正常,隨訪半年以上無復發(fā)。(2)顯效:癥狀、體征消失,無功能障礙,僅于勞累后略有不適。(3)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改善,不影響工作。(4)無效:治療 2個療程后,癥狀和體征無改善[4]。
與直接整合手法治療相比,年齡對照組X線診斷指導整合手法總有效率高5.2%,特別是50~59歲組及80歲以上組高5.7%和14.6%。體征對照組X線診斷指導整合手法總有效率高5.1%。頸肩疼痛伴上肢麻木感對照組X線診斷指導整合手法總有效率高10.7%,而心慌、失眠、胸悶、氣促及高血壓的總療效相差不明顯。具體見表1、表2。
表1 頸椎病患者各年齡組療效觀察結果
表2 頸椎病患者各體征組療效觀察結果
3.1 定義和臨床意義
由于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本身及其繼發(fā)改變所致失穩(wěn)、壓迫臨近組織而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者,稱為頸椎病[5-6]。因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異椎間隙變窄,椎體后緣增生骨刺或骨唇對頸脊髓或頸神經引起壓迫和刺激者;或因上、下椎體相互靠攏,椎間孔相應縮小以致壓迫或刺激頸神經而顯癥狀者皆稱之為頸脊椎病[7]196。根據Jones和SPillane的統(tǒng)計,頸椎病的發(fā)病人群中,年齡在50歲以上者占58%、65歲以上者有75%具有典型的頸椎病的影像學改變[8]。各種類型的頸椎病的X線征象有些特異性,依據大多數患者的X線平片結合患者主訴和現病史就可以做出頸椎病的診斷。如生理曲度改變、椎間隙改變、鉤椎關節(jié)增生、韌帶鈣化,還有骨質增生、骨贅形成等,醫(yī)生需要準確定性,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
3.2 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
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是椎間盤、鉤椎關節(jié)、椎間關節(jié)的退變、損傷以及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導致頸椎力學功能紊亂,破壞了動力支持系統(tǒng)的平衡[9],頸椎的退行性改變是主要原因。頸椎椎間盤退變后變扁并向周圍膨出、椎體周圍的韌帶及關節(jié)囊變松弛等,使脊柱不穩(wěn)定、活動度增大,刺激周圍的骨膜、韌帶、關節(jié)囊的充血病理變化反應,壓迫椎動脈造成供血不足,椎間孔變窄造成頸神經根和交感神經的擠壓等。引起頸椎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頸部損傷。頸部損傷分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2種。如頸部的扭傷、挫傷等為急性損傷,長期從事縫紉、刻寫及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易發(fā)慢性勞損。頸部損傷都引起頸部肌肉、韌帶、筋膜與關節(jié)的勞損,使頸椎的生理曲度改變,使頸椎間盤的退變過程加速,加速小關節(jié)的增生,從而引起壓迫癥狀[10]。
3.3 數字化X線檢查的應用體會
數字化X線檢查是確診頸椎病的常規(guī)性檢查。它有較高的清晰度,并有灰白度的調節(jié)用來觀察頸椎的小關節(jié)面及關節(jié)間隙真實的反應變化。雖然X線平片不能直接觀察神經根、脊髓或椎動脈等組織結構的受壓情況,但其觀察到的鉤椎關節(jié)增生及椎間孔狹窄可提示相應神經根受壓的程度和相應水平的脊髓定位,并為臨床手法用力的方向、力度提供指導性作用。頸椎正位片示兩側鉤突關節(jié)間隙變窄是鉤突關節(jié)增生,椎間隙有狹窄則是椎間盤的病變,棘突有偏歪或其他異常則是頸椎側彎或側擺式的錯位。側位片可觀察頸椎的生理曲度、椎間隙改變、有無骨刺及測量椎體矢狀徑與椎管矢狀徑[1],觀察到3條椎線的不連續(xù)性則是前后滑脫式錯位;椎體雙邊征、雙突征則是左右旋轉式錯位等[11]。斜位片左、右側斜位主要觀察椎間孔的矢徑、寬度、鉤椎關節(jié)的骨質增生情況,可用來判斷神經受壓的程度以及鉤椎關節(jié)的錯位[1]。寰樞關節(jié)開口位示寰齒關節(jié)不對稱則是寰樞椎錯位[7]182-224??紤]到個體感受不同、頸部運動及神經分布變異、癥狀表現比較復雜、攝影時患者體位的變化等因素,因此,在X線檢查時必須和臨床癥狀仔細對照,排除器質性病變,提高診斷本病的準確性。
3.4 2組患者治療療效對照分析
X線診斷指導整合療效總有效率較直接整合治療高出約5.1%。體征有上肢麻木感和頸肩疼痛伴上肢麻木感的病例占7%~9%,有效率明顯提高。(1)從頸椎病患者各年齡組療效觀察結果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有X線診斷指導整合手治療的療效都相對要好于直接整合手法治療。老年患者X線診斷指導整合手法治療的作用更明顯,這是因為年齡越大,患者的骨質增生、肌肉松弛越明顯,在整合手法治療中的定位、定性需要清楚明確。(2)從頸椎病患者各體征組的療效觀察結果看出,X線診斷指導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直接整合治療。除心慌、高血壓、頭暈、頭痛癥狀的X線診斷指導效果不明顯外,上肢麻木、頸肩疼痛、氣促等癥狀有X線診斷指導治療的總有效率均高于直接行整合治療。其中,頸肩疼痛癥狀的X線診斷意義最大,作用最明顯。但是,應注意以下2點:(1)有些病例X線改變較明顯,而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如病痛、上肢麻木、頭暈、頭痛、胸悶等,這些應考慮先天的椎體改變,或者是頸椎病的前期代償性改變。(2)有明顯典型臨床癥狀表現,而X線沒有明顯異常的患者,首先要排除頸椎以外的病因引起臨床癥狀,排除其他病因后,應該考慮是隱性頸椎病患者,這些患者采用理療、按摩等治療方法的療效比較明顯。總之,X線診斷對頸椎病的整合手法治療提供了治療手法選擇的依據,提高了治療效果。
頸椎X線平片診療技術在頸椎病診治中的應用和發(fā)展,對現在整合治療頸椎病病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整合醫(yī)生可以通過各種體位的X線片清晰地觀察病變部位、范圍、程度,還可以排除癥狀類似的其他疾病,病因診斷效果肯定,療效顯著提高。頸椎X線平片作為一種經濟、快捷、有效的檢查手段,可在整合手法治療前執(zhí)行。結合當前的醫(yī)患矛盾,X線平片診療技術有必要作為常規(guī)檢查開展下去,為臨床提供治療依據和提高治療效果。
[1]劉興高,李建龍.數字化X 線攝影對頸椎病的診斷[J].吉林醫(yī)學,2011,32(23):4 858.
[2]郁文明,吳從健.中老年人頸椎病100例X線表現[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09.
[3]鐘士元.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M].2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8.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196.
[5]買小軍,王學琦,盧萬春,等.X線平片、CT、MRI診斷頸椎病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7(3):221.
[6]李蘭貴,李衛(wèi),吳霞.頸椎病的X線診斷(附1000例X線分析)[J].現代醫(yī)學影像學,2000,9(4):1 661.
[7]李景學,孫鼎元.骨關節(jié)X線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
[8]高俊,杜宏利,榮陽.頸椎管狹窄的MRI表現與進展性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5):42-43.
[9]龍三太,陽陽.頸椎病發(fā)生的解剖學和生物力學[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2):191-192.
[10]韋貴康.實用骨關節(jié)與軟組織傷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78-79.
[11]魏征.脊椎病因治療學[M].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60-61.
(收稿:2013-04-06 修回:2013-07-19)
(欄目責任編校:李惠萍 孫麗麗)
Value of X-ray Photography in Integrated Manipula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HU Wei-liang
(Institution Outpatient Department,State Administration of Press,Publication, Radio,Film and Television,Beijing 100045,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X-ray photography for guiding integrated manipulation to treat typ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 Totally 1 690 patientsundergoing integratedmanipul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2,and then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or without DR examination.The efficacies in the two groups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DR examination had the efficacy higher than thatof the remained by 5.1%.Conclusion X-ray photography based on symptoms and signs can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integratedmanipula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and thus isworth popularizing practically.[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4,35(3):78-80]
X-ray photography;cervical spondylosis;integrated manipulation
R318;R445
A
1003-8868(2014)03-0078-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4.03.078
胡偉良(1973—),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醫(yī)學影像診斷和大型醫(yī)用影像設備的使用維護工作,E-mail:cyhmortal@163.com。
100045北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機關服務中心門診部(胡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