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世界】
貓薄荷
1
放大40倍的貓薄荷。它對貓科動物有興奮作用,相當于幻覺劑。很久以前,馬戲團的馴獸師就用貓薄荷草引誘獅子和老虎,讓它們變得溫馴聽話。貓咪嗅過或咬過貓薄荷后,會躺在地上打滾或以面部蹭周圍的物體,甚至會像醉酒般在地上發(fā)出愉快的呼嚕聲,但不是每只貓咪都會有這些興奮的反應。
恐龍骨骼
2
這不是凍在冰里的枯草,而是放大了10倍的恐龍骨骼化石切片。照片由美國紐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成像和光電技術系的TedKinsman博士拍攝。
【神叨叨】
外星人就在我們身邊?
3
加拿大前國防部長保羅·赫勒2014年1月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再次強調(diào)外星人確實存在,而且“就在你我身邊”。赫勒說,有外星人假扮成修女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買東西,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他們。赫勒還強調(diào),外星人的科技比地球人先進多了,不過因為地球人好戰(zhàn),又貪得無厭,所以外星人拒絕與地球人分享科技成就。赫勒現(xiàn)已90歲高齡,在1963年至1967年擔任加拿大國防部長與交通部長。
赫勒認為,外星人來自銀河系的各個星球,包括金星、火星以及土星的衛(wèi)星等,也有來自其他星系的。他們大多很仁慈,愿意幫助人類,但是受到一些行為規(guī)則的約束,“他們要遵守很多規(guī)則,比如不能干涉我們的事務,除非受到邀請”。
赫勒還說,軍事調(diào)查人員掌握的確鑿證據(jù)充分證明,在人類的漫長歷史中,至少有四種外星人經(jīng)常光顧地球,而且自從人類發(fā)明了核技術以后,外星人對地球的造訪更加頻繁?!八麄兎浅奈覀儠薮赖卦俅问褂煤宋淦鳎菍θ祟愂欠浅T愀獾氖虑?,對他們也是一樣”。
萌物
媽媽的腦袋
4
這幅照片的作者是不到14歲的印度男孩UdayanRaoPawar。為了拍照,他在印度鱷聚集的昌巴爾河岸邊露營。這里生活著兩大群印度鱷,每群有100多條。在破曉之前,他藏在一塊巖石后面靜靜等待,直到拍攝到這張溫馨的照片。這些剛孵化的小鱷魚一個個都爬到了媽媽的腦袋上,也許是因為那里讓它們感到安全。
【大宇宙】
“玉兔”號發(fā)來月球照片
5
2014年1月17日,結束休眠期的“玉兔”號月球車正勤懇地工作著: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光譜儀和粒子激發(fā)X射線譜儀均已開機進行探測。它的全景相機對周圍月面進行了360°環(huán)拍,獲取了多幅圖像數(shù)據(jù);測月雷達分別探到了月表下140米內(nèi)和10米內(nèi)的淺層結構,從中可看到明顯分層;紅外成像光譜儀獲取的月面目標圖像清晰,光譜特征明顯;粒子激發(fā)X射線譜儀對月面元素探測后,初步識別出鎂、鋁、硅、鉀等11種元素。圖為“玉兔”號傳回的月面清晰圖像。
宇宙的起源無限早?
6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宇宙形成的時間可能遠早于目前猜測的137億年,可以無限追溯,根本不存在標志著宇宙起始的奇點。這是根據(jù)“彩虹引力”理論推得的一種可能性結果。該理論認為,宇宙引力效應就像彩虹光線的波長一樣變化多端。
10年前,為了調(diào)解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分歧,有研究人員提出了“彩虹引力”理論。根據(jù)“彩虹引力”理論,宇宙起源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如果向前追溯時間,宇宙將變得更加密集,接近無限密狀態(tài),但無法完全抵達;另一種是宇宙達到特定的超級密度狀態(tài)后便會停滯。
埃及澤韋爾理論物理中心的阿德爾·阿瓦德稱,如果我們追蹤宇宙中物質(zhì)和光線的路徑,可能不會抵達科學界公認的、宇宙大爆炸起始的無限小的點。他計劃在未來幾年中研究伽馬射線和其他宇宙射線,以驗證“彩虹引力”理論。
【大猜想】
人造生命不再遙遠
7
科學家用計算機代碼創(chuàng)造的虛擬線蟲開始自己蠕動,這或許暗示制造出人造生命不再遙遠。該研究是于2013年5月開始的“開放線蟲”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精確地虛擬秀麗隱桿線蟲。秀麗隱桿線蟲長約1毫米,全身透明,以大腸桿菌等細菌為食,在水中以每秒1毫米的速度移動。盡管它僅由1000個細胞構成,但是具有高級行為特征,例如尋找配偶和避開掠食者。
秀麗隱桿線蟲是首個被繪制出完整基因組結構的多細胞微生物。這項研究旨在復制秀麗隱桿線蟲的詳細結構和行為特征。在一個被稱為Geppetto的模擬環(huán)境中,虛擬線蟲的神經(jīng)與所有細胞建立了連接,實現(xiàn)了與秀麗隱桿線蟲一致的蠕動。
地球生命源于地下?
8
科學家在地下5000米處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雖然它們與地球表面的生物隔絕,卻建立了與地表生命遺傳基因相似的群體。
北美洲和歐洲大陸內(nèi)部的巖石結構中有一種微生物,與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組在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礦井深層巖石中發(fā)現(xiàn)的生物樣本非常相似。它們的DNA序列與在北美洲西北部和日本海岸東北部巖石海床中發(fā)現(xiàn)的微生物類似。這暗示微生物進化開始于一個共同祖先,當時正值地球生物起源時期。
這些地下微生物不是由太陽提供能量,而是從高溫和高壓環(huán)境中的某種特殊巖石產(chǎn)生的氫和甲烷中獲得能量。施倫克說:“在極端深度、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相隔16000千米的、不同區(qū)域的堅硬巖石縫中存在幾乎一致的微生物,這很令人費解。”
該發(fā)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對之前人們認為的生命起源于水中的觀點提出了質(zhì)疑,一些人認為,地球早期生命或許起源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