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臺”欄目歡迎您的參與。您可就欄目、文章、版式以及題插圖等發(fā)表意見,可抒發(fā)對于雜文、雜文創(chuàng)作的見解,亦可與編輯探討或與讀友交流對于社會問題的見解或疑惑。內容不限,形式不拘,字數二百以內。
投稿方式:寄信至(130022)長春市衛(wèi)星路5758號(請于信封標注“交流平臺”欄目);發(fā)送電子郵件至zwxkyc@163.com;發(fā)送短信至13844882250。
·我讀封面·
局長你真廉政!
“局長您好!快過年了,給您的小孫子送兩個氣球玩玩。這氣球不值錢,我知道中央正在抓黨風廉政建設,中央的八項規(guī)定我記得清清楚楚,在這個時候咱能去撞槍口嗎?另外我拿了一個舊箱子,把氣球綁在了上面,以防它飄走?!?/p>
“王主任,這兩個氣球我收下。昨天小孫子要氣球玩,我正想去給他買幾個。一會兒給你兩元錢,權當我買你的?!?/p>
“局長,你真廉政??!這兩只氣球您還給錢,現在像您這樣廉潔奉公的領導太少了。前幾天給您的孫子買了一箱礦泉水您也給錢,有的同志還在背后議論是不是送的茅臺酒。局長您放心,打死我也不會說送的是啥?!?/p>
“王主任,你很能干,組織上正在考察準備提拔你為副處長,但阻力還是很大的。在大會上我明確表了態(tài),像王主任這樣能干的干部為什么不能提拔?另外,辦公室主任你得給我物色,像你這么能干就行了。”
(讀2014年3月[上]封面《局長好!快過年了,給您送倆氣球?!罚?/p>
鄭來福(河南)
·感 悟·
守住文人入世的底線
常言道:“自古圣賢皆寂寞。”當年北大教授陳寅恪恪守“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凸顯了中國文人的風骨。時至今日,一些文人早已放棄了信仰操守,泯滅了個性銳氣,越發(fā)變得圓滑市儈。他們穿行在披著虛偽外衣的人造現實里,各取所需,游刃有余,像染缸里的“布”,可嘆可悲!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文人始終捍衛(wèi)著作為文人入世的底線,與骯臟的物質及精神生態(tài)保持著水火不容的對峙狀態(tài),即便遭受排擠、飽嘗孤獨也無怨無悔?;诖朔治?,可以說,徐懷謙的英年早逝,不僅是其個人的悲劇,也是這個社會文化生態(tài)的悲劇。
(讀2014年3月[上]《你怎么就未跨過這道門檻——忘年好友徐懷謙周年祭》)
王老實(安徽)
健康成長
需要和諧潔凈的環(huán)境
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要想收獲豐碩的果實,必須要腳踏實地,付出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孩子要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與自由精神的現代公民,首先要跟著父母的腳步前進。那種持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的家長,只會把孩子變成一個人格有缺陷的人。
在金錢滾滾,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因為有捷徑可走,誰還愿意一步一步艱苦地攀登呢?作者“擔心這些天真無邪的小孩面對天價代言會不會產生一種負能量”并非沒有道理。
(讀2014年3月[上]《“爸爸去哪兒”的變味兒》)
陸成文(遼寧)
面子和里子
有些人負責“里子系統(tǒng)”,有些人搞定“面子工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可是,為面子所累而又不忍舍棄的人,再想構建里子,往往導致不倫不類,令人啼笑皆非;習慣于里子豐盈之人,倘若強求其修葺面子,等同于逼他割肉自啖。
(讀2014年3月[上]《把明星捧上天》)
江錦靈(江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