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侃
羅曼·羅蘭說過:“我們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們自己。”勝人者力,自勝者強。自律不僅是一種領(lǐng)導素質(zhì),還是一種領(lǐng)導能力。人的一生是為欲望而生的一生,也是與欲望抗爭的一生。所以人這一生,既要堅持理想忠貞不渝,又要甘于放棄非分之想。
對于黨員領(lǐng)導干部而言亦是如此。黨員領(lǐng)導干部只有堅守黨性、秉持自律,才能在改革攻堅中有所不為,有所作為。保持清廉本色、追求為民福祉,應(yīng)是黨員領(lǐng)導干部的責任和本分。
應(yīng)該說,不論是當年的成克杰、胡長清,還是李崇禧、谷俊山并不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腐敗分子。而人的貪心一起,就似魔鬼出瓶,貪得再多,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很難管住自己。事實一再昭示,如果昏然忘了人民是衣食和權(quán)力之本,把職權(quán)異化為謀私工具,任意透支公權(quán),不管你“坐騎”多高、權(quán)力多大,到頭來都會被人民“拉下馬”。
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jīng)兩百余年經(jīng)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富蘭克林自傳》早就向我們揭示了這一點。富蘭克林在書中寫道:“我希望能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卻不犯任何一點錯。當我小心謹慎防備著某一缺點時,卻出乎意料地冒出了另一個錯誤。習慣的惰性總會乘人不備,而人們的習慣往往強于理智。我由此得出結(jié)論:我們需要在理念上確立,首先要做到盡可能完美,但是這并不能完全防止過錯的發(fā)生。壞的習慣必須打破,好的習慣必須加以培養(yǎng),我們才能希望我們的舉止能夠堅定不移始終如一的正確?!边@段話精辟地道出了富蘭克林成功的秘訣,那就是戰(zhàn)勝習慣、戰(zhàn)勝私欲,培養(yǎng)好習慣,克服壞習慣,堅持為民理念,拋棄個人私念。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币粋€管不住自己的人,怎么可能領(lǐng)導好一個單位?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凡具懾敵魂魄之師,必有嚴于律己之將。前人這一思想,對于我們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攻堅、破解發(fā)展難題不無啟迪。
治人者必先自治,律人者必先自律。自律不是成長的鎖鏈,而是護佑成功的鎧甲。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領(lǐng)導者,就必須在實踐中一以貫之地始終堅持,才能使自律成為一種常態(tài)、一種品質(zhì)、一種理念。
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得好:“良好的習慣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地增值,而在人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岳飛也有言:“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备刹康淖灾魏妥月?,營造的是一種風氣、反映的是一種追求、引導的是一種方向。正所謂,上風下草,上行下效,上轉(zhuǎn)下變。讓我們記住這個道理吧,養(yǎng)成自律的好習慣!只有征服了自己,才能成就政壇好作為!
責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