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馬 永,高倩倩,王祖龍
(河南省中醫(yī)院男科,河南 鄭州450002)
高泌乳素血癥是指在非生理狀態(tài)下由于多種病因?qū)е卵迕谌樗?PRL)濃度超過正常高限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狀態(tài)綜合征,臨床上常見溢乳癥、溢乳—閉經(jīng)綜合征、女性不孕,或沒有任何癥狀。女性高泌乳素血癥性不孕癥臨床較為常見,是由多種原因?qū)е孪虑鹉X—垂體—性腺軸功能失凋,PRL 分泌增加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以月經(jīng)稀發(fā)、溢乳、閉經(jīng)、不孕、卵巢功能衰退為臨床特征的綜合征[1],給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造成了嚴重影響,目前,該病主要采用口服甲磺酸溴隱亭片治療。2011 年3 月—2013 年7 月,筆者采用抑乳顆粒聯(lián)合甲磺酸溴隱亭片治療特發(fā)性高泌乳素血癥不孕癥60 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生殖門診特發(fā)性高泌乳素血癥不孕癥患者120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 例,年齡22 ~37 歲,平均(28.57 ±5.89)歲;病程為1 ~6 a,平均(2.82 ±2.83)a;原發(fā)性不孕32 例,繼發(fā)不孕28 例;月經(jīng)稀少22 例,閉經(jīng)19 例,溢乳13 例,習慣性流產(chǎn)6 例。對照組60 例,年齡23 ~38 歲,平均(28. 43 ±6. 05)歲;病程為1 ~7 a,平均(3.21 ±2.46)a;原發(fā)性不孕34 例,繼發(fā)不孕26 例;月經(jīng)稀少20 例,閉經(jīng)18 例,溢乳15 例,習慣性流產(chǎn)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不孕癥中肝郁腎虛型標準。
按照《實用婦產(chǎn)科學》[3]中高泌乳素血癥不孕癥診斷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不孕癥的中醫(yī)辨證標準;③年齡22 ~38歲;④病程1 ~7 a;⑤近期未服用對本病有影響的藥物;⑥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①不符合納入病例標準者;②伴有婦科炎癥者,如陰道炎、宮頸糜爛等;③輸卵管不通或通而不暢者;④有其他精神或神經(jīng)疾患者;⑤患者配偶精液不正常者;⑥對本試驗的藥物過敏,或過敏體質(zhì)者。
兩組患者均加強運動,控制飲食,調(diào)節(jié)情志。對照組給予甲磺酸溴隱亭片(由Novartis Farma S.p.A生產(chǎn),批號20120526)開始劑量2.5 mg/次,1 次/d,口服;1 周內(nèi)增至2.5 mg/次,3 次/d,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抑乳顆粒,藥物組成:熟地黃20 g,當歸15 g,白芍15 g,川芎12 g,丹參30 g,益母草30 g,川牛膝15 g,菟絲子15 g,鹽杜仲15 g,柴胡12 g,郁金15 g,薄荷6 g,炒麥芽60 g。1 d 1 劑,分早晚2 次沖服。
兩組均以3 個月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參照《臨床婦科內(nèi)分泌學與不孕》[4]制訂。痊愈:血清泌乳素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患者懷孕且能維持12 周。顯效:血清泌乳素下降幅度>1/2,但仍高于正常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者。有效:血清泌乳素下降幅度<1/2,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無效:血清泌乳素無明顯下降,臨床癥狀無改善。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 分析。以P <0.05 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 分析,u =2.84,P <0.01,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RL、FSH、E2 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RL、FSH、E2 對比 ±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 P <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P <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PRL/(ng·mL -1)FSH/(mIU·mL -1)E2/(ng·mL -1)治療組 60 治療前68.50±48.83 5.57±5.63 15.84±10.83治療后 24.35±16.25**# 8.05±4.32** 38.27 士15.62**#對照組 60 治療前 67.32±45.53 5.05±4.96 13.95±10.25治療后 31.84±22.42** 8.83±5.09** 32.25±12.73**
高泌乳素血癥是指在非生理狀態(tài)下由多種原因?qū)е翽RL 濃度超過正常高限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狀態(tài)綜合征,臨床治療常用甲磺酸溴隱亭片等多巴胺受體激發(fā)劑進行治療。甲磺酸溴隱亭片作為一種多巴胺受體激發(fā)劑,目前已在女性高泌乳素血癥不孕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對泌乳素的合成、釋放有抑制的作用,能夠有效抑制患者溢乳、月經(jīng)紊亂等癥狀,促使患者卵巢排卵恢復及行經(jīng),從而達到妊娠的要求[5]。
特發(fā)性高泌乳素血癥屬中醫(yī)學“無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癥瘕”“溢乳”“不孕”范疇。清代《王旭高醫(yī)案精華》對本病病因病機有詳盡論述,曰:“乳房屬胃,乳汁血之所化,無子而乳房膨脹,亦下乳汁,此非血之有余,乃不循其道,以下歸沖脈而為脈,反隨肝氣上行入乳房變?yōu)槿橹??!惫P者認為:本病病機為腎氣不足,肝失條達,疏泄失職,沖任氣血壅滯;治宜益腎疏肝,調(diào)理沖任。患者腎氣不足,生殖之精發(fā)育不良,可見卵泡發(fā)育不良,經(jīng)行量少,經(jīng)年不孕。乙癸同源,肝腎之陰相通。腎精不足,肝木失養(yǎng),失于疏泄,故見經(jīng)前乳房脹痛、乳汁外溢。
抑乳顆粒方中柴胡、川芎、郁金疏肝解郁,疏達氣機;熟地黃、當歸、紅花、當歸、白芍、丹參養(yǎng)血活血;益母草、川牛膝活血通絡,降沖任之壅滯;菟絲子、杜仲補腎益氣。張錫純曰:“大麥芽,能入脾胃,善消一切飲食積聚,為補助脾胃之藥,雖為脾胃之藥,而實善疏肝氣。至婦人乳汁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故炒麥芽為本方點睛之藥,健脾胃,疏肝氣,回乳,標本兼治。以此調(diào)理,溢乳減少,月經(jīng)通暢,受孕成功。本研究顯示:兩組臨床療效對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 <0.05);兩組患者治療后PRL、E2對比,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抑乳顆粒聯(lián)合甲磺酸溴隱亭片治療特發(fā)性高泌乳素血癥不孕癥懷孕率高,臨床療效好,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
[1]曹澤毅. 中華婦產(chǎn)科學[M].2 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231.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7.
[3]張惜陰.實用婦產(chǎn)科學[M]. 2 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589.
[4]Speroff L,F(xiàn)ritz MA.臨床婦科內(nèi)分泌學與不孕[M].6 版.李繼俊,譯.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65.
[5]李美芝. 婦科內(nèi)分泌學[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