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77年,就有眾多的美國商人與中國開始了外貿(mào)交易,而頻繁的貿(mào)易交往,讓美國商人深感培養(yǎng)通曉中文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他們聯(lián)名給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大學致信,希望該校能培養(yǎng)一批了解中國情況的年輕人,以便使兩國間的貿(mào)易往來更方便快捷。
哈佛大學在接到聯(lián)名信后,經(jīng)認真研究認為,雖然商人們的聯(lián)名信非常具有建設性,但要在學校開設一門中文課,還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
盡管難度很大,但一貫勇于嘗試新事物的哈佛高層還是決定順應商人的意愿,從中國聘請一名中文老師。寫聯(lián)名信的美國商人欣喜萬分,立即開展了捐款活動,僅兩天時間,就為學校捐贈了8750美元,主要用于支付所聘請中國老師的生活費用。
資金落實了,下一步就是物色合適的中國老師了,雖然當時美國與中國有外交往來,但從中國聘請老師畢竟是第一次,難度確實不小。這時,哈佛大學校長埃里奧特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美國駐中國牛莊領事鼐德,興許他可以幫上這個忙。于是,埃里奧特給鼐德寫了一封親筆信。接到信的鼐德,也覺得這是一件造福于美中兩國人民的大好事,就委托擔任清朝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幫忙,而赫德又把此事托付給了在寧波稅務司任職的美國人杜德維。杜德維經(jīng)過認真考慮后認為,在寧波找一名中國老師最為合適。因為,早在康熙年間,寧波就是中國四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開埠以后,與外國的貿(mào)易往來更加頻繁,當?shù)厝说乃枷氡容^開放,在寧波更容易找到合適人選。杜德維立即找到自己的中文老師戈鯤化。當時,戈鯤化正在美國駐寧波領事館任職,對美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此前他還曾教過兩名美國學生。
當杜德維把自己的請求講給戈鯤化時,戈鯤化當即表示,自己愿意去哈佛大學擔任中文老師一職,這讓杜德維喜出望外,立即把戈鯤化的個人資料傳給美國領事館,領事館又以最快的速度傳給了哈佛大學校長埃里奧特,埃里奧特又立即委托鼐德進一步了解戈鯤化的情況,然后好與戈鯤化簽訂來哈佛任教的具體合同。
1879年5月26日,對于哈佛大學和戈鯤化都是個非同一般的日子。這天早上,上海“國際大飯店”的會客廳里喜氣洋洋,9時許,美國駐牛莊領事鼐德代表埃里奧特校長和戈鯤化在臺同書上分別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歷史上首位中國人去美國哈佛大學任教的合同誕生了。合同中規(guī)定,哈佛大學聘請戈鯤化前去教授中文的時間從1879年9月1日開始,到1882年8月31日結束,共計3年時間,哈佛大學每月支付戈鯤化薪金200美元,往來旅費(包括隨同人員)亦由校方負擔。至于戈鯤化在哈佛的課程設置、教授的學生人數(shù)以及教學時間,則由校方根據(jù)具體情況統(tǒng)一安排。
1879年秋天,41歲的戈鯤化帶著妻子和兒子從上海乘輪船出發(fā),經(jīng)過一個半月的航行抵達美國,開始了他在哈佛大學為期3年的教學生涯。
在哈佛校方的安排下,戈鯤化于1879年10月22日開講了第一課,內(nèi)容是中國的一篇小說,這讓第一次接觸到中國文化的美國學子既興奮,又好奇。
戈鯤化與哈佛同行的教授方法有著很大區(qū)別,他不是只把教學范圍局限在本校學生之中,而是別出心裁,除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教學內(nèi)容外,又開設了一個中文教授館,利用課外時間為那些從事外交、海關、商業(yè)及傳教事業(yè)者傳授中文知識,不管是誰,只要交納適當?shù)馁M用,都可以成為他的教授的對象。一時間,報名的學生人滿為患,這讓戈鯤化好不得意,也讓校方對戈鯤化嘖嘖稱奇。
按照學校的安排,戈鯤化每周上五天課,他每次上課時,都十分莊重地穿上自己從國內(nèi)帶來的官服,同時也要求學生著裝整齊,舉止文雅,以培養(yǎng)學生尊師重道的良好習慣。尤其是他的教學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充分的準備和高度的技巧受到了學生歡迎,也深受同事及校方的贊許。
戈鯤化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決定了他更想做一個文化傳播者,他選擇的載體是中國詩歌,因為“詩言志”。因此,他不管在任何場合,幾乎都不忘吟詩、講解詩,用中國詩歌的魅力和中國詩人特有的氣質,把詩的精神帶給美國人。他為此還專門編纂了中文教材《華質英文》,這本教材,被哈佛大學稱為“有史以來最早的一本中國人用中英文對照編寫的、介紹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詩詞的教材”。
同時,戈鯤化還向校方建議,希望能為教授們開設中國詩文講座,得到了支持。每次講座,教室總是座無虛席,過道上也站滿了人,連其他學校的教授也紛紛來聽他的課。為使更多的教授學習中國文化,學校決定讓戈鯤化在“教授俱樂部”舉行講座,這才基本滿足了教授們學習中國詩文的要求。
戈鯤化以他特立獨行的教學方式以及對中國厚重文化背景的深刻講解,贏得哈佛師生們的喜愛和尊重。在1880年哈佛大學舉行的畢業(yè)典禮上,校長埃里奧特在講話中十多次提到戈鯤化為學校做出的特殊貢獻,每提到一次他的名字,會場就會長時間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使他成了畢業(yè)典禮上最令人矚目的外賓,他的名字也因此曾一度超過美國總統(tǒng)而成為美國主流媒體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外國人,媒體也給了他很高的評價,說他“擅長交友,待人真誠”,“他獨特的教學方式和社交氣質,使他成為最受歡迎的外國人之一,他是美中文化傳播的高貴使者”。
戈鯤化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吸收美國的先進文化。他剛到哈佛時,就開始學習英語,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擺脫了不會說英語的窘境,不但可以隨心自如地用英語和美國人交談,還把自己的文章和詩歌翻譯成英文,再傳授給學生。
但“千古文章未盡才”,正當戈鯤化雄心勃勃設計自己的未來時,卻于1882年2月不幸患上肺炎,雖經(jīng)全力搶救,但還是沒能阻止住病情的不斷惡化。不久,戈鯤化就帶著事業(yè)未竟的遺憾,在異國的土地上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