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西
多年以前,我在一家小報做編輯。同事中有位大姐,寫作仍處于“今天天氣真好,萬里晴空飄著朵朵白云”的階段。雖然文章寫得差了點,但這位大姐卻是另有所長。每天上班,她都會搬出半尺厚的通訊錄,開始撥電話:“張總,好久不見啦,你還好嗎?”“李社長,最近忙不忙???”我們出去開會,她總是招呼打得滿場飛,似乎所有人她都認識,所有的遇見都是久別重逢一般,真不是一般的厲害!
認識久了,我也逐漸了解了她經(jīng)營友誼的方式:A的老婆得了感冒,她會打電話給C,請C幫忙找D掛個號;C的孩子出世了,她也會幫C去聯(lián)系E,買到便宜的紙尿布。她用大量的時間照顧所有熟人的瑣事,為自己積攢著人品和交情。
她還有一個口頭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嘛。
因為我和她同住在一個宿舍里,于是,我就有幸成為了離她最近的那條路。她沒飯吃了,會上我這吃;她沒衛(wèi)生巾,會上我這拿;她沒衣服穿了,也會上我這借。
有年春天,她說:“這天兒怎么突然就熱起來了!我涼鞋還沒買呢,你先借我一雙吧。”說著,她就拿走了我剛買的一雙涼鞋。直到秋天來了的時候,那雙鞋才終于又回到了我這里,找一看,鞋底都穿掉了。
后來,有一天,她破天荒地跟我說:“我請你吃飯吧?!蔽疫€以為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結(jié)果跟著她到了餐廳,發(fā)現(xiàn)已有一大桌子陌生人坐在那里。
原來是她朋友的朋友要請她的朋友吃飯,她朋友通知了她,于是她就做了個順水人情捎上了我。我就這樣尷尬地加入了這轉(zhuǎn)了好幾手的飯局,在回去的路上,我委婉地對她說,下回還是別請我吃飯了。
之后,我離開了那個城市,也與她斷了聯(lián)系。前段時間,我在網(wǎng)上遇到一位我在那個城市認識的人,對方提起她。我問:你也是她的朋友嗎?對方聞言嗤之以鼻:有的人相識遍天下,朋友滿大街,我還是做她的敵人物以稀為貴吧。
我才知道,她混了這么多年,即將奔四十了,仍租房住,仍沒有嫁,仍錙銖必較地占別人便宜,仍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地換工作。她曾經(jīng)結(jié)交過那么多的朋友,鋪過那么多條路,但誰也沒能把她拉上陽光大道。
她并不是不努力,只是她太迷信人際關(guān)系的力量,她若早把時間花在其他方面,或許早有建樹了。
其實一個庸人對于友誼最大的利用,不過就是蹭頓飯吃、蹭件衣穿、占點微不足道的小便宜。朋友就算愿幫忙推薦你去做CEO,也得你自己有料啊,你的表現(xiàn)不至于讓對方蒙羞才是。
其實,許多人都是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憑借著自己的一己之力、一技之長,埋頭苦干、自給自足,如果有朋友提攜是錦上添花,沒有也不會太糟。
而有些人總是剴尖了腦袋去結(jié)交比自己聰明、能干、有錢的朋友,希望自己也能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雖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本末倒置。其實,更多時候,不是你認識了聰明、能干、有錢的朋友,你才會變聰明、能干、有錢,而是你聰明、能干、有錢了,才有了聰明、能干、有錢的朋友。友誼基本都是源于個人魅力、人格和才學的互相吸引,而不是刻意的殷勤與巴結(jié)。你會跟誰在一起,與誰相遇,和誰有緣,上帝都早已給你過過一遍篩子了,這就是物以類聚。
借用王爾德的一句話,照顧好你的奢侈品,你的必需品自己會照顧自己。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能擁有得起奢侈品,你的必需品自然會有,根本無需操心。我想說,照顧好你的事業(yè),你的朋友會自己照顧好他們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