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言
“行政審批流程太復雜了,一天一夜都講不完。”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詒川在海南“兩會”上“曬”出了他制作的“行政審批長征圖”。長達5頁的A3紙張,詳細記錄著一個投資項目從獲得土地到辦完手續(xù),需經過30多項審批,蓋上百個章,全程最少需歷經272個審批日。很多項目審批流程少則1年,多則3年。(《新華社》2月16日)
一個項目,在走過多個政府部門、經歷30多項審批、蓋完上百個章、耗時至少272個審批日后,黃花萊都涼了。這種冗長的行政審批,一方面容易讓企業(yè)錯失商機,另一方面也挫傷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審批長征圖”以一種形象的方式,直擊當前行政審批中仍存在的內部環(huán)節(jié)太繁瑣、審批方式落后、辦事效率拖沓等弊端。
一些項目適當的行政審批是必要的,譬如環(huán)評,但問題是,現在行政審批存在過多過濫、環(huán)節(jié)過多、時間過長等諸多的問題。對于行政審批過多過濫問題,新一屆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深化改革的“當頭炮”,去年國務院共下放和取消了334項行政審批事項。隨著國家簡政放權改革措施的推進,相信行政審批會逐步減少。但對于審批環(huán)節(jié)過多、時間過長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有效的應對之策,也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或牽頭清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行政審批改革的短板?!皩徟婕暗牟块T太多?!毙显r川說,有的部門對同一個項目的審批要涉及內部的幾個科室,且前后要進行多次審批,有些流程蓋章是“章套章”,既費時,又費事。“使得企業(yè)三天兩頭在這些部門轉悠,卻總有辦不完的手續(xù),蓋不完的章。”可見這種冗長的審批對企業(yè)傷害之大。
事實上,“審批長征圖”并非第一次繪就。2013年,廣州市政協(xié)常委、廣州新城市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曹志偉也曾繪制了建設工程項目行政審批“萬里長征圖”。它最終推動廣州加快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使廣州的一個建設投資項目從799天的審批日程壓縮至37個工作日。這是怎樣做到的?據悉,廣州把每個審批階段設定一個牽頭部門,即“集裝箱”,由牽頭部門負責統(tǒng)一受理企業(yè)申請材料,然后抄告同一階段各專業(yè)審批部門實行同步審批,或由牽頭部門征求各專業(yè)部門意見。“過去是各審各的,現在是幾個審批同時做,由一個牽頭部門負責,把串聯(lián)變成并聯(lián)?!睆V州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經驗值得學習。
行政審批“長征圖”反映出在問題,不是單純縮減審批項目能解決的,需要有關部門對每一項審批進行深入改革,包括對審批環(huán)節(jié)的清理,避免權力暗箱操作的空間,行政審批的監(jiān)督和制約等。當前,許多地方政府采取“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收費、一條龍服務”,并通過電子化辦公、畫出審批流程圖、限定審批時間等,以縮短審批時間、降低審批成本,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實,每一項行政審批、行政審批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背后,都站著部門和一些人的利益。要真正解決審批“長征圖”,顯然不是靠網上辦公等技術手段所能完全勝任的,而更在于對既得利益格局的打破。要真正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市場的不當干預,將市場、社會組織、個人能夠管好的事還給他們,政府則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