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不論男女,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有可能發(fā)生囚骨質流失而導致的骨質疏松癥,以及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癥通常沒有明顯癥狀,直到因為輕微撞擊造成骨折才被發(fā)現(xiàn),因此很容易被忽視。唯有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3與維生素K2,才能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及血管鈣化。
目前,骨質疏松癥已成為中老年人最恐怖的無聲殺手。世界骨質疏松癥學會調(diào)查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4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質疏松癥;世界衛(wèi)生組織( WHO)亦認定骨質疏松癥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排行第二的流行病。骨質疏松癥所引起的骨折,大部分發(fā)生于股骨(髖部)、脊椎及手腕部,而髖關節(jié)骨折發(fā)生后第一年的死亡率高達15%,遠高于女性乳癌及子宮頸癌的致死率。
目前,我國65歲以上女性罹患骨質疏松癥高達30%,發(fā)病率在全球僅次于北歐;囚骨質疏松造成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甚至高于癌癥末期,女性為15%,男性為22%。
由于骨松癥患者早期無任何癥狀,常是在發(fā)生骨折后發(fā)現(xiàn),因此有幾項指標可供民眾自我檢視,如身高變矮、腰酸背痛、肋骨到骨盆的距離變小、靠墻站時頭與墻壁有距離、駝背等。
普通民眾會希望透過高鈣飲食來強化骨骼,而且許多補鈣保健品鋪天蓋地的廣告也在誤導老人,似乎補鈣就可以改善骨質疏松。但實際上,骨質疏松的發(fā)病機制相當復雜,不僅涉及到人們每天攝入的鈣是否充足,還涉及到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著的破骨與成骨的平衡,以及鈣遷徙,等。盲目補鈣,由于體內(nèi)缺乏足量的關鍵維生素——維生素D3與維生素K2,致使鈣質未能如預期儲存在骨骼中,反而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鈣化的后果,亦即醫(yī)學上所稱之“鈣質錯位沉積”,結果不但未能改善骨質密度,反而引起心血管疾病。
強化骨骼之關鍵維生素
研究證實,身體鈣質的活化及代謝,需要多種因素的參與。例如,運動可以增加骨骼對鈣的吸收與沉積;維生素D3以及降鈣素在阻止鈣遷徙、增加骨鈣吸收上有著重要作用,等等??茖W家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還需要有足量的維生素K2,才能有效利用身體內(nèi)的鈣質,提升骨質密度,并預防血管鈣化等疾病的發(fā)生。
人體腸道乳酸菌可以代謝、制造維生素K2,但如果腸道健康并不理想,則可藉由食物加強攝取,其中以納豆的含量最為豐富。若不排斥納豆的特殊口味,可以食用納豆來補充維生素K2。此外,若能多參加戶外運動,多曬曬太陽,對于骨質密度的提升亦有加分的效果。
儲存“骨本”防血管鈣化
雖然人體的破骨與成骨維持著相對平衡,但年輕時成骨的速度大于破骨,即骨鈣沉積的速度大于向血液釋放鈣元素的速度,使骨密度不斷增加,在35歲左右達到高峰,這就是醫(yī)學上說的骨鈣峰值。此后,破骨的速度逐漸大于成骨,骨骼中鈣元素加速向血液釋放,骨質開始流失。有專家預估,到2050年,全球約有一半的骨質疏松癥會發(fā)生在亞洲;同時,亞洲國家約75%-95%的成年人有程度不一的血管鈣化問題,而這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兇手之一。
因此專家建議,如同在年輕時存“退休金”,留待老年時使用一樣,人也應當在年輕時注意儲存骨本。包括合理營養(yǎng)、多運動等,使骨鈣峰值達到最高程度,有效提升骨質密度,增加骨本,強健骨骼,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
同時還要兼顧心血管的健康。鈣留在骨骼中還是血管內(nèi)壁,是由維生素K2決定的。因此,要同時解決骨質疏松及血管鈣化兩大保健課題,及時補充維生素K2是非常重要的?,F(xiàn)代循證醫(yī)學發(fā)現(xiàn),維生素K2+維生素D3,輔以葡萄糖胺,可為骨骼、關節(jié)提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