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付
在艦船噪聲環(huán)境下,作業(yè)人員(即艦員)的聽力保護極其重要,不僅關(guān)系到艦員的聽力保護,更重要的是關(guān)系到艦員作業(yè)能力的保持或艦員戰(zhàn)斗力的維持[1-3]。一些文獻提出了艦船噪聲環(huán)境下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措施[5-7],如通過控制作業(yè)崗位的噪聲與艦員佩戴護聽器等方法進行噪聲防護,其本質(zhì)是控制艦員的噪聲暴露量。那么,從理論上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進行噪聲防護,換句話講噪聲暴露量從理論上應(yīng)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如何從理論上研究與分析噪聲暴露量的控制方法。筆者從聲學理論及能量等效原理的角度,研究與建立艦船噪聲崗位作業(yè)人員的噪聲暴露量與噪聲防護措施的量化關(guān)系。
1.1 噪聲暴露強度數(shù)學解析式 噪聲防護能量原理是,在一定限值的基礎(chǔ)上,環(huán)境噪聲增加RdBA時,暴露時間減半;反之,環(huán)境噪聲減少RdBA時,暴露時間加倍。R為噪聲能量交換率。當R=3時,該原理符合能量等效原理[8-11],當R≠3時符合等效生物效應(yīng)[12-14]。噪聲防護能量原理把能量等效原理與等效生物效應(yīng)二者統(tǒng)一起來。
為了分析艦船噪聲環(huán)境下,艦員的護聽器佩戴時間對聽力保護效果影響,假設(shè)護聽器的有效隔聲指標為E dBA,艦員每天的工作時間為Wh(一般情況下,W=8)時間內(nèi),作業(yè)噪聲容許限值為XdBA時,噪聲強度增加RdBA,而暴露時間減半。
一般情況下,由于護聽器(即護耳器)的舒適性等各種主觀、客觀原因,艦員在工作時間內(nèi)(往往在某段時間內(nèi)),沒有戴護聽器而在噪聲環(huán)境H(大于噪聲容許限值X)dBA下工作,在t(t≤W)個小時的時間沒有戴護聽器(t為未戴護聽器時間),則作業(yè)人員在每天工作時間為W小時中,有t個小時的時間,其噪聲暴露強度為HdBA,有(W-t)個小時的時間在戴護聽器,其噪聲暴露強度為(H-E)dBA。根據(jù)上述能量等效原則,暴露時間T(小時,h)可以表示為式(1)。
式中T為每天噪聲暴露時間;W為每天工作時間;X為噪聲容許限值;H為崗位環(huán)境噪聲(大于噪聲容許限值X);R為噪聲能量交換率。
當W=8 h,X=85 dBA,R=3 時,式(1)與文獻[1,9]一致;當W=8 h,X=90 dBA,R=5 時,式(1)與文獻[10]一致。為分析方便,改寫式(1)為式(2)。
式(2)左邊表示暴露時間與工作時間之比。對于不同噪聲暴露強度和不同時間,d為其等效的暴露時間與工作時間之比,可以表達為:
式中t為未戴護聽器時間,E為護聽器的有效隔聲值。根據(jù)文獻[4],在W小時工作時間內(nèi)的等效暴露強度LA為:
由式(3)與式(4)可得:
式(5)描述了作業(yè)人員等效暴露強度LA隨環(huán)境噪聲值H、護聽器有效隔聲指標E、在噪聲環(huán)境中工作時間W、未戴護聽器時間t、佩戴護聽器時間(W-t)、噪聲能量交換率R等變化規(guī)律,是計算噪聲暴露強度的解析式。當環(huán)境噪聲H、在噪聲環(huán)境中工作時間W、未佩戴護聽器時間t、噪聲能量交換率R分別增大時,作業(yè)人員的等效噪聲暴露強度均增大、反之均減小。護聽器有效隔聲指標E增大時,作業(yè)人員的等效噪聲暴露強度將減小,反之增大。即H、W、t、R是作業(yè)人員噪聲等效暴露強度的增函數(shù),而E是減函數(shù)。
1.2 等效暴露強度與戴護聽器時間的關(guān)系 假設(shè)作業(yè)人員每天的工作時間W=8 h,崗位環(huán)境噪聲H=125 dBA,噪聲能量交換率R=3,在8 h工作時間內(nèi)的等效暴露強度為LA,利用式(5)計算,其結(jié)果如圖1所示。圖1描述了對于不同有效隔聲值(E=10、20、30、40、50 dBA)的護聽器,作業(yè)人員在 8 h 工作時間內(nèi)的等效暴露強度隨未戴護聽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圖1 等效暴露強度隨未戴護聽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R=3,環(huán)境噪聲125 dBA)
為分析方便,把圖1中的t=0、15 min時的數(shù)據(jù)寫入表1。從表1可以看出:
(1)在125 dBA噪聲環(huán)境下,每天工作時間內(nèi)全戴護聽器(t=0)的作業(yè)人員,選擇隔聲效果較好的如E=40、50 dBA護聽器,聽力保護效果較好;反之,選擇隔聲效果不好的如E=10、20、30 dBA護聽器,達不到聽力保護的要求,需要進一步采取聽力保護措施。
(2)在125 dBA噪聲環(huán)境下,每天工作時間內(nèi)僅15 min未戴護聽器(t=15 min)的作業(yè)人員,即使選擇隔聲效果好的如E=40、50 dBA護聽器,聽力保護效果相當于在110 dBA噪聲環(huán)境下工作,遠遠達不到聽力保護的要求??梢姡谠肼暣笥?5 dBA環(huán)境下,選擇隔聲效果好的護聽器或始終佩戴護聽器,二者對保護作業(yè)人員的聽力都極為重要。
對于隔聲性能非常好的護聽器,不妨設(shè)E→+∞,代入式(5)可得:
對于不同的環(huán)境噪聲H,雖然LA∞值不同,但是其曲線形狀相同,見圖2??梢钥闯?,即使有了隔聲效果極理想的護聽器,在高噪聲環(huán)境下,如H=130、150 dBA時,僅僅未戴護聽器10 min,全天的等效暴露強度已經(jīng)分別高達102.1、122.1 dBA。該結(jié)果表明,工作時間全時間佩戴護聽器對保護聽力極為重要。需要指出的是,圖2中的二條曲線形狀完全相同,不同的環(huán)境噪聲H(假定其穩(wěn)定,不隨時間變化,或變化幅度極小),曲線僅僅是上下平移而已,這是因為護聽器的有效隔聲是理想化的。
表1 作業(yè)人員戴護聽器情況與噪聲暴露強度(噪聲能量交換率R=3,環(huán)境噪聲125 dBA)
圖2 等效暴露強度隨未戴護聽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1.3 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 從式(5)可以清楚看出,在一定的噪聲環(huán)境下,作業(yè)人員的等效暴露強度隨未戴護聽器時間t的變化規(guī)律。利用式(5),也可以方便地分析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為了分析噪聲環(huán)境下作業(yè)人員的護聽器佩戴時間對噪聲防護效果影響,在未戴護聽器th時,對于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相當于護聽器有效隔聲值下降了ΔY:
可見有效隔聲值下降量ΔY與護聽器本身的有效隔聲值E、未戴護聽器時間t有關(guān)。
另一方面,從防護的噪聲能量角度,相當于護聽器有效隔聲指標下降到Y(jié)dBA,即下式成立:
把式(8)代入式(9),可得:
式(10)表明,要提高作業(yè)人員的聽力保護水平,不僅要提高護聽器本身的有效隔聲值E,還要提高護聽器的配戴舒適性,以減少作業(yè)人員的未戴護聽器時間。該式反映了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隨未戴護聽器時間t的變化規(guī)律,當t=0時,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就是護聽器的有效隔聲值;當t=W時,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為零。對于不同的護聽器如E=10、30、50 dBA,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隨未戴護聽器時間t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3所示。
圖3 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隨未戴護聽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W=8 h,R=3)
對于極理想的護聽器,即E→+∞,代入式(10)可得:
公式(11)表達如圖3所示。該圖E→+∞曲線表明,對于極理想的護聽器,僅僅在工作時間未戴15 min,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效果僅有15 dBA。
噪聲暴露強度解析式在理論上給出了計算噪聲暴露量的方法,量化描述了噪聲暴露量隨環(huán)境噪聲、護聽器有效隔聲指標、每天在噪聲環(huán)境中工作時間、每天在噪聲環(huán)境中佩戴護聽器的時間和噪聲能量交換率值的變化規(guī)律。
噪聲暴露強度解析式在理論上給出了等效暴露強度控制途徑,構(gòu)成了噪聲防護措施的完備集。從式(5)可以看出,使等效暴露強度LA減少的措施有:(1)降低環(huán)境噪聲;(2)選擇有效隔聲指標較高的護聽器;(3)減少在噪聲環(huán)境中的工作時間;(4)在噪聲環(huán)境工作時,始終佩戴護聽器;(5)完善噪聲防護法規(guī),制訂崗位噪聲限值標準時,選用較小的噪聲能量交換率值。上述五項措施中,前三項是國內(nèi)外常采取的措施,第4項措施常被忽視,第5項措施還未見文獻報道。
根據(jù)式(5)導出的式(10)描述了護聽器佩戴時間對人員噪聲防護效果影響的特點。該特點表明:要提高作業(yè)人員的聽力保護水平,不僅要選擇有效隔聲值E較高的護聽器,更要提高護聽器的配戴舒適性,以便作業(yè)人員全時段佩戴護聽器。
噪聲暴露強度解析式是根據(jù)聲學原理和噪聲防護能量原理推導的。從式(5)可以得出:當t=0時,LA=LAmin=(H-E)dBA,即整個工作時間內(nèi),作業(yè)人員一直戴護聽器,噪聲暴露強度最小,暴露量為(H-E)dBA;當t=W時,LA=LAmax=HdBA,即整個工作時間內(nèi),作業(yè)人員一直沒戴護聽器,等效暴露強度就是環(huán)境噪聲強度HdBA,護聽器沒有起到隔聲效果。該結(jié)論與實際完全吻合。
在制訂崗位噪聲限值標準時,選用較小的噪聲能量交換率對作業(yè)人員的噪聲防護具有重要意義。能量交換率R值越大,噪聲容許限值就越高,則實際噪聲暴露量越高,對造成作業(yè)人員聽力損傷的概率也越大;反之,當能量交換率R值越小時,噪聲容許限值就越小,則實際噪聲暴露量越小,對保護作業(yè)人員聽力有利。目前,采用R=3或4、5的國家均有[11-14],我國采用R=3[10]。
噪聲暴露強度解析式的作用和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為噪聲防護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采取的一系列噪聲防護措施如降低環(huán)境噪聲、選擇有效隔聲指標較高的護聽器、減少在噪聲環(huán)境中工作時間、在噪聲環(huán)境工作時始終佩戴護聽器等措施在本解析式中均有理論依據(jù);第二,從理論上給出了作業(yè)人員控制噪聲暴露量的的技術(shù)途徑。從聽力保護模型可以看出,聽力保護措施有五個技術(shù)途徑;第三,能夠定量地研究作業(yè)人員的等效暴露強度與戴護聽器時間的關(guān)系,以及作業(yè)人員堅持佩戴護聽器對防護效果的影響。
[1] DOD.1997.MIL-STD 1474D:Department of defense design criterina stand noise limits[S].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1997.
[2] Jack K.Handbook of clinical audiology[M].Philadelphia:Willams& Wilkins,2002:101-109.
[3] Baughn WL.Relation between daily noise exposure and hearing loss based on evaluation of 6 835 industrial noise exposure cases[M].Ohio:Armed Services Technical Information Agency Cases,1973:15-20.
[4] Royster LH,Royster JD.The Noise manual[M].5th ed.Fairfax: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2010:30-52.
[5] Suter AH.Hearing conservation manual[M].4th ed.Milwaukee,WI:CAOHC,2010:10-22.
[6] Yarington CT.Military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problems in conservation programs[J].Laryngoscope,98(4):685-692.
[7] ANSI.S3.44-1996.Determination of occupation noise exposure and estmation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impairment[S].New York: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1996.
[8] Dieter G.Regulations for community noise[J].Noise News Internation,1995,3(4):223-236.
[9] Gray DE.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M].New York:Mcgraw-Hill,1972:160-167.
[10] GJB50A-2011,軍事作業(yè)噪聲容許限值及測量[S].2011.
[11] Suter AH.The relation of exchange rate to noise induce hearing loss[J].Noise/news internation,1993,1(3):131-157.
[12] Jack K.Handbook of clinical audiology[M].Philedelphia:Lippin-Cott Willams& Wilkins,2002:480-493.
[13] Cattledge GH,Hendricks S,Stanevich R.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in the U.S.construction industry[M].Philadelphia:Taylor and Francis,2009:112-118.
[14] Burns W,Robinson DW.Hearing and noise in industry[M].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1970: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