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基
目前標簽防偽主要采用兩大類措施:利用網絡平臺的可變信息驗證和將幣紙防偽技術嫁接到標簽產品上。網絡平臺驗證的典型案例是藥品電子監(jiān)管碼平臺,這是一個日趨成熟的可變信息驗證平臺。幣紙防偽是一項古老而傳統的技術,雖然消費者在驗證時需要熒光紅外或特定的放大鏡與解碼片等條件,使用時會感到有些不方便,但由于該技術一直在金融行業(yè)通行,公眾對其的信任度很高,所以將其嫁接到標簽產品上,消費者的信任度也很高。
在標簽防偽的工藝實施上,數碼印刷賦碼與網絡平臺認證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難點,關鍵在于能否找到類似于藥品電子監(jiān)管碼驗證那樣的免費公共服務平臺,即如何分攤網站運行成本。將幣紙防偽技術嫁接到標簽產品上,由于業(yè)內采用的不干膠材料的同一性,在改變底材特征時,燙印工藝是必不可免的。燙印工藝分熱燙印與冷燙印兩種,兩者在工藝實現難易、成本與質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從多角度對這兩種燙印工藝進行比較,從而決定防偽轉移工藝流程,就成了標簽防偽技術的一個先決條件與必要課題。
一個產品化的防偽案例
在2013年《印刷技術》雜志承辦的“中國印刷業(yè)創(chuàng)新技術大獎”評選活動中,有一項技術值得我們關注,即三維碼防偽燙印膜技術。該項目的特點是在網絡平臺防偽的二維碼基礎上添加了金屬纖維絲/片的紋理防偽,即底紋防偽。該防偽技術的原理類似于幣紙防偽的承印材料熒光纖維技術,就是將金屬纖維絲/片隨機摻入透明燙印膜里,并采用數碼印刷技術印制二維碼,再按照紋理防偽的技術要求編印序號、印刷說明、拍攝圖片,并將圖片存儲備案到防偽數據庫中,制成三維碼防偽燙印膜。增減市美祺印刷有限公司已經成功將三維碼防偽燙金膜技術融入不干膠標簽產品中,即采用燙印方式將三維碼防偽燙印膜上的信息轉移到標簽上,實現標簽防偽。
該項目有兩個技術難點:一是燙印膜制造工序中金屬纖維絲/片的防丟失,即在底紋圖片信息已經采樣存檔以后,如何保證金屬纖維絲/片不從燙印膜上掉落;二是在燙印過程中遇到故障停機后,如何實現補碼。
前一個技術難點在于燙印膜制造企業(yè),因為金屬纖維絲/片本身有一定的體積,其顆粒大小一定比金銀墨的顆粒要大,當其黏附在燙印膜上時,除非涂層足夠厚,不然一定會掉落。筆者曾經拿到過一卷準備上機燙印的三維碼防偽燙印膜,僅僅是在手上展開時,就發(fā)現一縷金屬絲夾在膜卷中,說明這段三維碼防偽燙印膜已經有金屬絲脫落現象,即其中一張防偽標簽在網站中存儲的圖片數據同其將要轉移到不干膠標簽上的數據已經不相符。
后一個技術難點是補碼,因為燙印是工業(yè)化生產,生產過程中出現故障是必不可免的,而產生故障時耗用的三維碼防偽燙印膜必然會因毀損而被剔除,因此已經編印序號的三維碼防偽燙印膜將很難補碼。這同用數碼印刷機或用號碼機補打編碼的性質完全不同,因為賦碼和燙印這兩個工序分別由兩家專業(yè)企業(yè)承擔,補碼將非常困難。除非不采用連續(xù)碼,只是將它作為圖案處理,少一個也無所謂。
根據三維防偽燙印膜制造企業(yè)的介紹,其產品也有熱燙印與冷燙印兩個系列,主要差別在于轉移涂層的配方、樹脂的選用、表面活性劑的選用等方面。而冷燙印和熱燙印由于工藝上的差別,兩者在燙印信息轉移的剝離力方面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對標簽印刷機而言,熱燙印和冷燙印在燙印圖案與印刷圖案的套準精度上,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標簽印刷機的熱燙印機構在保證燙印圖案與印刷圖案的套準方面是非常成熟的,其技術關鍵在于燙印膜放卷機構的跳步功能與微調功能。對于平壓平燙印來說,雖然速度慢點,產能低點,但燙印膜上的圖案可以同標簽上的印刷圖案套準。冷燙印要實現燙印圖案與印刷圖案的套準則很困難,需要冷燙膜圖案的重復長度與標簽重復長度一致,還需要用套印光標來微調,以達到設定的套印精度。所以,用冷燙印工藝實現三維碼防偽燙印膜轉移,其技術水準一定達到了很高的高度。
三維碼防偽燙印膜的制造過程很繁瑣,從細部特征觀察,底紋中作為識別區(qū)域的數字與邊框采用的是凹印技術,二維碼及其下方的數字采用的是數碼印刷技術,金屬纖維絲/片通過印刷方式定點轉移,還要用凹印白墨托底,最后還要根據熱燙印或冷燙印的工藝要求涂布合適的底膠。如果再考慮到圖片取樣、數據庫存檔,以及后續(xù)的網絡平臺認證,成本不會低,因此該燙印膜的價格也不會低,即使在日化不干膠標簽這一利潤空間較大的領域,其推廣面也不會很大。如果印刷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的還是速度較慢的熱燙印技術,產出低,效率也低,推廣會更困難。
定位冷燙印技術的難點
冷燙印技術雖然有工藝簡單、產能高的優(yōu)點,但在質量細節(jié)上還沒有達到無可挑剔的境界。
前幾年冷燙印工藝的難點在于避版縫,因為冷燙膜制造中所用的印版是平版,將平版包裹在滾筒上形成圓版,版縫問題必不可免。對此,機組式柔印機常用的技術是跳步,即遇到冷燙膜上的版縫時,冷燙膜放卷機構上的跳步功能將越過版縫,使轉移到印刷品上的冷燙膜是沒有版縫的。后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可以將冷燙膜版縫接口處理得比較細膩,使肉眼很難分辨,以此來掩蓋冷燙膜放卷機構的不足,應用時可將其作為一卷沒有版縫的材料來處理,工藝簡單,成本低,產能高,冷燙印工藝這幾年倒也推廣得風生水起。
但是在冷燙膜圖案與印刷圖案的套準上,現在的冷燙印工藝遇到了困難。冷燙膜圖案與印刷圖案的套準,首先需要兩者的重復長度基本相等,在此條件下,還要根據冷燙膜圖案上的光標,微調因材料特點形成的套印誤差。但此方案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冷燙膜的耗用量將很大,成本會很高。而且冷燙膜與印刷往往從屬于兩個不同的制造行業(yè),如果按照印刷所需要的重復長度來定制冷燙膜的長度,成本將高得嚇人。
如果不要求兩種產品在重復長度上的對應,則需要在冷燙膜放卷過程中間歇進料,間歇式凸印機或間歇式膠印機就是采用這種技術的典型機型。以近幾年在標簽行業(yè)取得重大市場效果的間歇式膠印機為例,如果按照輪轉膠印的傳統控制方式,印刷滾筒(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周長決定了印刷品的重復周長,若要印刷不同重復周長的產品,必須要更換印刷滾筒,成本很高。間歇式機型則打破了這一局限,可以實現印刷滾筒不變,但進料長度改變。重復長度設定得大,進料長度也大;重復長度設定得小,進料長度也小。該機型的特點是每一色組伺服驅動控制,依靠計算機總線技術實現各色組的套準。間歇式進料模式很適合冷燙膜的定位燙印,只要將冷燙膜的放卷機構改造成類似于重復長度可設定及光標可微調的結構,將驅動系統改造成伺服型,定位冷燙印并不難實現。endprint
但是,從目前機組式柔印機的結構形式看,能達到這一功能的并不多,因此冷燙印技術多用于簡單的金銀色箔轉移工藝,用來代替金銀墨印刷,或者作為不需要定位燙印的底紋,用來轉移三維碼防偽燙印膜還是有難度的。因此,雖然三維碼防偽燙印膜號稱是一項具有多種優(yōu)點的“長期有效”的防偽技術,但其轉移工藝若局限于熱燙印,其產能與成本問題必然會影響到推廣速度與推廣范圍。
鐳射底紋防偽新思路
鐳射底紋防偽已算不上新技術,其特點是利用供應商提供的鐳射底紋冷燙膜,先燙后印,達到增加整飾功能、美化產品的目的。鐳射底紋冷燙膜的技術關鍵在于冷燙膜制造工序,需要經過全息攝影、電鑄制版、PET壓紋,其他工序則與普通冷燙膜技術無異。對于印刷企業(yè)來說,鐳射底紋冷燙膜同金銀色冷燙膜的差別主要在于價格,印刷過程倒沒有太大區(qū)別,控制成本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冷燙膜的利用率。
鐳射底紋防偽技術的難點在制版技術,而且要將鐳射膜的立體感做得更強,技術難點更是在制版技術。在2013年亞洲國際標簽印刷展覽會上,筆者看到一款號稱第四代防偽膜的“云膜”產品,制版技術高超,其立體感明顯優(yōu)于現有的普通鐳射膜。如果標簽產品能夠采用類似于該高技術門檻的工藝,在防偽水平上將達到一個新的水準。
同該技術相類似的還有立體感很強的“貓眼”技術,其源于高檔煙包與酒盒包裝,用于鍍鋁卡紙。“貓眼”技術利用全息攝影的特點,通過增加壓紋深度,使底紋的立體感明顯優(yōu)于普通鐳射膜,且消費者在不使用任何儀器的條件下就能判定真?zhèn)??!柏堁邸奔夹g在使用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必須同顏色的冷暖色調相匹配,已經積累的數據表明,冷色調配合下的“貓眼”技術明顯優(yōu)于暖色調。因此若在標簽上使用該技術,圖案設計中顏色的選擇將很重要。
“貓眼”技術在標簽印刷上的難點是重復長度計算,因為防偽印版在制版過程中會留有版縫,所以在確認產品重復周長時必須要避開版縫。在防偽印版上刻制光標用于套色跟蹤,這在目前一般的機組式柔印機上都是可以達到的。
采用“云膜”或“貓眼”技術的全息防偽,在技術上的可行性目前要大于用金屬纖維絲/片類底紋防偽,且產能更高。從產品綜合成本角度分析,如果底紋防偽只能采用速度較低的熱燙印工藝來實施,近期內成本顯著下降的空間并不十分大;而全息防偽在印刷速度上并不會因防偽措施的添加而受制,版縫通過仔細計算是完全可以避開的,且避版縫并不會增加太多的材料損耗。至于全息防偽的制版成本同未知的網絡認證平臺的日常維護成本的比較,由于虛實不同,目前計算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
對于終端用戶來說,既想得到能提供有效防偽功能的標簽,又不希望因此而增加太多的成本。所以,防偽與成本的綜合考慮就成了標簽印刷企業(yè)須臾不可偏離的主題。其實,在冷燙印技術還受制于冷燙膜放卷機構的全伺服改造,熱燙印技術還受制于燙印速度的條件下,用燙印方法來提供底紋防偽,還不如換一種思路來實施底紋防偽,或將設計思維更發(fā)散一些,將前述幣紙防偽領域的其他一些經典做法,嫁接到標簽產品上。
緊緊把握住防偽方法的簡單、可靠、有效,時刻關注產品的成本,這應該是印刷企業(yè)在決定將采用何種防偽方式時首先要考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