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李馨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欣賞《科布倫茨的摩澤爾河大橋》
——淺談透納后期水彩風景畫中的美感
束李馨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本文描述了在英國,著名畫家透納在晚期水彩畫中充分體現(xiàn)的形式美與情趣美,改變了以往畫家寫實的畫法,畫面奔放流暢,帶有微妙的朦朧美。透納淋漓盡致的使用水彩畫,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與抽象思維,賦予水彩畫新的意義。
水彩;形式美;情趣美
19世紀的英國經(jīng)歷了工業(yè)革命,國力強盛,文學也是大放光彩,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先后發(fā)展起來,有拜倫,狄更斯等有名的文人出現(xiàn)。而繪畫藝術,似乎始終沒有太眷顧這里,既沒有像佛羅倫薩一樣孕育了文藝復興畫派,又不像法國巴黎一樣孕育了印象主義畫派。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提到,“英國沒有產(chǎn)生第一流的繪畫”。但是,這里的確誕生了一位天才,那就是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正是透納,讓英國的水彩畫擺脫以往古典風景畫風格,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他少年時期就可以輕松地用速寫的方式先把風景用線條勾勒出來,再帶回畫室畫成水彩;26歲時就破格進入了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正式會員。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中說到透納,“面對無法控制的力量時,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束手無策,就不能不贊美那隨意支配自然力量的藝術家?!钡讣{沒有滿足于把自然中的具體景物畫的惟妙惟肖,而是更進一步通過對光與影的捕捉,表達虛無縹緲的抽象思維。工業(yè)革命后,人們面對自然開始有感而發(fā),運用自然表達自身情感,就像雪萊《西風頌》里經(jīng)典的一句話:“冬天已經(jīng)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晚期,透納不再追求對自然的簡單模仿,而是開始尋求表現(xiàn)張力——他大量使用新穎的技法,強烈的色彩讓水彩這一小畫種發(fā)揮出了特長,變得極富表現(xiàn)力。所以,我們這次主要通過《科布倫茨的摩澤爾河大橋》,從形式美和情趣美的角度,分析一下晚期透納的水彩風景畫中的美感。
(一)色彩美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透納晚期水彩風景畫中的色彩對比之美。水彩的特性就是自然靈動,渾然天成,輕盈自如,不易反復修改,頗有幾分中國寫意畫的灑脫。我身為水粉水彩專業(yè)的同學,非常迷戀于水彩的靈動?!犊撇紓惔牡哪蔂柡哟髽颉肥褂昧舜髩K面的藍色與橙色的補色對比,不僅奪人眼球,而且并不突兀,層次清晰而又豐富,非常震撼人心,而且其瀟灑干練的筆觸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每每看見他的這幅畫,我都會很感動。
晚年的透納更加瘋狂地從大自然汲取著靈感,據(jù)說他曾經(jīng)要求水手把他綁在船的桅桿上,以便他去體驗暴風雨,進行創(chuàng)作。早期透納的作品多用偏深的冷色調(diào),多采取的是寫實的方法。但是,當他從意大利回來之后,用色變得明快大膽了許多,技法也開始突破傳統(tǒng)。晚期的透納更是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與瞬息萬變的色彩變幻抓住我們的心?!堆琶┧沟纳碁泛汀侗╋L雨中的明輪船》都是通過抓住瞬間來達到永恒的美。水彩仿佛與他合二為一,頗有一絲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韻律美
其次,是其水彩風景畫中的韻律美。《科布倫茨的摩澤爾河大橋》中大橋若隱若現(xiàn)的出現(xiàn)在畫面的中間偏下位置,疏密分布明確。且他被透納概括成簡單的線條,而天空的藍色形成一個塊面。線條與塊面形成了很好的搭配,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空間感。此時的透納已經(jīng)完全不會拘泥于傳統(tǒng)形式,而是營造一種朦朧神秘的氣氛。而我相信,這幅畫一定程度影響了莫奈。例如莫奈的《倫敦的查令十字橋》,其構圖和大橋隱約可見的朦朧氣氛都與透納的這幅畫極為相似。如下圖所示:
透納的風景畫是有情感在其中的,他深深熱愛繪畫。如《雨,蒸汽與速度》,不僅僅表達是色彩的美感,更有一些別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美——力量與速度。這和蘇軾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丹納也在《藝術哲學》中說:“連風景畫也以描述心境為主,有形體的東西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標志和暗示”。透納喜歡突破,在技法上尋找了很多新方法,從而使畫面產(chǎn)生運動之美,絕不死板。1832年,透納和康斯太勃爾一起參加學院展覽。后者展出了《滑鐵盧橋開放》碰巧和透納的畫放在了一起。在展出前,透納在康斯太勃爾的畫面前站了很久,然后走到自己的畫面前,在整體偏灰的海面上加了一個紅點。這個點一下子讓整幅畫生動了,顯得《滑鐵盧橋開放》立刻笨拙了起來。后者看過后,大呼:“他來過了……還放了一槍!”
所以,透納晚期的水彩畫是非常具有美感的。雖然他尋找到的豐富的技法,有很多已變成了謎,但是他探索的精神會指引我們前進。我希望我也可以多多吸取透納的技法和思想,畫出令自己滿意的繪畫,把水彩畫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1]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2]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范景中,楊成凱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J205
A
1005-5312(2014)05-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