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蓉芳
(寶雞市群眾藝術館,陜西 寶雞 721000)
讓孩子用畫筆去感受和表達
——幼兒繪畫啟蒙探析
秦蓉芳
(寶雞市群眾藝術館,陜西 寶雞 721000)
繪畫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項藝術智力游戲活動,它可以發(fā)展孩子的思維及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兒童而言,它應不僅僅是一個藝術技能技巧的訓練,更重要的應該是作為一種對生活的認知感受,通過繪畫這種藝術途徑表達自己的個性和內心世界,從而獲得豐富的直接經(jīng)驗,促進兒童智力發(fā)育。
幼兒啟蒙;繪畫;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
畢加索說,每一個孩子都是藝術大師。當我們翻開藝術史,那些卓有成效世界聞名的畫家、藝術大師最終所追求的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歸真,自然天成,他們也在向孩子學習(圖1:西班牙畫家米羅《微笑》)。因為孩子初入人世,心無雜念,不求技巧,沒有顧慮,所以他們拿起筆來,就是一種率性而為的肆意表達。在孩子2歲-3歲的涂鴉期,可以給他們提供紙和各種筆,讓孩子隨心所欲的畫,畫的是什么,并不重要,畫的好不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他們拿起筆,是一種對事物的體驗和感知,是一種有趣的色彩和線條游戲(圖2:兩歲半畫《無題》)。心情愉悅時可以是明朗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情緒煩躁時或許是沉悶的色彩和躁亂的線條。就像人們高興時會哼唱出輕快的調子,憂郁時會吟唱低沉的曲子。而比起孩子并不流利的語言表達來,畫畫的表達更為廣闊和暢快,而這樣的涂和畫有時也會比擺弄玩具更為有意義。而在此階段,不要以成人的審美眼光去限制他們或打擊他們的自由發(fā)揮,或以“像不像”來評判畫面,更不能急于求成,教給孩子各種方法和技巧。這個時期,保護與發(fā)展幼兒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圖2《無題》
在孩子的涂鴉期,畫面沒有具體的事物。只是一些點、線、面,也許成人會覺得這樣的畫毫無意義。但千萬不要這樣認為,其實孩子們筆下偶然形成的這些點和線,充滿了節(jié)奏和韻律感。她也許會說這是天上飄落的小雨,或者是燒餅上的芝麻,或者是爸爸的胡子,這都是孩子絕佳的想象力。如果能適時加以引導,鼓勵,我們不用擔心,孩子的思維已經(jīng)得到了拓展,藝術智力得到開發(fā),并且手部肌肉也得到一定的鍛煉。他會因為我們的鼓勵而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喜歡用畫筆去“說話”。在孩子出現(xiàn)涂鴉的熱忱后,他們會對生活發(fā)生濃厚的興趣,這時,我們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約束和引導孩子,而應鼓勵孩子自己畫,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表達方式過多地展示給了孩子,孩子就很有可能會放棄自己的表達。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多看、多想。大膽拿起畫筆描繪生活中的片段,把生活中印象最深或最有趣的畫面畫下來。
一個3歲的幼兒看見爺爺奶奶打撲克,就畫了這樣三個人坐在一起打撲克的畫。畫中上面是三個人,下面的四個方形圖是撲克牌(圖3:《打牌》),這些都是孩子對生活的觀察和感知。
圖3《打牌》
有個4歲的小女孩,非常喜歡看白雪公主的動畫電影。有一次,她把看了很多遍的動畫片《白雪公主》通過記憶,畫成了具有一定情節(jié)的故事畫(圖4:《白雪公主》)。在此過程中,需要細致入微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力,還需要耐心和恒心,同時,也要敢于大膽地把自己所看、所記、所想的盡可能圓滿地表達出來,手腦并用,手眼協(xié)調,在此過程中,孩子的思維和智力到了很好的啟迪和開發(fā)。
圖4《白雪公主》
藝術源于生活。生活是繪畫創(chuàng)作的源泉,而說豐富的感性認識更是繪畫創(chuàng)作的廣闊來源。我們應該盡量給孩子們提供接觸外界和大自然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聽、看、體驗豐富認知和感官世界,再用畫筆來表現(xiàn)。例如,在畫《迎春花》時,把可以孩子們帶到花園,讓他們自己觀察迎春花的形狀、顏色及特征(圖5:《迎春花》6歲幼兒)。在這一美術活動過程中,就充分發(fā)揮了兒童的主體作用,注重了兒童的學習體驗過程。讓孩子們按自己的興趣和關注點有感而發(fā)、由情而畫,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們筆下的迎春花千姿百態(tài),畫面美不勝收。因為這是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是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對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鮮活生動的描繪,故而充滿了童心、童趣,充滿了真、善、美。
圖5《迎春花》
還有個小朋友去了一次動物園,就畫了動物園里的梅花鹿、老虎、孔雀、狗熊、小兔子,其實并不是很像,可是仍能清晰的辨認出這些小動物(圖6:《動物園》5歲幼兒畫)。她通過眼看、心記,抓住了特征,比如老虎頭上的王字,梅花鹿的頭上角和身上的花,在此過程中,她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她用也是在用畫筆記錄生活,充實她的認知,表達她的感受。在幼兒階段,就應關注孩子的情感體驗,注重孩子的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不是拘泥于畫面的表現(xiàn)技巧。我們要鼓勵孩子,勤于觀察,敏于感受,去獲得豐富的直接經(jīng)驗。同時與他們多交流,啟發(fā)引導他們畫出自己心中的畫、自己眼中的世界,促進兒童個體個性的發(fā)展。在繪畫活動中,千萬不能讓孩子去畫簡筆畫、或是按照教師的畫法步驟臨摹,省去孩子自己觀察和感受事物,開動腦筋的過程,這樣不但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容易形成兒童繪畫的程式化,概念化和畫面的千篇一律,更是阻礙了孩子今后對繪畫的濃厚興趣,而變得畏手畏腳,不敢大膽表現(xiàn)。好的畫作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自我意識的展現(xiàn)。
圖6《動物園》
人除了語言和文字表達之外,繪畫更是一種思想和內心世界的表達。讓孩子通過畫筆去感受和表達,學會并善于利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要比學會和掌握繪畫技巧更為重要,也更為有意義。這不但能培養(yǎng)兒童的形象思維,啟迪兒童心智,所以在繪畫啟蒙過程中,教師應從興趣出發(fā),盡可能了解兒童,啟發(fā)他們對美的興趣和對生活的感受,尊重幼兒的個性特征和個性發(fā)展,激發(fā)他們用畫筆盡情的“暢所欲言”。
G613.6
A
1005-5312(2014)32-0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