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彥釗,龔石林,張明
(1.云南電網公司,昆明 650011;2.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武漢 430074)
防弧金具在高海拔10 kV絕緣導線的應用
馮彥釗1,龔石林1,張明2
(1.云南電網公司,昆明 650011;2.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武漢 430074)
提出了用韋伯概率分布模型處理多次放電數據的方法,按照絕緣子串耐受且防弧金具間隙擊穿的概率達到99.85%的標準來設計間隙距離,該方法準確、易操作。通過試驗,得到了昆明高海拔地區(qū) (海拔2 000 m)10 kV架空絕緣導線P15針式絕緣子加裝防弧金具的間隙距離。
防弧金具;架空絕緣導線絕緣配合;韋伯分布;高海拔地區(qū)
架空絕緣導線對解決線樹矛盾、降低瞬時故障概率作用十分明顯,但雷擊斷線問題卻非常突出。如果不采用針對性的措施,對于絕緣導線來說,基本上雷擊必斷[1-2],因而,研究防止絕緣導線雷擊斷線的措施對保證配電網的安全運行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防止10 kV架空絕緣導線雷擊斷線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加裝穿刺型防弧金具[3]。防弧金具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止絕緣導線雷擊斷線的作用,具有運行安全,可靠性高、運行過程中免檢修維護的特點。不僅如此,通過間隙之間的泄流,防護金具還可以對線路絕緣子起到保護作用,此時相當于并聯保護間隙。因而,防弧金具在10 kV架空絕緣導線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絕緣導線線芯與絕緣子接地端的絕緣與防弧金具高低壓電極之間的空氣氣隙的雷電沖擊伏秒特性應取得良好的配合,才能使防弧金具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這要求防弧金具在實際使用中必須合理確定高低壓電極之間的氣隙距離。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海拔差異不大,防弧金具的間隙距離已得到試驗和運行經驗的充分驗證。但在云南等高海拔地區(qū),由于氣壓的作用,絕緣子的閃絡電壓和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相對于標準海拔地區(qū)均會發(fā)生改變[4-5],而且變化的幅度不同[6-8],使得防弧金具的間隙距離需要重新調整。
以下介紹用韋伯概率分布模型對多次雷電沖擊擊穿電壓進行處理,根據基于韋伯分布的閃絡概率來確定絕緣配合的方法,在海拔2 000 m對10 kV架空絕緣導線用防弧金具的高低壓電極之間的氣隙與絕緣子之間的絕緣配合進行了試驗研究,從而得到了適用于高海拔地區(qū)10 kV架空絕緣導線用防護金具的氣隙長度。
絕緣導線安裝防弧金具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裝置一由高壓電極、低壓電極和絕緣罩三部分構成,防弧金具的高壓電極用穿刺刀片透過絕緣導線絕緣層,與線芯導體接觸;絕緣罩罩于穿側工具之外;低壓電極連接于絕緣子接地端。
在雷電過電壓的作用下,通過與導體緊密接觸的穿刺刀片,將雷電過電壓引至高壓電極外部的金屬電極上,使雷電過電壓沿著高、低壓電極之間的間隙擊穿。此后,工頻續(xù)流電弧將沿著高壓電極的金屬電極表面移動燃燒,而不會再像架空絕緣導線那樣總是固定在某一點燒灼,使溫升不集中于一點,從而保證絕緣導線在雷擊過程中不發(fā)生斷線。
圖1 防弧金具的安裝示意圖
僅通過試驗得出絕緣子和防弧金具間隙的50%雷電沖擊放電電壓,仍不足以確定絕緣配合,還需測量得出絕緣子串和保護間隙的伏秒特性曲線[8]。但繪制伏秒特性曲線十分復雜,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文獻 [8-9]都提出了根據間隙擊穿電壓數據的概率分布特征,來確定絕緣子和間隙之間的絕緣配合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簡單且實用的特點。
國標GB/T16927.1-1997對于破壞性放電試驗,推薦采用正態(tài)分布、Weibull分布和二重指數分布來進行數據分析[10]。但對工程用電介質的擊穿場強,一般遵從Weibull分布[11]。對于擊穿和閃絡實驗中數據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文獻 [12-16]分別驗證了各種環(huán)境中電介質多次閃絡和擊穿的試驗數據在小樣本情況下用Weibull分布的擬合要好于正態(tài)分布,對其服從Weibull概率分布的規(guī)律的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因而,本文提出絕緣子和防護金具間隙的多次放電電壓數據按照Weibull概率分布的方法進行處理,按照絕緣子串耐受且防弧金具間隙擊穿的概率達到99.85%的標準來設計絕緣配合[8],得出防弧金具間隙的間隙距離。
由韋伯概率分布處理結果,得到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后0.1%擊穿概率的雷電沖擊放電電壓Ui0.1%;加防弧金具后,各個間隙距離下,金具間隙99.9%閃絡概率的雷電沖擊放電電壓。根據Ui0.1%>Ug99.9%的絕緣配合原則選擇最佳的保護間隙距離。
10 kV架空絕緣導線常用的絕緣子類型有P15、P20等針式絕緣子,本文對常用的P15針式絕緣子在高海拔條件下防弧金具間隙與絕緣子的絕緣配合進行了試驗。試驗地點:云南省昆明市電科院高壓實驗室,海拔約 2 000 m,氣壓80 kPa。
3.1 試驗裝置
絕緣導線、P15針式絕緣子及其防弧金具的雷電沖擊試驗整體試驗裝置分別如圖2、圖3所示。圖2測量絕緣導線線芯至針式絕緣子接地端之間的雷電沖擊放電電壓;圖3測量加裝防弧金具后防護金具和絕緣子之間的絕緣配合效果。
圖2 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的擊穿試驗裝置
圖3 防弧金具與絕緣子的絕緣配合試驗裝置
圖2、圖3中,沖擊電壓發(fā)生器可以提供波前時間T1和半波峰值時間T2分別為1.2 μs和50 μs(誤差分別在30%和20%以內)峰值范圍為30 kV~400 kV的雷電沖擊波,試驗中施加負極性雷電沖擊波。分壓器為BHT400 kV弱阻尼電容式分壓器,變比為420,TektronixTDS3012C型示波器接于分壓器的低壓側,設置自動觸發(fā)用于捕捉波形。配套的LIANAPAC沖擊波形分析軟件可以對捕捉到的波形進行分析,得出視在峰值Upk、波前時間和半波峰值時間等參數。試驗的空載波形和典型的閃絡波形如圖4所示。
圖4 試驗波形記錄
3.2 試驗方法
為了能夠準確、方便地用Weibull概率分布的方法對絕緣子 (串)及其并聯保護間隙的雷電沖擊放電電壓數據進行處理,設計了如下試驗方法:
分別按圖2和圖3所示試驗裝置,在各個設定的防弧金具的間隙距離下 (或對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試驗電壓由低往高施加,測量其擊穿電壓Ui。即開始施加一個較低的電壓,如果沒有發(fā)生擊穿,則增加5 kV電壓繼續(xù)進行,直到發(fā)生擊穿為止,記錄雷電沖擊擊穿電壓 Ui。按此步驟,在每種類型的間隙下,重復進行20次,得到一組試驗數據。
對所得數據按照韋伯概率分布的方法進行處理,根據Ui0.01%>Ug99.9%的絕緣配合原則選擇最佳的保護間隙距離。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按圖2裝置進行試驗時,所測量的雷電沖擊放電電壓為擊穿絕緣導線絕緣層后再使絕緣子閃絡的總放電電壓Ui。一旦絕緣導線的絕緣層擊穿后,后續(xù)試驗中Ui的值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因而,為了獲得穩(wěn)定的Ui值,按圖2裝置進行試驗時,連續(xù)測量25次放電電壓,取第6至第25次的值作為Ui的放電電壓值。
3.3 試驗結果及分析
間隙的放電電壓一般要小于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后放電電壓的90%。經試驗測量,選擇了防弧金具的3個間隙距離d,分別為11 cm、9.5 cm和8.5 cm,按2.2節(jié)的試驗方法,對P15針式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后的20次雷電沖擊放電電壓Ui和防弧金具的3個間距下間隙的20次雷電沖擊放電電壓Ug進行測量,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昆明地區(qū)P15針式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及防護金具間隙的20次雷電沖擊放電電壓
用Matlab軟件對20次雷電沖擊放電電壓按照韋伯概率分布的方法進行處理,可計算出對應概率的雷電沖擊放電電壓,如表1所示。
表1 P15針式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及防護金具服從韋伯分布的擊穿電壓值
根據Ui0.01%>Ug99.9%的絕緣配合原則,分析表1中的數據,可得出各間隙是否符合絕緣配合要求的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昆明地區(qū)防弧金具間隙保護情況表
由表2可見:
1)僅滿足間隙的50%雷電沖擊放電電壓小于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后總絕緣的50%雷電沖擊放電電壓,仍不足以證明滿足絕緣配合的要求,通過Weibull概率分布的方法可簡單、有效的找出滿足絕緣配合要求的間隙距離。
2)地處高海拔的昆明地區(qū),P15針式絕緣子加裝防弧金具的最佳絕緣配合間距為9.5 cm。
3)根據文獻 [3]中報道的數據,長沙地區(qū)(標準海拔地區(qū))P15針式絕緣子加裝防弧金具的絕緣距離應為16~17 cm,相對于高海拔地區(qū)的數據有較大的變動,說明高海拔地區(qū)使用10 kV架空絕緣導線用防弧金具的間隙絕緣配合距離需要重新試驗,才能在使用中有效防止雷擊斷線。
1)防弧金具在高海拔地區(qū)10 kV架空絕緣導線中應用的關鍵是要重新確定防弧金具與絕緣子連接絕緣導線后的絕緣配合。采用韋伯概率分布模型處理多次擊穿的數據,按照絕緣子串耐受且防弧金具間隙擊穿的概率達到99.85%的標準來設計絕緣配合的方法具有準確、易操作的特點。
2)根據試驗,得到了昆明高海拔地區(qū) (海拔2 000 m)10 kV架空絕緣導線P15針式絕緣子加裝防弧金具的間隙距離為9.5 cm,為防雷金具在高海拔地區(qū)的應用提供了方法和試驗基礎。
[1] 陳維江,李慶峰,來小康,等.10 kV架空絕緣導線防雷擊斷線用防弧金具研究 [J].電網技術,2002,26(9):25 -28.
[2] 陳維江,孫昭英,周小波,等.防止10kV架空絕緣導線雷擊斷線用穿刺型防弧金具的研制 [J].電網技術,2005, 29(20):82-84.
[3] 黃清社,徐奔,彭利強,等.10 kV架空絕緣導線防雷保護的措施研究 [J].高壓電器,2010,46(12):32-35.
[4] 孫才新,蔣興良,舒立春,等.高海拔、污穢、覆冰環(huán)境下超高壓線路絕緣子交直流放電特性及閃絡電壓校正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2,22(11):115-120.
[5] 蔣興良,孫才新,舒立春,等.正棒-板短間隙雷電沖擊放電電壓的海拔修正 [J].重慶大學學報,2003,26(3):77-81.
[6] 司馬文霞,譚威,袁濤,等.高海拔超高壓絕緣子串雷電沖擊伏秒特性 [J].高電壓技術,2012,38(1):29-34.
[7] 司馬文霞,譚威,袁濤,等.高海拔超高壓絕緣子串雷電沖擊伏秒特性 [J].高電壓技術,2012,38(1):29-34.
[8] 司馬文霞,葉軒,譚威,等.高海拔220 kV輸電線路絕緣子串與并聯間隙雷電沖擊絕緣配合研究 [J].中國電機工程學院,2012,32(10):168-176.
[9] 徐鵬,梁少華.可調間隙防雷裝置在35 kV變電站防雷中的應用研究 [J].高壓電器,2012,48(9):7-15.
[10] 西安高壓電器研究所和武漢高壓研究所.GB/T 16927.1-1997高電壓試驗技術 [S].北京: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1997.
[11] 陳季丹,劉子玉.電介質物理學 [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2.
[12] Mark P.Wilson,Martin J.Given,Igor V.Timoshkin,et al. Impulse-driven Surface Breakdown Data:A Weibull Statistical Analysis[J].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12,27(99):1-8.
[13] Li Guangjie,Wang Jue,Yan Ping.Experimental Study on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Flashover under Nanosecond Pulse in Transformer Oil[J].IEEE International Power Modulator Conference,New York,IEEE Press,2006:97-99.
[14] J.M.Elizondo,K.Struve,B.Stygar,et al.Vacuum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 CL-polystyrene[A].2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scharge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in Vacuum,New York,IEEE Press,2002:650-653.
[15] M.P.Wilson,S.J.MacGregor,M.J.Given,et al.Surface flashover of oil-immersed dielectric materials in uniform and non-uniform fields[J].IEEE Transaction Dielectric Insulation,2009,6(4):1028-1036.
[16] Mark P.Wilson,Martin J.Given,Igor V.Timoshkin,et al. Impulse-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s Immersed in Insulating Oil[J].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10,38(10):2611-2619.
Application of Arc-protection for 10 kV Overhead Insulation Lines at High Altitude Area
FENG Yanzhao1,GONG Shilin1,ZHANG Ming2
(1.Yunn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Kunming 650011; 2.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2)
The method of processing several discharge voltages'data using Weibull probability plot model is presented,According to the standand that probability of insulator string tolerance and arc-protection hardware gap breakdown achieve 99.85%to design the gap distance.The me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uracy and easy to operate.By test results,the best gap distance of arcprotection hardware used for 10 kV overhead insulation lines and P15 pin insulators is 9.5 cm.The result provides methods and experiment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rc-protection hardware at high altitude areas.
arc-protection hardware;overhead insulation lines;insulation co-ordination;Weibull plot;high altitude areas
TM85
A
1006-7345(2014)01-0001-04
2013-11-06
馮彥釗 (1968),男,高級工程師,云南電網公司,長期從事電網相關技術研究,fengyanzhao@im.yn.csg。
龔石林 (1979),男,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電網相關技術研究。
張明 (1980),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電壓技術、功率電子變換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