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斐
有路就有車
莫建斐
2014年春節(jié)剛過不久,在岑溪市,我遇到了高中同學吳大偉。當時,如果不是吳大偉先打招呼,我可能會認不出他了——當年的山里娃,如今已是一副老板樣。
老同學相見,少不了找個地方喝茶敘舊。
談著談著,我們談到了道路與車輛的話題。
當時,大偉說了一個笑話:
以前,他的一個同村叔叔,帶著小女兒到鎮(zhèn)上去玩,想讓孩子見一下世面。經(jīng)過3個多小時翻山越嶺,父女終于看到了一條公路。面對路上顛簸的汽車以及汽車后面揚起的灰塵,女兒對父親說:“爸爸,怎么那些小屋子會走呀?”爸爸說:“傻女,那不是屋子,那是汽車。如果坐上汽車,我們就不用走路這么辛苦了。”
聽到這,我陷入了沉思:“這并不是什么笑話,只是當時的農(nóng)村交通條件確實落后,難怪一個小女孩會認為汽車是會移動的小房子?!?/p>
“其實,笑話中的女主角就是岑小芳,后來成了我的妻子?!贝髠ジ嬖V我,“那一年,是1974年,小芳剛5歲?!?/p>
講過笑話,大偉又說開了,說是后來看到一篇關(guān)于乘坐“房子”去讀書的日記,日記內(nèi)容大概是:
今天,終于告別了山村,到鎮(zhèn)里的中學讀初中。由于路途遙遠,行走了兩小時的山路后,終于到達通往鎮(zhèn)上的公路。在公路旁邊,等了近一個小時,忍受著熱氣的煎熬,忍受著偶爾路過的貨車揚起灰塵的折磨,好不容易盼來了由縣城發(fā)往城鎮(zhèn)的班車。上車后,交了一角錢,就直接坐到鎮(zhèn)上。這是第一次坐上移動的“房子”——汽車,感覺無比幸福。
大偉說:“那是在初中開學不久的作文課上,老師讓我們相互批改其他同學的日記而得知的。那篇日記出自小芳的手,是1984年秋后入學不久寫的。當時,小芳15歲?!?/p>
“命運注定你與小芳有緣?!笨吹酱髠M臉喜悅的樣子,我提議:“何不把你和小芳結(jié)緣的故事說來聽聽。”
“說真的,我和小芳是同村,自小青梅竹馬,在校也是同班,出來工作后,又同在一個城市的一間汽車制造廠工作。當時就‘三同’了,日久生情,就這么簡單。”
大偉說:“我們結(jié)婚的時間是1994年。當時,我和小芳還在汽車廠工作,小芳25歲?!?/p>
“你們在汽車廠工作,早就有了自己的汽車了吧?”我問大偉,“剛才那輛車那么新,估計是第二輛?”
“剛才那輛車,是我們購買的第二輛車。記得是結(jié)婚后第十年,即小芳35歲那年,我們購置了一輛本企業(yè)生產(chǎn)的小車?!贝髠フf,“那一年,我駕駛那車回家鄉(xiāng)。當時,通往家鄉(xiāng)的路是簡易鄉(xiāng)村山路。好不容易把車開到鎮(zhèn)上,遇到下雨,村道泥濘無法通車,只好把車放在鎮(zhèn)上,然后坐摩托車回家?!?/p>
“結(jié)婚后第十年?是2004年吧?”我粗略計算了一下時間,然后問大偉。
大偉點了點頭:“那一年,小芳35歲?!?/p>
“這兩天我們回了趟老家。這次,是小芳駕車回家,我當副駕駛?!?/p>
“小芳駕車,你當副駕駛?鄉(xiāng)村山路坑坑洼洼,你放心讓小芳駕駛?”我驚訝地問道。
“山村路又怎么啦,一直從鎮(zhèn)上通到我們家門口呢?!贝髠フf:“去年年初,家里就告訴我們,在我們岑溪市,各個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家鄉(xiāng)鋪了一條5米寬的混凝土硬化道路,可以直接開車到家門口。路通了,親人就盼望子女常回家看看。畢竟,我們倆的父母都70多歲了?!?/p>
“那你岳父有沒有對小芳說:閨女,你學會了移動房子的技術(shù)啦?”我開玩笑地對大偉說。
“看你說的,今年是農(nóng)歷馬年,小芳都45歲了,不再是當年那個認為房子會在公路上跑的小女孩了?!?/p>
“說的也是,道路有了新變化,小車進入百姓家,一部分婦女也學會駕駛。親人期盼經(jīng)常團聚的愿望,就非常容易實現(xiàn)了?!?/p>
責任編輯:黃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