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醫(yī)學科學研究院腫瘤流行病研究中心(730050) 陳莉莉 張書全 張小棟 劉玉琴
甘肅省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流行病學分析*
甘肅省醫(yī)學科學研究院腫瘤流行病研究中心(730050) 陳莉莉 張書全 張小棟 劉玉琴△
目的分析甘肅省慢性病死亡流行現(xiàn)狀,為制定甘肅省慢性病預防與控制規(guī)劃、防治策略提供依據(jù)。方法利用2004-2005年甘肅省第三次死因調查資料,計算各種死亡指標。結果甘肅省慢性病粗死亡率為504.59/10萬(男性為578.38/10萬,女性為431.42/10萬),占全死因的82.72%;標化死亡率為523.02/10萬(男性為598.58/10萬,女性為446.08/10萬),男性高于女性;城市粗死亡率為513.59/10萬,農村粗死亡率為471.09/10萬,標化死亡率分別為523.70/10萬和520.06/10萬。甘肅省首位慢性病是惡性腫瘤,其次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前五位慢性病占全部慢性病的87.73%。結論慢性病已成為甘肅省城鄉(xiāng)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脅,防治亟待加強;重點防治的目標人群為農村人群。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死亡率 流行病學 甘肅
目前慢性非傳染性疾?。圆。┮殉蔀槲覈鞘芯用袼媾R的最主要的威脅[1]。慢性病的增加,使得居民的疾病負擔增加,由此帶來的經濟負擔也成為農村居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作為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標,發(fā)病率更為綜合和全面,但縱向發(fā)病資料難以獲得。Doll[2]指出,死亡資料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全部的死亡均需登記,因此,提供的分析數(shù)據(jù)最完整、最準確。死亡率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發(fā)病動態(tài)與趨勢,有助于確定衛(wèi)生資源的分配及衛(wèi)生干預的重點領域。近年,慢性病已成為威脅甘肅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就甘肅省慢性病的死亡流行現(xiàn)狀與預防控制對策進行初步探討,為制定適合甘肅省慢性病的預防控制策略、行為規(guī)范療法(干預方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
1.資料來源
2004-2005年人口資料為戶籍部門的年報資料;出生、死亡資料來自甘肅省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的報告資料。調查對象為2004-2005兩年中,張掖甘州區(qū)、武威涼州區(qū)、敦煌市、天水麥積區(qū)、臨潭縣、景泰縣6個區(qū)(縣)戶籍人口中的所有死者信息。診斷標準及級別按國家規(guī)定標準進行,疾病分類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
2.方法及主要指標
利用2004-2005年甘肅省第三次死因調查資料,計算各種死亡指標。標化死亡率均采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齡構成用直接法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1.一般情況
(1)甘肅省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人口數(shù)
全省共有6個調查點,其中城市3個點(天水麥積區(qū)、張掖甘州區(qū)、武威涼州區(qū)),農村三個點(景泰縣、臨潭縣、敦煌市),其中武威涼州區(qū)為癌癥高發(fā)現(xiàn)場,其余五個點為DSP點。2004、2005年兩年共調查人口數(shù)為4891119人,其中男性2520820人,女性2 370299人,男女性比例為1.06∶1。
(2)甘肅省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慢性病死亡人數(shù)
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死亡人群中,死亡總人數(shù)為29 835人,男性為17 776人(59.58%),女性為12 059人(40.42%),性別比例為1.47∶1。因慢性病死亡人數(shù)為24 680人,占死亡總數(shù)的82.72%,男性14 454人(81.31%),女性10 226人(84.80%)。慢性病死亡年齡構成:0~4歲組占1.87%,5~14歲組占0.42%,15~44歲組占6.30%,45~64歲組占29.77%,65歲及以上組占61.65%。不同性別死亡的年齡構成看,男性、女性總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死亡數(shù)隨年齡組的增高呈增長趨勢,男性、女性死亡人數(shù)均在70~歲組達高峰,分別占總死亡數(shù)的18.52%和18.81%,而后逐漸下降。(圖1)
2.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死亡率流行特征
(1)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死亡率
如表1所示,2004-2005年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粗死亡率為504.59/10萬(男性為573.38/10萬,女性為431.42/10萬),占全死因的82.72%,性別比例為1.34:1,男性高出女性32.91%。標化死亡率為523.02/10萬(男性為598.58%,女性為446.08%),男性高出女性34.19%。
圖1 甘肅省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慢性病死亡人數(shù)構成(%)
表1 2004-2005年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死亡率
(2)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性別年齡死亡率
2004-2005年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性別年齡死亡率隨年齡的增長呈增高趨勢,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0~歲組慢性病死亡率明顯高于1~45歲組,50~歲組開始慢性病死亡率呈明顯的增高趨勢,總體、男性、女性死亡率均在85~歲組達高峰。除1~歲組外,各年齡組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見表2、圖2所示。
表2 2004-2005年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病性別年齡死亡率(1/10萬)
(3)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城鄉(xiāng)死亡率
2004-2005年甘肅省調查地區(qū)城市慢性病粗死亡率為513.59/10萬(男性587.95/10萬、女性433.18/10萬),占城市全部死亡率的83.78%;農村慢性病粗死亡率為471.09/10萬(男性515.46/10萬、女性424.53/10萬),占農村全部死亡率的78.48%。城市慢性病標化死亡率為523.70/10萬(男性601.34/10萬、女性444.11/10萬),農村慢性病標化死亡率為520.06/10萬(男性587.95/10萬、女性453.67/10萬),城市慢性病死亡率基本和農村慢性病死亡率相當。(表3)
圖2 2004-2005年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病性別年齡死亡率比較
(4)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死亡率地區(qū)分布
2004-2005年慢病死亡率地區(qū)分布,以天水市為最高,粗死亡率為525.10/10萬,其次為武威市(511.71/10萬),以后依次為張掖市、敦煌市、臨潭縣、景泰縣。若以標化死亡率計算,以敦煌市為最高,標化死亡率為647.10/10萬,其次為張掖市、武威市、臨潭縣、天水市,最低為景泰縣,最高死亡率地區(qū)比最低死亡率地區(qū)高出28.33%。如表4示。
表3 2004-2005年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城鄉(xiāng)死亡率
表4 2004-2005年甘肅省調查地區(qū)慢性病死亡率(1/10萬)地區(qū)分布
3.甘肅省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分布
按粗死亡率排序,甘肅省調查地區(qū)前五位慢性病依次為:惡性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前五位死亡原因累計占慢性病死亡總數(shù)的87.73%,惡性腫瘤是甘肅省首位慢性病,粗死亡率為155.96/10萬,占全部慢性病死亡的30.91%。見圖3。
前五位慢性病死亡順位在性別上有所差異,前五位慢性病,男性依次為惡性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tǒng)疾??;女性依次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見圖4、圖5。
圖3 甘肅省調查地區(qū)前五位慢性病死亡率
圖4 甘肅省調查地區(qū)男性前五位慢性病死亡率
圖5 甘肅省調查地區(qū)女性前五位慢性病死亡率
甘肅省地處西北,東西狹長,南北跨度較大,人口眾多,各地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同,人口分布不均,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存在著很大差異。20世紀50年代以來,傳染性疾病不斷得到控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而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消化系統(tǒng)疾病為代表的慢性病的死亡順位在不斷提高。慢性病在甘肅省疾病預防和控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顯著。
1.甘肅省慢性病成為城鄉(xiāng)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脅
本次調查中甘肅省慢性病死亡率為504.59/10萬,占死亡總數(shù)的82.72%,標化死亡率為523.02/10萬。與20世紀90年代調查結果相比,慢性病死亡率由482.33/10萬上升至504.59/10萬,占死亡總數(shù)的比例也由76.93%上升至82.72%。若以2600萬人口計算,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13.11萬,慢性病在我省已出現(xiàn)“井噴”現(xiàn)象。據(jù)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的慢性病死亡率為544.40/10萬,2004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2002年慢性病占總死亡的58.8%,預計到2020年上升到73%[3]。以上結果表明甘肅省慢性病死亡率已高于全球和中國平均死亡水平,已成為城鄉(xiāng)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脅。
2.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男性明顯高于女性
本研究顯示,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明顯高于女性,男性比女性高出34.19%。除了男女慢性病患病率的不同,可能造成了慢性病死亡率性別上的差異外,男性與女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及社會角色的不同可能也是引起死亡率性別差異的原因,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研究證實。無論總體、男性、女性慢性病死亡率均隨年齡的增長呈上升趨勢。隨著年齡增長,機體逐漸走向衰老,細胞、器官的結構、功能和整體的糖脂代謝能力、酶、激素等都呈退行性變,使老化機體更易受到一系列慢性疾病的侵襲。且從50歲開始,慢性病死亡率上升趨勢呈明顯的增高,這就提示中老人應是我們進行特別干預的高危人群。因此人口的老齡化趨勢將對甘肅省慢性病粗死亡率的長期趨勢產生重要影響。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甘肅省慢性病粗死亡率快速上升的趨勢已難以遏制,慢性病防治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作為十分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其地位將日益重要。
3.農村慢性病死亡率基本和城市相當
慢性病死亡率的增長幅度農村明顯大于城市,兩者死亡率的差距逐漸縮小。與全國調查結果城市上升幅度很小,農村則成下降趨勢相比,甘肅省慢性病死亡仍在加劇,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農村人群。
4.主要慢性病病種,惡性腫瘤為慢性病首位死因
本次研究顯示甘肅省調查地區(qū)無論總體、男女、城鄉(xiāng)前五位慢性病均為:惡性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前五位死亡原因累計占慢性病死亡總數(shù)的87.73%,這五種慢性病應作為重點慢性病防治病種。其中惡性腫瘤是甘肅省首位慢病,粗死亡率為155.96/10萬,占全部慢性病死亡的30.91%,每三個死于慢性病的人中就有一人是死于惡性腫瘤。近十五年來,惡性腫瘤對甘肅省居民健康的危害逐漸加劇,已由20世紀90年代死因順位的第二位上升為第一位,成為危害甘肅省居民健康的第一殺手。以甘肅省2600萬人口計算,每年因惡性腫瘤而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4.2萬,每年用在惡性腫瘤方面的醫(yī)療費用以10億計[4]。
針對上述慢性病的嚴重問題,必須根據(jù)其防治的規(guī)律,及時制定正確預防和控制策略和措施。只有在正確、合理的策略指導下,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預防控制效果。一些發(fā)達的國家,如美國慢性病防治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即整合的、控制全人群中危險因素的策略,才能以較少的投入取得較大的效益,更好地為居民的健康服務,為甘肅省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
1.么鴻雁,錢玲,施侶元,等.發(fā)展中國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概況.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2001,18(3):100-103.
2.Doll R.Progressagainst cancer:An epidemiologic assessment.Am JEpidemiol,1991,134:675-689.
3.全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狀況及預防控制策略.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2005,22(1):10-14.
4.陳學忠.甘肅省死因回顧抽樣調查:甘肅省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分析報告.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劉 壯)
M ortality Study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Gansu Residents
Chen Lili,Zhang Shuquan,Zhang Xiaodong,et al.DepartmentofCancerEpidemiology,MedicalScienceInsitituteofGansu,(730050)Lanzhou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mortality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among the dwellers in Gansu,to provide some proofs to formulate the program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NCD and cure strategy of Gansu Province.MethodsThe data of the death′s causes was collected from the data of sampling survey in 21st century(2004-2005).ResultsThe crudemortality of NCD was 504.59 per 100 000 in Gansu Province(578.38 per 100 000 formale and 431.42 per 100 000 for female),accounted for82.72%among all the deaths cases.The age-adjustedmortality of NCD was 523.02 per 100 000 in Gansu Province(598.58 per100 000 formale and 446.08 per100 000 for female),themortality of NCD of themale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of female(P<0.01).The crudemortality of NCD was513.59 per100 000 in urban and 471.09 per100 000 in rural.The age-adjusted mortality of NCD was 523.70 per 100 000 and 520.06 per 100 000,respectively.The 5 commonest NCD in Gansu accounted for87.73%of all NCD,the cancerswas the commonest NCD followed by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cranial vascular disease,CVD and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ConclusionNCD has been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Gansu.The important target population is the rural population.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Mortality;Epidem iology;Gansu
*:甘肅省科技廳立項課題(立項編號:1104FKCA131)
△通信作者: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