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肅定西 743000)
菊芋新品種定芋2號
王廷禧
(甘肅省定西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肅定西 743000)
定芋2號具有耐瘠薄、耐鹽堿、耐風沙、抗嚴寒、抗干旱、抗高溫、產量高、品質優(yōu)、宜加工、無病蟲、適應廣的特點,塊莖可在-30℃的凍土層內安全越冬。
定芋2號是甘肅省定西市鑫地農業(yè)新技術示范開發(fā)中心、定西市農業(yè)科學院、定西市菊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lián)合選育而成的優(yōu)良菊芋新品種。筆者在當地種植的菊芋白色品種中發(fā)現變異株,采用系統(tǒng)選擇的方法,經過8 a(年)的選育,育成新品系B5,2007~2008年參加品種比較試驗,2009~2010年參加甘肅省多點試驗,2010~2011年在甘肅省進行大面積生產試驗,2008~2011年在甘肅省的中、東部地區(qū)及青海、內蒙古、寧夏等地進行大面積示范種植。2014年1月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定名為定芋2號。目前已在全國示范種植2 000 hm2(3萬畝)以上。除鮮食和腌菜外,產品主要用以加工菊粉、菊粉糖漿。
1 品種特征特性
定芋2號(圖1)熟性適中偏早,在甘肅中部生育期156~166 d(天);主莖1~4個,苗期叢立;成熟期分枝18~24個,高的可達到60多個;株高186~193 cm,花期封頂,最大直經2.2 cm,莖稈顏色綠帶紫,莖直立、扁圓形,有不規(guī)則突起;葉色深綠,具茸毛,葉片數50~68片,根系發(fā)達,莖稈葉混合干質量1 542~1 746 kg;塊莖外皮白色,肉白色,形狀為瘤形和短梭形,芽眼外突,結薯集中,整體性好,單株塊莖數19~32個,高的可達60多個,單株塊莖個體質量56~77 g,其中大于30 g的占88%以上,最大的塊莖質量可達408 g;單株產量1.65~2.38 kg,每667 m2產量2 726~4 933 kg,高產可達到5 100 kg以上。塊莖可在-30℃的凍土層內安全越冬。
2013年經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試驗田自然發(fā)病條件下抗病性鑒定:定芋2號對白粉病表現為高抗,病情指數為3.34;對照青菊2號白粉病病情指數為4.61,未發(fā)生其他病害。
2010年經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測試中心檢驗(鮮質量):正常水分含量70.8%;每千克含粗脂肪2.16 g,粗蛋白30.54 g,總糖108.8 g,還原糖7.5 g,粗纖維6.08 g,灰分21.4 g,VC 71.9 mg,是加工保健食品的優(yōu)質原料。
圖1 定芋2號
2 品種優(yōu)勢
一是水旱兼?zhèn)湄S產性好:在高水肥條件下豐產潛力大,在旱瘠薄地穩(wěn)產性強。正常單株塊莖數19~32個,高的可達到60多個,單株產量1.65~2.38 kg,單株塊莖大于30 g的占88%以上。
二是出苗早:生育期較同類品種長10 d(天)左右。發(fā)芽所需溫度比同類品種低2~4 ℃,出苗期比同類品種早7~10 d(天)。當平均地溫14 ℃,氣溫9 ℃時開始發(fā)芽生長。
三是前期發(fā)育快:當植株具7~8層葉片時開始產生葡匍莖并結薯,結薯期早于同類品種10~15 d(天)。
四是苗期和后期均抗霜凍:早霜后能正常生長逾20 d(天),耐寒性好,適應北方無霜期短的自然氣候特點。
五是越冬性強:冬后收獲土壤內腐爛率2%~3%,較同類品種低8%~10%,冬播出苗率95%~98%,比同類品種高5%~8%,春后室內貯藏期較同類品種長7~10 d(天)。
六是耐鹽堿,無病蟲:在pH值8~9的鹽堿地能正常生長,田間一般無明顯病蟲害。
七是結薯集中且淺,芽眼突出,薯形規(guī)則:薯塊多為瘤形和短梭形,適宜機械挖掘及加工。
3 產量表現
2009~2010年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白銀市平川區(qū)、臨夏州臨夏縣等地進行多點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達3 543.0 kg,較對照(當地長期種植的地方品種)增產1 316.4 kg,增產率59.1%,增產優(yōu)勢明顯。2010~2011年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白銀市平川區(qū)、臨夏州臨夏縣、慶陽市環(huán)縣、蘭州市永凳縣、青海省德令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臨河等地進行大面積生產試驗示范種植,平均每667 m2產量3 056.2 kg,較對照(當地長期種植的地方品種)增產832.8 kg,增產率37.5%。
2012年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在定西市農業(yè)科學院中川試驗區(qū)進行了現場測試,定芋2號平均每667 m2折合產量5 480 kg,較對照定芋1號(4 400 kg)增產24.5%。
適宜在年降雨300 mm以上或生育期有效降雨150 mm以上,無霜期130 d(天)以上,年均氣溫6 ℃以上,海拔在1 600~2 400 m以內的北方黃土高原干旱及半干旱、半二陰及川水地種植。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整地施肥 選擇疏松透氣性好,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前茬未種過菊科作物的地塊。秋季結合最后一次整地或在播前深耕(30 cm)施肥,每667 m2施純有機肥3 t以上、三元復合肥(N∶P2O5∶K2O為15∶15∶15) 50 kg、硫酸鉀15 kg,耕后整平耱細。
4.2 播種 可冬播和春播,在北方以冬播最佳,亦可在秋季收獲時同期播種。冬播在入冬耕作層封凍前,一般11月上、中旬,春播在開春耕作層解凍至4月中旬均可。宜選用無感染腐爛的新鮮塊莖,最好選擇質量為20~25 g的小整薯,大的可切塊播種,一般每667 m2需播種塊莖60~70 kg,宜稀植。單行種植,株距37 cm、行距60 cm,或株距40 cm、行距55 cm;寬窄行種植,株距37 cm,寬行距80 cm、窄行距40 cm,或寬行距60 cm、窄行距40 cm,每667 m2保苗3 000~3 300株。一次種植可收獲多茬,一般連續(xù)栽培2~3 a(年)后會因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的缺乏而嚴重影響產量。
4.3 田間管理 出苗后要及時結合中耕鋤草2~3次,有利于保墑促根壯苗。當植株莖葉能覆蓋大部分地面時,不需再中耕鋤草。秋季現蕾時可隨時摘除花蕾、摘心,以利塊莖膨大和充實養(yǎng)分。
4.4 適時采收 10月下旬,當植株葉片完全枯死(北方一般在早霜后),在耕作層封冬前即可收獲地下塊莖。塊莖抗寒性非常強,一般不會發(fā)生凍害。秋收應根據產品的市場需求盡量延遲收獲,以延長塊莖膨大時間,提高產量。采用人工或機械等收獲。留作春季播種用的塊莖,可在秋后割去莖稈,不收菊芋塊莖,待翌年春季耕作層解凍后盡早取出,以避免發(fā)芽,影響菊芋品質。
4.5 貯藏與運輸 作為春播用種,北方最好在冬后開春收獲,直接在土壤內貯藏,需要播種時取出。也可選擇在室內低溫且通風良好的條件下貯藏,晴天收獲后曬干塊莖表皮,然后鋪在地面上,厚30~40 cm,蓋上5 cm厚的沙土(以塊莖不暴露出來為宜),防止水分過量蒸發(fā)。大量貯藏時,室外可在表面覆蓋草簾,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一般可采用塑料編織網袋包裝,即透氣又保濕,在低于0℃氣溫下,可放置6個月,在0~2 ℃氣溫下,可放置4個月左右。
運輸可采用汽運、鐵路運輸或船運,采用汽車運輸應用苫布蓋好,以免失水過多;鐵路運輸最好選用通風的車皮裝載;若選擇船運,應置于通風良好、低溫的環(huán)境下;海運時間最好不超過30 d(天)。
王廷禧,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菊芋新品種選育及栽培和產業(yè)開發(fā)研究,電話:0932-8262606,E-mail:yclwtx@sina.com
2014-02-23;接受日期:2014-04-26
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2009GA8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