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
(西昌學院農(nóng)業(yè)科學學院,四川西昌 615000)
洋蔥高產(chǎn)栽培技術
趙麗華
(西昌學院農(nóng)業(yè)科學學院,四川西昌 615000)
洋蔥耐寒喜濕,適應性較廣,粗生易種,抗蟲力強,耐貯運,產(chǎn)量高,經(jīng)濟效益好。洋蔥味甜,略帶辛辣,是世界范圍內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之一。洋蔥種植要獲高產(chǎn),應認真抓好以下技術環(huán)節(jié)。
1.1 選擇優(yōu)良品種
在生產(chǎn)上,不同品種有各自的優(yōu)點,根據(jù)本地的種植習慣和市場的需求科學安排選擇優(yōu)良品種。黃皮品種具有肉質細嫩、味甜而帶辣味、耐貯運等優(yōu)點,品質佳,但產(chǎn)量略低;紅皮品種辣味濃、產(chǎn)量較高。
1.2 苗床準備
苗床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2~3年內前茬為非蔥蒜類蔬菜的地塊作苗床,以砂壤土或新地為宜。播種前,要精細整地,施足底肥,起成平畦播種。在前作收獲后立即耕翻,耕翻的深度不應少于20 cm,播種前要施足腐熟的基肥,再配含有氮、磷、鉀的三元復合肥,每公頃按300~450 kg撒施后翻耕,精細整地,做成1.5~2 m寬的畦,畦面上開9~10 cm間距的小溝,溝深1.5~2 cm澆透水,待播。
1.3 適期播種
播種期的早晚,直接影響幼苗的大小,從而最終影響洋蔥的產(chǎn)量,既要培育有一定粗壯程度的健壯秧苗,又要防止秧苗冬前生長發(fā)育過大,通過春化階段,到第2年春季出現(xiàn)先期抽薹。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種育苗為好,具體播期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西昌市根據(jù)菜農(nóng)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最適宜的播期在白露前后3 d(9月上旬),這是長期從生產(chǎn)實踐中得出來的,應當遵守而不能隨意改變。為了加快出苗,可進行浸種催芽,浸種是用涼水浸種12 h,撈出晾干至種子不粘結時播種;也可將浸種后種子再放在18~25℃的溫度下催芽,每天清洗種子1次,直至露芽時即可播種。播后覆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蓋土后,每公頃苗床可用33%的除草通1 500 mL噴霧,防除苗床的雜草。每公頃大田需苗床35 m2左右,用種量0.2 kg。
1.4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培育適齡壯苗。播種后在畦面上蓋一層麥秸或遮陰網(wǎng),有利于保濕防高溫防雨,出苗前應一直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面板結,影響種子發(fā)芽和出苗。通過肥水調控培育適齡壯苗。既要防止幼苗長得過大,引起早期抽薹,又要避免幼苗生長細弱,影響越冬。幼苗長出4片葉、株高20~25 cm、葉鞘直徑6~7 mm時起苗移栽。
定植時間一般在10月下旬(霜降)前后定植為宜,使幼苗在“大寒”前迅速生長,不致受凍害。洋蔥忌連作,種植地宜選擇前作為茄果類、瓜豆類、晚季水稻的地塊,尤以疏松較肥沃的砂壤土或新墾地種植為好。整地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75 t、磷酸二銨750 kg、過磷酸鈣750 kg,施肥后深翻30 cm,起畦種植,畦面寬80~100 cm,畦高25~30 cm,畦面土層要疏松、細碎、平整。結合整地噴氟樂靈乳油防治雜草,撒辛硫磷顆粒劑防治地下害蟲。定植時要選取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大小均勻的幼苗,苗高20~25 cm左右,莖粗0.6~0.9 cm,具有4~5片葉的幼苗。密度行距20 cm,株距15 cm,每公頃栽苗2.2萬株。深度以埋沒小鱗莖1 cm,且澆水后不漂秧、不開口為宜,并壓緊踏實防倒苗和冬季凍害。種后淋足定根水,以利成活。
3.1 適時澆水
定植后立即澆水,水滲后,及時中耕。封凍前澆足凍水,并覆蓋地膜。洋蔥定植后約20 d進入緩苗期,由于定植時氣溫較低,因此不能大量澆水,澆水過多會降低地溫,使幼苗緩苗慢,同時剛定植幼苗新根尚未萌發(fā),又不能缺水,所以,這個階段對洋蔥的澆水次數(shù)要多,每次澆水的數(shù)量要少。一般掌握的原則是不使秧苗萎蔫,不使地面干燥,以促進幼苗迅速發(fā)根成活。春季要澆返青水,澆返青水要適時,過早澆水會降低土壤的溫度,不利于洋蔥的生長,過晚也會抑制植株的生長,發(fā)生葉部干尖現(xiàn)象。當洋蔥鱗莖開始膨大時,要控水蹲苗,蹲苗時間的長短,要根據(jù)土壤、氣候、植株生長狀況靈活掌握,砂質土壤或氣候干旱時,要適當縮短蹲苗期;粘質土壤、地勢低洼、多雨要適當延長蹲苗期,目的是促進洋蔥生長向鱗莖的膨大轉化,一般條件下,蹲苗15 d左右。當蔥秧苗外葉深綠,蠟質增多,葉肉變厚,心葉顏色變深時,即結束蹲苗開始澆水。以后一般每隔8~9 d澆1次水,使土壤見干見濕,達到促進植株生長,防止植株徒長的目的。采收前7~8 d要停止?jié)菜苊怊[莖收獲以后不耐貯藏。
3.2 科學施肥
洋蔥移栽后根據(jù)土壤濕度和苗情立即追肥勤灌,保證植株生長發(fā)育和安全越冬對肥水的需求。春季返青以后要進行第1次施肥,為洋蔥根系的生長補充營養(yǎng),同時為以后地上部分的旺盛生長打下基礎,施肥要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每公頃施腐熟人糞尿15~19.5 t;5月上旬當洋蔥植株長到8~10片真葉、鱗莖開始肥大時,開始施用催頭肥,每公頃追施尿素300 kg,再加入硫酸鉀150 kg(因為洋蔥缺鉀會導致耐貯性變差),連施2~3次;在球莖膨大中期為施肥的重點,此次施肥量要大,但不可過多施用氮肥,以免植株“貪青”。
3.3 防止抽薹
當秧苗莖粗大于0.6 cm時,在2~5℃條件下經(jīng)歷60~70 d,洋蔥就可完成花芽分化,缺肥、干旱和弱光等條件也容易誘導洋蔥花芽分化而發(fā)生先期抽薹。首先選用冬性強、對低溫反應遲鈍、耐抽薹的優(yōu)良品種,這是控制先期抽薹的重要措施。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和定植期冬前幼苗易形成能通過春化的大苗,開春后抽薹率高。但播種太晚,會造成幼苗過于細弱,降低植株的抗寒能力,并最終影響產(chǎn)量。對于早期抽薹的洋蔥,在花球形成前,從花苞的下部剪除,或從花薹尖端分開,從上而下一撕兩片,防止開花消耗養(yǎng)分,促使側芽生長,形成較充實的鱗莖。實踐證明,對于先期抽薹的植株,采取除薹措施后,仍可獲得一定的產(chǎn)量?;ㄑ糠只髧姙?.25%的乙烯利或0.16%的青鮮素在幼苗期對抑制先期抽薹有一定作用。
3.4 病蟲害防治
洋蔥易感染霜霉病、紫斑病及銹病。為了取得洋蔥的優(yōu)質高產(chǎn),還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進行田間管理時,要細心觀察各種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發(fā)現(xiàn)病蟲危害,要及時購藥防治,采取物理、生物、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保證洋蔥秧苗的健康生長,達到豐產(chǎn)豐收的目的。發(fā)生銹病時,每公頃可用12.5%禾果利300 g加水600 kg噴霧防治,每隔10~15 d噴1次,連噴2~3次;發(fā)生霜霉病、紫斑病時,在返青后用75%百菌清6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 d噴藥1次,連噴3次,但最后一次噴施時間應距收獲10 d以上。常見的蟲害有種蠅、蔥薊馬、紅蜘蛛、地蛆等,地蛆可用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灌根防治;蔥薊馬用吡蟲啉2 000倍液噴霧防治。
洋蔥鱗莖在5月底至6月上旬成熟,成熟的主要標志是鱗莖膨大的后期,再沒有新的葉片充實葉鞘,假莖發(fā)生中空,植株從假莖基部傾倒。當洋蔥莖部2~3片葉開始枯黃,田間2/3的植株倒伏,鱗莖充分膨大,外皮革質,進入休眠階段,就應及時收獲。采收前10 d應停止灌水,以提高其耐貯性。選晴天開始收獲,洋蔥采收后要及時晾曬,葉片向上作覆瓦狀排列,曬2~3 d,期間翻動1次,至葉片發(fā)軟變黃、鱗片完全干縮即可。晾曬后經(jīng)挑選,直接裝入周轉筐內貯藏。有條件的采用冷庫貯藏更好。收獲時應注意不要碰傷蔥頭,以免損壞蔥頭,要小心輕放,以便貯存銷售。
2014-04-18
趙麗華(1972-),女,四川西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及遺傳育種,E-mail:1973zl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