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馬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俄羅斯出席索契第2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在境外舉行的大型體育賽事。習近平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得到了外界多維度的解讀,有政治解讀、有外交解讀……但在《祖國》新聞人的心中,還是更熱衷于從祖國情懷,從中國夢想的角度來解讀。
關心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正是中華民族的一脈傳承。一代代中央領導集體,將體育強國之夢薪火相傳、繼往開來。
還記得在1917年,青年毛澤東奮筆疾書:“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憂國之情躍然紙上。
還記得在1990年,86歲高齡的鄧小平,站在亞運會體育場上,接連發(fā)問:“中國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么不敢干這件事呢?”
2008年,習近平作為當時分管北京奧運會承辦工作的政治局常委,親歷了中國百年奧運夢想的實現以及獲得金牌榜世界第一的全過程。
2014年2月7日,索契菲施特奧林匹克體育場,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目光躍過美輪美奐的冬奧會開幕式,思緒萬千。北京奧運波瀾壯闊,申辦2022年冬奧會緊鑼密鼓,從夢想到夢圓,一曲民族精神的詠嘆。中國,向著體育強國夢、中國夢倔強邁進。
在冬奧會期間,習近平走近中國體育代表團,談得最多的,還是夢想。習主席深有感觸:“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沒有強大祖國,何談個人夢想?”
自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榮登金牌榜首位之后,中國體育就面臨一個更為宏大的命題——未來發(fā)展的導向到底是什么?是仍然堅持舉國體制、金牌至上,還是讓體育回歸本源?
習近平特別強調,體育運動中蘊含著一種民族精神的塑造。此次他在看望中國冬奧健兒時引述魯迅的話說,“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而這也應該是他所提出的“中國夢”奮斗過程中的應有的民族精神。
習近平闡釋了未來中國體育發(fā)展的內涵,那就是“只有鍥而不舍,中國才有未來,我們才會建成體育強國”。
2022年,中國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冬奧會。申辦之旅,決非一馬平川,艱難曲折在所難免。一個時間的巧合是,2022年恰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時間節(jié)點,期待冬奧會化作提振民族精神、凝聚起億萬民心的無窮力量,開啟新的圓夢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