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有一種旗幟,飄揚在心中永不褪色,那是星星火炬的旗幟;有一份光榮,激蕩在心中永不忘記,那是奉獻紅領巾事業(yè)的光榮;有一種真情,藏在心中永不改變,那是對紅領巾的無限熱愛。冉媛,自2005年任黑河市遜克縣實驗小學大隊輔導員起,便和星星火炬結下了不解之緣,懷著對紅領巾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和對少年兒童的深情摯愛,孜(zī)孜以求,忘我工作,在少先隊輔導員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青春。同事眼中的她,熱情、開朗,朝氣蓬勃;孩子心目中的她,可愛、可親、可敬。她與紅領巾一起成長,心為紅領巾所牽,情為紅領巾所系,以愛心和恒心培育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雛鷹。
一、精耕細作,精細管理,夯(hāng)實少先隊根基
她始終為開創(chuàng)少先隊工作新局面而辛勤耕耘著,在少先隊實踐中走出了自己特色之路。堅持求創(chuàng)造、求深化、求特色、求發(fā)展。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指導下,在短時間里建起了少先隊隊室,辦起了紅領巾廣播站,改組訓練了120人的鼓號隊。打牢少先隊組織建設的基礎,宣講少先隊的基礎知識,訓練大中小隊干部,把少先隊組織歸還給少先隊員。以成材為目標,以社會為舞臺,以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少年兒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深入地開展少先隊各項活動。形成了有組織、有計劃、有布置、有檢查、有系統(tǒng)的活動程序。做到了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大型與小型相結合。
二、勤奮務實、關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作為一名輔導員,冉(rǎn)媛真誠地對待每一位隊員,和學生們成為了知心朋友,建立起了一種平等的、朋友般的師生關系。她建立“留守生、流動生”名冊,每年對全校的特困學生進行了全面的摸底調查。啟動了學校“愛心基金”,對特困學生進行資助,并給予了更多的關心和幫助,盡力幫助他們解決經(jīng)濟困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確立目標,全面發(fā)展,引領學校德育工作
1.為學生提供舞臺,展少先隊員風采
“四好少年”是胡錦濤同志在致少先隊建隊60周年的賀信中的重要內容,對當代少先隊員提出了“爭做四好少年”的殷切期望。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是當代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方向和指南。為此,她大力開展了人人“爭當四好少年”活動,并制定了“爭當四好少年”的實施方案。開展了“放飛理想”、“讀書活動”、“學雷鋒幫困結隊活動”以及“好少年好習慣”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全體少先隊員明白了怎樣做才能成為“四好少年”,懂得了為什么要做“四好少年”,使少先隊員們進一步明確了學習努力方向,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2.利用有利時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時代賦予小學教育的歷史使命,對少年兒童來說,“愛國主義”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要使教育有一定的效果,必須將教育融進學生的生活,從具體的直觀知識入手。因此,她通過多種途徑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舉辦 “紅領巾太陽花,好少年心向黨”主題系列活動;釣魚島事件期間,在升旗儀式上聽愛國演講,并書寫聽后感;還舉辦了“我為祖國添光彩”為主題的讀書征文、繪畫及演講活動,等等。讓學生在主題系列活動中,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把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與愛家鄉(xiāng)、愛身邊的人、愛父母結合起來,既強化了學生的愛國思想,也增強了理想信念的教育,使愛國主義教育落到了實處。
3.關注生活細節(jié),發(fā)揮活動最佳效果
“關注48個生活細節(jié)”是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細節(jié)決定成敗,關注細節(jié),從小處著手,為此,她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三八節(jié)”節(jié)日賀卡;“母親節(jié)”征文;“父親節(jié)”感恩主題隊會;“教師節(jié)”慶祝會、慰問敬老院,等等。還組織學習郵寄“愛心包裹”,并結合“四好少年”的一系列活動內容,評選出:“好習慣文明之星”、“好習慣孝順之星”、“好習慣誠信之星”、“好習慣學習之星”、“好習慣勞動之星”、“好習慣助人之星”。除此之外,還開展一些安全、自救主題教育活動,如:急救常識的培訓,防火、防震逃生演習,交通安全教育講座,等等。還開展了以節(jié)能環(huán)保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為了從小樹立孩子們的環(huán)保意識,成立了環(huán)保小分隊,定期清理路邊小廣告;拒絕白色垃圾等。觀看環(huán)保教育宣傳片,制作環(huán)保手抄報,在節(jié)能減排倡議書上簽字,并負責把宣傳內容傳達給家長,聯(lián)合社區(qū)開展凈化環(huán)境、美化家園的主題教育活動。還組織開展了校園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及好習慣環(huán)保之星、好習慣節(jié)約之星評選活動。
四、甘于奉獻,勇于獻身,追求事業(yè)無怨無悔
9年來,這份對少先隊工作的熱愛,使冉媛一心撲在工作中,忽視了家庭、孩子和自己。愛,使她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難,從未請過一次假,她年幼的孩子生病住院,哭著說:“媽媽,你能陪我一會嗎?”但為了下午的入隊儀式,她含淚離開。為了在運動會上鼓號隊和團體操的出色表現(xiàn),她摔傷了沒有休息,長時間的站立致使她29歲就患上了腰間盤突出。她利用節(jié)假日慰問軍烈屬、敬老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風雨不誤。為了設計好一個活動,挖掘活動的內涵和深度,選擇新穎的形式與充實的內容,不知她多少個深夜忙到了凌晨。她為了追求的事業(yè),不顧個人身體,放棄了兒女親情,在她每天匆匆的腳步中顯示著對少先隊工作的一片熱愛和一片深情。愛需要奉獻,這份愛在事業(yè)中不斷升華,路在腳下延伸。
五、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榮譽好評紛至沓來
她無私的奉獻和辛勤的耕耘,得到了回報。她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杜學詩同學作為鄂倫春族代表參加了北京奧運小使者活動;吳怡松同學作為黑龍江省少先隊員代表參加全國少代會;梁曉程同學被評為國家級讀書狀元;翟悅博等同學獲市級優(yōu)秀征文獎……她本人曾多次被評為市級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婦女兒童工作先進個人、十佳輔導員、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黨員等榮譽稱號;同時,學校少先隊工作也隨之改變,成果顯著,被評為市級優(yōu)秀少先隊大隊、婦女兒童工作先進集體、法制先進校、綠色學校等稱號,受到領導、老師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少先隊是一座舞臺,讓她體驗了各種角色;少先隊是一個煉爐,使她練就出一身本領;少先隊還是一所學校,讓她的智慧在這里碰撞,能力在這里提高……星星火炬這面迎風飄揚、最富朝氣的旗幟,已經(jīng)牢牢占據(jù)了她的心靈;這些機靈可愛、生龍活虎的孩子們,成為了她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說:“也許有一天我的兩鬢(bìn)染上秋霜,但我決不能讓紅領巾褪色,我要奉獻我的青春,讓星星火炬旗幟永遠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