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剛
橫平豎直
攝影創(chuàng)作中,橫平豎直是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說,不要把水平線或者垂直線拍歪,因為那樣會帶來不穩(wěn)定的感覺。如果實在要歪著拍,那么一定要歪得有道理,歪得更有利于表現(xiàn)主題。有些特殊的仰視、俯視視角中,也要至少保證一條水平線或垂直線是正的。在有些照片中,看不出水平線和垂直線,此時要找一個相對的物體做參照物,如《秋收》原圖中的農機,就是一個相對的參照物。通過剪裁后,讓觀者的感覺更加平穩(wěn),左側的煙塵和右側的土豆也更加突出,更有利于表現(xiàn)主題。
“通氣”構圖
所謂構圖的通氣,就是一幅畫面整個感覺的通暢、貫通,而不是沉悶、迫塞。有時景物會被拍攝得面面俱到,畫面無疏密、聚散的變化,缺少留白、留氣。一幅攝影作品的“氣”從哪里入,又從哪里出,應當用心體會。有“氣”才能產(chǎn)生“韻”。開闊的大場景要能收攏住“氣”,使畫面在通透的同時具有凝聚力,精致的小景要能“透氣”,使畫面在方寸之間讓人聯(lián)想到到畫外的天地?!断φ铡吩瓐D中“氣”的部分是流動的水,而水到下方恰恰受阻,此外,畫面右側山巒顯得沉悶厚重。剪裁后,成為標準方片,給流入和流出的水各留一個口,以便畫面構圖更加“通氣”。
留出眼前的空間
無論是拍攝人物或者動物,在眼睛前面留有更大的空間,會給觀者帶來通暢的感覺,觀者會隨著視線的方向觀賞畫面,使畫面有更清晰的脈絡感?!短镩g》原圖構圖松散,還有很多無用的元素,經(jīng)過剪裁,更加突出了幾叢草的美感。更重要的是為鳥的眼前制造出更大的空間感,欣賞起來更加舒適。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構圖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使眼前的空間極其狹小,故意讓觀者感覺不舒適,那恰恰是為了表現(xiàn)更為特殊的感受,大家千萬不要教條,應靈活掌握。
歸入三分法
三分法是一個普遍的構圖規(guī)律,是指將一個矩形畫面橫著三等分,豎著三等分。這樣有四條線,這四條線稱為“三分之一線”,四條線的四個交焦點可以近似地視為“黃金分割點”,把主體放在三分之一線或黃金分割點上,有助于吸引觀者的注意,成為視覺中心。在常規(guī)的構圖中,我們完全可以遵循三分法。原圖標題《天眼》,確實很像一只細長的眼睛。盡管看不出水平線,但橫向的光給人歪的感覺,剪裁矯正并把太陽放在上“三分之一線”的正中央,形成視覺中心。剪裁后畫面更加平穩(wěn),富有凝聚力?!肚宄俊吩瓐D主體是小屋,幾乎放在畫面正中央,有些呆板。剪裁后放在黃金分割點上,并與前景形成對角之勢,更加醒目。
提煉呼應關系
主體和陪體應該是一種相互呼應、有機聯(lián)系、相互襯托的關系。構圖其實最關鍵的是找對主體與陪體的關系,找對關系了,其實構圖就成功了一大半。許多失敗的作品,就是拍攝時思路比較混亂,沒有把握好這個關系。比如《遐思》原圖,拍攝時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模特的造型、動作上,沒有考慮好人物和環(huán)境如何呼應。以致拍完之后,覺得照片不痛不癢,價值不大。直到有一天重新找出,經(jīng)過剪裁,提煉出了人物與遠去線條的關系,才覺得這是一幅作品了。
以部分代全局
以點代面,以小見大,以部分代全局,都是同一個意思,都是為了巧妙含蓄地構圖,不和盤托出,不使畫面過于直白,增加想象的空間。《流浪的夢》原圖就是拍攝得太全面了,整條船、岸邊的石頭、湖面、遠方全部納入,不留一點懸念。剪裁后保留一部分船身和堤岸即可,其余留給讀者去想象。剪裁后,也形成了一個更為明顯的對角線構圖。增強畫面的形式感。剪裁也去除了遠景中多余的樹,減少了上部天空,使水平線稍稍上移,這樣水平線上下形成了更加鮮明的面積對比,而不是呆板地一分為二。
簡潔畫面
簡潔就是盡量使用更少、更單純的視覺語言來表現(xiàn)好畫面主題,一幅簡潔的好作品甚至可以做到?jīng)]有一點多余的元素。絕大多數(shù)的好作品都有一個主體,畫面中其他的部分都應該是陪體,用來烘托主體。反過來說,如果畫面其他部分不能烘托主體,那就應該果斷地想辦法將其排除。當陪體已經(jīng)足夠用時,還可以進一步地精簡陪體,使畫面進一步集中、凝練。比如《壩上》原圖中,人與羊群是主體,樹、草原、眩光、天空是陪體,已經(jīng)比較簡潔。如果想要進一步精簡,就可以改為方構圖,減少陪體的數(shù)量,但仍能保留其神韻,從而進一步突出主體。
這些剪裁的規(guī)律中,最重要的是主體和陪體關系的提煉。很多時候,我們攝影創(chuàng)作就是發(fā)現(xiàn)一個主體,接著再為它找到一個合適的陪體,到此,構圖已經(jīng)完成一半,然后再利用種種構圖規(guī)律巧妙地表現(xiàn)主體與陪體之間的關系。希望文中的例子能啟發(fā)您掌握裁剪的思路、技巧和經(jīng)驗,使您通過裁剪挽救拍攝中的敗筆,品嘗到更多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