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洞庭湖棉花綜合試驗站,湖南常德415000)
適于湖南機收的早熟棉化調方式與密度初探
李飛,李景龍,郭利雙
(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洞庭湖棉花綜合試驗站,湖南常德415000)
通過對直播短季棉不同密度和不同棉太金施用量進行組合,以達到簡化栽培并構建適于機械采收的早熟棉群體的目的。試驗結果表明,噴施棉太金和增密處理對棉花生長具有較好的調控作用,其中:(1)單位面積相同棉太金施用量下,密度增大,單株葉面積、果枝數(shù)、總果節(jié)數(shù)、成鈴數(shù)減少,株高、干重、果枝長度、始節(jié)位、始節(jié)高度下降,小區(qū)產(chǎn)量提高;(2)相同密度下,單位面積棉太金施用量增大,單株葉面積、果枝數(shù)、總果節(jié)數(shù)、成鈴數(shù)減少,株高、干重、果枝長度、始節(jié)位、始節(jié)高度、小區(qū)產(chǎn)量下降。試驗中單鈴重和衣分未受明顯影響。
棉花;栽培;棉太金;密度
近幾年,隨著農村勞動力短缺日益嚴重,棉花生產(chǎn)輕簡化和機械化已成為當前發(fā)展的主題,通過簡化種植管理、減少作業(yè)次數(shù)、減輕勞動強度,實現(xiàn)棉花生產(chǎn)的機械化是今后棉花生產(chǎn)發(fā)展的必由之路[1,2]。本試驗設計了棉太金和密度兩個因子作為簡化栽培手段,研究引進早熟棉的生長發(fā)育變化,通過調控棉花生長,塑造理想株型,以滿足機采棉的需要,為實現(xiàn)棉花輕簡化栽培提供關鍵配套技術。
1.1 田間設計
試驗于2013年5~10月在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茅灣實驗基地進行。供試品種為北方引進的短季棉品種欣早12-1(中國農業(yè)大學提供),生育期110 d,株型較緊湊,果枝上翹,葉片較小,葉色較深,田間通透性好,鈴近圓形,中等大小,后期早熟不早衰,吐絮暢易采摘,耐黃萎病。
試驗于5月13日進行直播,設密度和棉太金兩個因子。密度設P1(45 000株/hm2)、P2(52 500株/hm2)、P3(60 000株/hm2),3個密度。
棉太金,一種由中國農業(yè)大學作物化控研究組根據(jù)“定向誘導,雙向調節(jié),三段調控”的理論,篩選和開發(fā)出的棉花增產(chǎn)、改善品質和增加抗逆性的生物調節(jié)劑新產(chǎn)品,施用總量設CK(0 mL/hm2)、D(1 170 m L/hm2)、G(2 340 m L/hm2),3個水平,分別于苗期、盛蕾期、盛花期、盛鈴期各噴施1次,依次為總量的1/13、2/13、4/13、6/13。
3個密度,3種化控,共9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4行區(qū),寬窄行種植,行長10 m,小區(qū)面積40 m2。
1.2 取樣測定
棉株取樣方法。按生育進程取樣,苗期(6月8日,6月20日)、蕾期(7月2日,7月10日)和花鈴期(7月17日,8月4日)各兩次,吐絮期(8月29日)1次,其中第2、4、5、6次取樣分別于棉太金噴施后5~7 d進行,每次每個重復取3株。
葉面積:采用紛騰9800XL掃描儀掃描成圖像,再用葉面積計算程序(1.1版)進行計算。干重和株高:每個重復取3株,干重用直接稱重法,株高用直尺測量。
2.1 葉面積、株高、干物重
如表1所示,各處理的單株葉面積隨生育進程呈現(xiàn)先增高后降低的變化,在8月4日達到最大。在苗期的兩次取樣中,各處理間葉面積差異不顯著,這說明棉花在苗期的生長受到處理因子的影響很小。從7月2日(進入蕾期)開始,各處理間開始出現(xiàn)差異,并呈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表現(xiàn)為隨種植密度增大,葉面積變??;棉太金單位面積施用量(以下簡稱施用量)增加,葉面積變小,這可能是苗期處理效應進入蕾期才得以表現(xiàn)。相同施用量下,各處理間,在7月2日取樣中,P3與P1均差異顯著;后4次取樣,P2處理與P1、P3處理均差異不顯著。
不同處理的株高隨生育進程逐漸增長,打頂后不再變化,其中CK-P1株高最高,主要是因為密度低且未進行化控。在苗期的兩次取樣中,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從7月2日開始,各處理間株高出現(xiàn)差異并呈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表現(xiàn)為隨種植密度增大,株高變矮;隨棉太金施用量增加,株高變矮;7月10日與7月17日比較,株高變化不大,這主要是因為兩次取樣間隔時間短,天氣干旱,棉花生長變化不大。8月4日后,棉花打頂,株高不再變化。
各處理的單株干物重隨生育進程表現(xiàn)為逐漸增高的趨勢。在苗期的兩次取樣中,各處理間單株干物重差異不顯著,說明棉花在苗期的生長并未受到處理因子的影響。從7月2日開始,各處理間出現(xiàn)差異并呈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表現(xiàn)為隨種植密度增大,干物重變小;隨棉太金施用量增加,干物重變小;剛進入蕾期(7月2日),相同施用量下,P2與P1、P3差異不顯著,P1與P3差異顯著;從7月10日開始,相同施用量的各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
表1 不同處理的棉花單株葉面積、株高、干物重的變化
(續(xù)表1)
2.2 果枝、果節(jié)
如表2所示,不同處理之間的果枝長度有差異,并呈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密度增大,果枝長度變短;棉太金施用量增加,果枝長度變短。相同施用量的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相同密度處理間表現(xiàn)為CK處理與D處理、G處理之間差異顯著,D處理與G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不同處理之間的果枝數(shù)存在一定差異。相同施用量的各處理間,果枝數(shù)變化不大,且各處理間均差異不顯著;同密度的處理之間,果枝數(shù)均隨施用量的增加而減少,其中D處理與CK處理間差異顯著,與G處理差異不顯著。
不同處理之間的總果節(jié)數(shù)差異較大。相同施用量的各處理間,總果節(jié)數(shù)隨密度的增大而減少,CK處理條件下,3個密度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D處理和G處理條件下,P2與P1、P3密度處理均差異不顯著,但P1和P3間差異顯著。相同密度的各處理之間,總果節(jié)數(shù)均隨施用量的增加而減少,并且D處理與CK、G處理差異不顯著;P2和P3條件下,CK和G處理達到顯著差異。
不同處理之間的果枝始節(jié)位略有差異。相同施用量的各處理間,果枝始節(jié)位隨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其中CK、D處理表現(xiàn)為P1與P2、P3密度間差異顯著,G施用量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相同密度各處理之間,果枝始節(jié)位均隨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且CK處理與D、G處理表現(xiàn)為差異顯著。
表2 不同處理間棉花果枝、果節(jié)的變化
不同處理之間的果枝始節(jié)位高度有所差異。相同施用量的各處理間,果枝始節(jié)位高度隨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相同密度各處理之間,果枝始節(jié)位高度均隨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CK處理與D處理、G處理之間均差異顯著,D處理與G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2.3 單株成鈴數(shù)、單鈴重、衣分和小區(qū)產(chǎn)量
如表3所示,不同處理之間的單株成鈴數(shù)存在一定差異。相同施用量各處理間,單株成鈴數(shù)均隨密度的增大而減少,但差異不顯著。相同密度各處理間,單株成鈴數(shù)均隨施用量的增加而減少,且D處理與CK、G處理間表現(xiàn)為差異不顯著,CK與G處理間差異顯著。
各處理之間的單鈴重均相差不大,差異均不顯著。有研究表明,密度增大,單鈴重降低。本實驗中可能是因為密度間隔較小所以差異不大。由于連續(xù)干旱和后期連續(xù)陰雨,棉太金的效果也受到影響,致使各處間單鈴重變化不大。
衣分主要受遺傳因素控制,但是外界環(huán)境對其也有一定影響。不同處理間的衣分略有差異。相同施用量,各處理之間均差異不顯著。相同密度各處理間,衣分隨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其中CK與D、G處理間差異顯著。
受干旱和連續(xù)陰雨的影響,各小區(qū)產(chǎn)量均相對較低。相同施用量,各處理間產(chǎn)量隨密度增加而提高,其中D施用量的處理間,P3與P2、P1差異顯著,這可能是取樣誤差所致。相同密度,各處理產(chǎn)量隨施用量增加而降低,且G處理與D處理、CK處理間差異顯著。
表3 不同處理間棉花單株成鈴數(shù)、單鈴重、衣分和小區(qū)產(chǎn)量的變化
(1)本實驗中,單株真葉葉面積、單株干物質質量、株高均呈現(xiàn)出規(guī)律性的變化,隨著密度增大和棉太金施用量的提高,3個農藝性狀均呈下降趨勢,說明密度和棉太金處理對棉花生長具有明顯的調控作用。
(2)本試驗中,密度提高,棉太金施用量增加,始節(jié)位和始節(jié)高度均呈下降趨勢,說明加密和化調在一定程度上有促進早熟的作用;果枝數(shù)隨密度增大未有明顯變化,可能是因為密度間隔較小,但是同密度下棉太金對果枝數(sh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果枝長度和總果節(jié)數(shù)也隨密度和棉太金施用量增大呈現(xiàn)規(guī)律性的下降趨勢,這對于塑造理想株型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機采棉對株型的要求。
(3)有研究表明,隨著密度增大,棉花生長逐漸由個體優(yōu)勢向群體優(yōu)勢轉變[5],本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2013年的氣候對棉花生長極為不利,棉花的生長受到影響,噴施棉太金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花生長。由于實驗設計的局限性,噴施的施用量比例并不是很合理,導致棉太金調控并未表現(xiàn)出應有的效果,相同密度條件下,單株成鈴數(shù)減少,造成產(chǎn)量下降。因此,化學調控不能盲目進行,要結合天氣和棉花長勢靈活運用。
由于2013年的特殊天氣,6~8月中旬高溫干旱,8月下旬至10月,雨水過多,影響了棉花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處理因子的作用。因此,氣候條件對試驗結果有一定的影響,而正常氣候條件下棉太金和密度對早熟棉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1] 李瑞蓮,劉愛玉,李育強,等.湖南省棉花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問題與建議[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3(6):37-38.
[2] 郭利雙,李景龍.棉花生產(chǎn)輕簡化的思考[J].江西棉花,2011,33(S1):87-89.
[3] 駱雪姣.棉花不同密度效應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 劉克鋒,楚宗艷,張先亮,等.棉太金在豫東地區(qū)對棉花的調控效果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1(16):63-64.
[5] 耿 濤,戴 路,徐占偉.棉花高密度種植群體結構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4(2):104-107.
Prelim inary Research on Chem ical Regulation and Planting Density of Early Maturing Cotton for Mechanical Harvesting in Hunan
LIFei,LIJing-long,GUO Li-shuang
(Cott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Province/The Cott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Station of Dongting Lake,Changde,Hunan 415101,China)
To realize simplified cultivation and establish the early maturing cotton group formechanical harvesting,an experiment o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spraying amount of“Miantaijin”for direct seeding short-season cotton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aying“Miantaijin”and increasing density had good regulation effect on cotton growth.Under condition of same amount of“Miantaijin”,with the increment of density,leaf area,number of fruiting branches,total number of fruit nodes and number of bolls per p lantwere decreased,plant height,dry weight,length of fruit branch,first fruiting branch bode and heightof the first fruiting branch node were declined,while the cotton yield was increased.Under condition of same density,with the increment of amount of“Miantaijin”,leaf area,number of fruiting branches,total number of fruit nodes and number of bolls per plantwere decreased,plantheight,dry weight,length of fruit branch,first fruiting branch bode,height of the first fruiting branch node and cotton yield were declined.In this experiment,the boll seed cotton weight and lint percentagewere notaffected.
Cotton;Cultivation;Miantaijin;Density
S562.048
A
1001-5280(2014)03-0265-04 DOI:10.3969/j.issn.1001-5280.2014.03.09
2014 01 05
李 飛(1985-),男,碩士,從事棉花栽培工作,Email:taifeiya0821@163.com。
國家棉花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資助(CARS-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