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版《西游記》講評"/>
◎任議男
打造“東方魔幻”品牌的中國神魔電視劇
——張紀中版《西游記》講評
◎任議男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神魔小說《西游記》,因內(nèi)容奇幻,想象力豐富,歷來是影視制作者鐘愛的取材來源。自上世紀20年代,《西游記》的影視改編就長盛不衰。張紀中導演的《新西游記》是最新的影視翻拍作品之一,為迎合新時期觀眾的審美心理,他在保留原著基本故事框架的基礎上,除重塑人物形象,匠心設計情節(jié)設置,豐富小說內(nèi)涵之外,大量加入魔幻特技,為觀眾打造視覺盛宴,成為《西游記》影視翻拍作品的一大亮點。
影視改編 東方魔幻 中國情懷
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變化使當今的人們從傳統(tǒng)的藝術審美模式中走出來,各種藝術形式都在探索著自身的現(xiàn)代轉化。隨著影視藝術的普及化,古典精粹文化漸漸開始與這種藝術形式結合,無數(shù)優(yōu)秀文學作品被改編,搬上熒幕,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從語言到圖像,電影能通過對人物晦澀的描繪,在吸引觀眾的同時事使古事變得純潔。只為觀眾和因為觀眾而存在的技術設備,在圖像的記載中,在情感的分擔中改編小說,在‘集體本能’的體現(xiàn)中,在趣聞小故事以及特殊風格之外,求助于想象的非常,典型參與凝聚了神話?!庇^眾期待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影視改編者當然亦如此?!段饔斡洝酚耙暦牟唤^,如何在多種翻拍劇中突出重圍成為名著翻拍成功與否的關鍵,張紀中版《西游記》在影視劇畫面感上下了一番功夫,運用絢爛的先進科技、精良的制作、突出的設計理念,加上中國元素的完美融合,使得這部劇既根植在中國傳統(tǒng)的肥沃土壤中,又具有濃烈的“西方大片”的姿態(tài)
魔幻影視作品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jié),不受束縛的想象,奇異的景物環(huán)境滿足了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感官欲求,勾起了每個人心中的超現(xiàn)實情結,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哈利·波特》和《指環(huán)王》系列在美國乃至全球都創(chuàng)下了很好的票房成績,這些成功的魔幻影視作品一般是“根據(jù)魔幻、志怪、神話故事為原型改編的,它們有著很強的善惡沖突”,有著新鮮的故事題材,巧妙的拍攝技巧,為觀眾烹調(diào)出美味的視覺大餐,《西游記》便是這樣一個深含奇幻因子的寶貴資源,怎樣拍出中國的神魔電視劇,不同版本的影視作品都在摸索、探尋著符合大眾口味的“西游故事”,相對于三版忠實于原著的影視作品來說,張紀中版的《西游記》無疑是最“奇幻”的。
1.徹底實踐的“科幻”意識
神魔志怪類的影視作品要展現(xiàn)超人世界的情、物、景,騰云駕霧、靈怪神鬼、仙所妖居、法器金光等等是必有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賣點之一,要實現(xiàn)美輪美奐的神異效果,必須依賴于現(xiàn)代科技,特別是包括現(xiàn)代數(shù)碼技術、化妝技術等等的高科技制作手段?!爸髁鞯暮萌R塢大片,特效的費用要占到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像是《變形金剛》這樣投資數(shù)億美金的視覺特效大片,三分之二的制作費用都花在了特效方面,”視點影視的特效制片人員谷平湖在采訪時說。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無法達到西方電影大片的特效制作水準,但對于這部全長60集,特效鏡頭長達10萬秒的新版《西游記》來說,張紀中團隊確實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比如總制作費除去片酬、制景等開支,《西游記》仍能拿出1500萬元來做特效,從國內(nèi)的電視劇行業(yè)投資情況來看,這絕對算是大手筆。我國也有其他類似題材的電視劇,《聊齋》亦或是《封神榜》,不管是制作費上還是主創(chuàng)人員致力于制作魔幻劇的意識都不能與這部《新西游記》相比,正如《西游記》特效制作團隊之一的北京正通億和公司經(jīng)理張升所說:“以前的神話劇很少有涉及復雜的特效制作,比如做一個十條龍翻云覆雨打斗的鏡頭,很多制片人覺得太貴,就直接砍掉這個鏡頭。一般情況下,兩三百萬就可以把一部電視劇全部打包做下來?!?/p>
除了花費巨額制作特效,張紀中團隊選擇多個特效制作公司“聯(lián)合作戰(zhàn)”,在有時間限制的不利條件下,爭取完成優(yōu)質的特效制作?!缎挛饔斡洝菲赣?2家公司通力合作來制作特效,“這樣分工,是因為每個公司、團隊擅長的東西不一樣,比如有的團隊擅長做水、火,卻不一定能做到動物或者爆炸場景,任何一個團隊都不能全面地把一部影視作品做到極致”。很多看過《新西游記》的觀眾都用“震撼”來形容這部電視劇,的確這部特效鏡頭多大22000多個,相當于11部3D電影的巨制的確是給電視觀眾從未有過的新鮮觀感。
2.精致的特效場景
巨額的特效花費,多家公司的加入,確實為這部以神話為基底的古典小說的影視改編劇帶來十足的噱頭和可看性,較之于原著發(fā)人想象、神奇幻異的描寫,這部電視劇將我們想象的世界無限放大,加上絢爛的高科技支持,使這部《新西游記》美輪美奐,格外耀眼。
在電視劇上映之前,光是幾張宣傳海報,就已經(jīng)吸引了大眾的目光,中英雙語的標題設置,師徒四人的前行背影,在數(shù)字電腦制作的群山烏云背景下,顯得魔幻感十足,充斥著《哈利·波特》的影子。畫面中,四人堅定地往群山走去,一部曲折多難、斬妖除魔、艱險橫生的旅程就此開始……
為追求超離想象的物鏡,諸如天宮的光彩華然,天地自然的仙霧繚繞,亦或是每次往新城郡走時的闊大背景、西方世界的超然脫塵等等,都采用后期電腦制作的方式來完成, 比如拍孫悟空大鬧天宮這樣的大場面,拍攝時就是在一塊藍布前表演,特效師后期用電腦把藍布摳掉,加入電腦制作天宮背景,最后呈現(xiàn)給觀眾的就是美輪美奐的天宮景象。
除了大場景塑造的科技背景之外,妖魔鬼怪的形象設計也突破了原著的描寫限制和經(jīng)典版《西游記》“求真”做法,展現(xiàn)出“魔獸”式的設計,或是整體重塑,或是突顯妖魔某些方面的特征,或是加入新的時尚元素,力圖將科技力量對電視劇影響力的推動性發(fā)揮到最大化。電視劇第35集牛魔王的坐騎——碧水金睛獸相對于原著中的“奇形怪狀”顯得“魔幻十足”,這個用數(shù)字科技“做”出來的神物看起來更像是年輕人玩的電腦游戲里的怪獸。不管其是否是“偷竊”魔獸的人物設計,或是這種設計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觀看期待,但是無疑增加了這部劇的觀賞性。
《西游記》中人物眾多,場景復雜,妖魔鬼怪多種多樣,為了能夠展現(xiàn)妖魔本像,張紀中拋棄了用服飾和化妝點綴的傳統(tǒng)做法,把一些妖的形象設計“切半”,譬如給大家留下深刻影響的蝎子精,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用夸大的手法合成了蝎子的身子。拍攝的時候,演員會被固定在一個帶輪子的簡易工具上,由一個從頭到腳都穿著藍衣或是綠衣服的工作人員推著向不同方向運動來完成各個動作,后期制作時把多余畫面用電腦摳掉,再用電腦做出來下半身即可。這種突破性的形象設計不但增加了拍攝成本,更是加大了拍攝難度,對于電視劇來說,延遲一天就有大量資金“打水漂”,《新西游記》堅守大片承諾,豪華制作,開創(chuàng)中國神魔電視劇電影制作化的先河。
西方的魔幻影視作品總是明顯地告知我們正邪與善惡,觀影者只需隨心站隊即可,五五之分界限分明。國人長久接受儒釋道、倫理、中庸等等思想影響,對于世界的認知往往更加深刻,帶有典型的中國式思考模式,這就要求影視改編作品具有可供深入鑒賞與回味的層次感,蘊含中國元素,符合國人的價值取向。無論何種題材的影視作品都必須暗守此規(guī)則,名著《西游記》的影視改編亦如此。
中國人有自己的歷史傳統(tǒng)與文化積淀,不少影視作品或是倫理的講述、或是宗教的恪守等等,都在訴說著古老民族的精神內(nèi)涵。在這部神魔影視作品里,張紀中巧妙加入了某些中國元素,讓《新西游記》在眾多仙幻作品里顯得獨樹一幟。
《西游記》描寫多地多國,為完美呈現(xiàn)迥異的風土人情,壯麗的山河景色,各具特色的服飾裝扮,張紀中版《新西游記》除花巨資在服飾裝點、景致取擇之外,也將中國特有的文化因子增添其中,匠心獨運?!缎挛饔斡洝返?5集師徒四人路經(jīng)鳳仙郡,描繪其地干旱三年,民不聊生,眾人在龍王像前祈雨的場景時,舞動紅綢,敲響大鼓,舞之蹈之,臉上背上的圖騰,頭上的羽帽,都是中國古代祭祀祈雨的再現(xiàn)。
任何文學藝術形式都是思想意識的展現(xiàn),相對于西方魔幻劇大多數(shù)宣揚“英雄救世”的主題選擇來說,中國的影視藝術因為古典文化的深沉與博大也顯示出相對復雜的情感指向,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是因為它蘊含著無數(shù)個神秘的因子在其中,每一個閱讀者都有可能被某一個因子擊中,這就是名著常看常新的重要原因。張紀中在接受訪談的時候談到對《西游記》的認識時說道:“《西游記》表現(xiàn)的精髓,既不是曲折、離奇、怪異的故事過程,也不僅僅是‘人物’的有趣、驚險、各具本事的無所不能,而是貫穿于這一切之中的文化的表達,是對‘世界’,對人內(nèi)心的價值指證”,從中可以看出,張紀中更加側重對于《西游記》人物內(nèi)心的再發(fā)掘,把這部經(jīng)典神魔小說演繹為“心勝”經(jīng)典。
主題曲《心》悠長蔓延開來的音樂旋律在緊緊抓住觀眾的心靈的同時,也把唐僧愿意普渡眾生的那顆菩薩心腸加以深化與深化,“我的心啊,一葉一花,了無掛礙,卻又太牽掛,捻盡紅塵,用愛照亮天下。我的心啊,穿越繁華,只為天邊,那一抹才下,散去流沙,笑拈大千如花。”幾句簡單的歌詞試圖把四人洗盡心靈枝椏,皈依佛門,弘揚大善的歷程與心境變化展現(xiàn)出來。
在情節(jié)設置上,更是將“心”的凈化與超脫放在其他表達之上,比如第11集著力渲染烏巢禪師傳授唐僧《心經(jīng)》,后又讓唐僧和孫悟空屢屢提及《心經(jīng)》且誦讀《心經(jīng)》,第25集過通天河,唐僧被塑造成為得道高僧的形象,他強調(diào)自己看中的是修為的過程,而不是取經(jīng)這一行為,“遇難不顧,茍且自保,到西天取經(jīng)還有什么用,就算取得真經(jīng)又能如何”。而當歷經(jīng)種種磨難快到西天圣地時,三位頑徒也開始用“心”來代替打斗,取得勝利。在54集,南山大王口吐黑霧,擾亂三人前進的“心性”時,三個人兩次背念心經(jīng),驅霧見明,“心勝”這一主旨再次得以充分地展現(xiàn)。
張紀中版《新西游記》早已突破了娛樂紙上的白開水式電視劇,將發(fā)人深思的哲學思考放入魔幻影視劇中,使一部經(jīng)典的《西游記》著作再次引發(fā)人們的“回讀熱潮。同時,西方式的魔幻追求與東方的內(nèi)蘊思想結合在一起,使這部《新西游記》更顯生動,更值得細細品味。
嚴格上來說,我國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魔幻電視劇的,一些有神話因子的電視劇只是將科幻作為點綴,大范圍將科技作為支撐的電視劇實為《新西游記》莫屬,加之中國文化的獨有滲透,和張紀中對于《西游記》本旨的思考以及影視改編高質量的追求,最終為我們捧出了中國魔幻的影視大餐,為今后中國魔幻影視作品的拍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啟了追求建立“東方魔幻”品牌的大門。
[1]姚小鷗.古典名著的電視劇改編[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1-1.
[2]莫尼克?卡爾科-馬塞爾,讓娜-瑪麗?克萊爾.電影與文學改編[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66-66.
[3]湯穎.魔幻如斯美麗——“神話思維”與當代魔幻電影[J].電影藝術,2006(2).
[4]唐凌.深度訪談新版〈西游記〉總制片人張紀中[J].《藝術評論》,2011(7).
[5]汪涓.文學名著在影視時代——寫在張紀中版《西游記》熱播之際.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J],2011(6).
[6]張德祥.名著改編中存在的問題[J].文藝評論,2005(3).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