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呂思清出生在山東省青島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在一個科研單位從事文字工作,大學時上過一段音樂師范;母親年輕時也學過一段時間聲樂,但最后報考的卻是護士學校。由于沒能走上專業(yè)的音樂道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一直寄予厚望。在3個孩子當中,呂思清對音樂的悟性最高。他從小就顯示出在音樂方面的天賦(fù)。剛出生沒多久,只要一聽到奶奶唱歌或周圍有音樂響,他馬上就會安靜下來,手腳還會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擺動。由于是伴著哥哥的琴聲長大的,呂思清對樂音有異乎尋常的敏銳,每當哥哥拉錯音時,他馬上就能聽出來,并顯得莫名地焦躁,雖然那時他剛兩歲。
轉眼間,呂思清4歲多了,一直嚷嚷著要像哥哥們那樣拉小提琴,他終于被許可正式開始學琴。雖然貪玩兒是孩子的天性,但呂思清從小就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雖然和小朋友玩得正起勁時,突然被爸爸叫回去一開始會不高興,但是5分鐘后他就能進入樂曲,不再想著玩的事了。就這樣,通過刻苦學習不斷提高的呂思清抓住了人生第一次大的機遇——8歲被中央音樂學院破格錄取,師從王振山,成為這所著名學府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學生,被譽為“樂壇神童”。
1981年,機遇再一次眷(juàn)顧這個神童。11歲的呂思清在一次演奏中,被世界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一眼看中,于是,他與另一個中國的“天才琴童”金力一起,被選派到英國梅紐因天才音樂學校留學。這所學校中的40多名學生,每一個都是梅紐因大師從世界各地精心挑選來的。在這里,呂思清開闊了眼界,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
1984年,呂思清回到國內,他繼續(xù)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1987年,奪得舉世矚目的國際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賽金獎。這項占國際小提琴比賽頭等位置的賽事,因為評委的苛刻與嚴謹,在此之前第一名已空缺了12年。17歲的呂思清以初生牛犢的勃勃生氣和高超的技藝,打破了這長達12年的沉默。為此,西方人情不自禁地給他戴上了“東方第一帕格尼尼”的桂冠。
功名成就后的呂思清,幾乎是一個世界公民,一年之中,他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世界各地演出、錄專輯,作為第一位奪得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他那美妙絕倫、激動人心的琴聲,早已遍布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洛杉磯好萊塢碗型劇場,加拿大多倫多福特中心,英國倫敦皇家歌劇院,威格莫爾音樂廳,法國巴黎香榭(xiè)麗舍大劇院,凡爾賽宮路易十四歌劇院,瑞士日內瓦維多利亞音樂廳,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大會堂,克林姆林宮以及日本東京山托利音樂廳等世界著名的演出場所。呂思清以他激情洋溢的演奏以及無可比擬的音樂魅力,征服了全世界近40個國家及地區(qū)的觀眾,被西方媒體盛贊為 “一個偉大的天才,一個無與倫比的小提琴家”。
這位被國際權威音樂雜志《The Strad》譽為“難得一見的天才”的杰出中國小提琴家,目前是拿索斯遠東錄音公司旗下的專屬簽約演奏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