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海倫·凱勒曾經(jīng)說過:“在成長與成功之間,人們往往只重視成功,卻忽視成長,其實沒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就不會有成功。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成長的歷程,可是他最后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會有非同尋常的成長歷程?!?/p>
作為一名中學(xué)生,你讀了這段話,一定會有不少感觸。請聯(lián)系生活,展開聯(lián)想,選擇合適的角度,自主確定立意,自選文體,以“成長與成功”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點撥】
這篇作文在審題上應(yīng)該說沒有太大難度,命題者提供的材料中的海倫·凱勒的話其實已將命題者設(shè)置的文章立意表述得很清楚——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因為“沒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就不會有成功”,即成長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成長的歷程,可是他最后不一定能成功”,即你可能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長。其實,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一個人真正成長了,他可以說已經(jīng)成功了——即便這不是世俗意義上的那種轟轟烈烈的成功,因為我們不能要求世界上每個人都功成名就;相反,如果一個人一生永遠停留在他的嬰兒階段而拒絕成長(不管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這個人恐怕連真正的“人”都算不上。所以,“成長與成功”的邏輯關(guān)系并不是如同它的語法關(guān)系那樣是并列的,而是成長遠重于成功。
正如海倫·凱勒所言,成長是一個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沒有人能夠省略或是跨越成長歷程直奔成功而去。但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浮躁氣息蔓延的今天,很多人都奉張愛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若經(jīng)典,尤其在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基礎(chǔ)教育上,完全忽略乃至無視人的成長規(guī)律和成長過程,揠苗助長,事事都沖著結(jié)果而去——基礎(chǔ)教育“應(yīng)試式”,課外學(xué)習(xí)“包辦式”,將孩子打造成了讀書、考試的機器。這樣做,美其名曰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事實上卻是剝奪了孩子自由成長的過程,使孩子成為一只只被催熟的蘋果。
所以,這道作文題很有現(xiàn)實意義,而且每個中學(xué)生對此都會深有感觸。時下,很多地方開始施行的取消“小升初”考試甚至取消中考、取締“三好學(xué)生”評選、對各種學(xué)科競賽進行冷處理等等做法無疑是給社會上盛行的那種只看重結(jié)果而不擇手段的行為潑上了一盆盆涼水。因為一味看重結(jié)果而無視過程的不擇手段的做法只會對青少年的成長與成才構(gòu)成隱患,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直接受害者便是我們的大中小學(xué)學(xué)生。要想讓這類現(xiàn)象銷聲匿跡,明白成長與成功之間的關(guān)系極為重要——而這,也正是我們這篇文章立論的依據(jù)。
這篇文章從文體上看,選擇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較合適。要從我們身邊找到針砭的話題和批評的對象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古人所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都說明了循序漸進、注重過程的重要性,可以作為我們作文時的有力的論據(jù)。
【佳作示例】
成長與成功
冷雨婷
成長,是一種抽絲剝繭;成功,是一場破蛹成蝶。
成長中,我們面對一次次突如其來的暗戰(zhàn)和猝不及防的挑戰(zhàn),在黑暗中咀嚼著只屬于我們自己的酸甜苦辣,然后被時光緩慢地拔節(jié),進而雕琢成一個全新的自我,一步步邁向成功之巔。而成功,正是成長的頂點,是我們一生仰望的高地。
紀德在《窄門》中說過:“沒有進步的狀態(tài),不管多幸福,我也不稀罕;沒有進展的快樂,我嗤之以鼻?!蔽蚁?,成長的獨特的意義便在于此。第一次的蹣跚學(xué)步和牙牙學(xué)語,第一次的歡笑與痛哭,都是成長烙在我們?nèi)松壽E上的印記,最終被封存于記憶的一隅。
成長是林徽因的轉(zhuǎn)身,選擇云淡風(fēng)輕的幸福而與驚世駭俗決絕;成長是張幼儀的蛻變,面對喧囂紅塵表現(xiàn)出寵辱不驚的淡然;成長是三毛的流浪,在無垠沙漠上找尋到一片愛的綠洲……這一個個風(fēng)華絕代的女子在感情的岔路口作出的抉擇,便是一種美麗的成長。
事實上,成長除了情感的成熟,更包括精神上的豁然開朗。如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追問,如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激昂,如秋瑾“人生在世,莫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的豁達……
這種精神上的成長如同細小的水滴,經(jīng)過點點滴滴的匯聚,便會形成滔天的洪流。于是便有了時代的更替,天地的翻覆。歷史用濃重的筆墨記下了這徐緩卻又扎實的步伐,見證著每一個人以至這個世界的成長!
成長是一種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般潛移默化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我們在成長的路上永不懈怠,總會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忽然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登上了成功之巔。
似乎很難給成功下一個精準的定義。因為成功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其意義都不盡相同。而每一個個體就好比夜幕上的繁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璀璨。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莫言,于世人而言,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典范。但是誰又能說魯迅、聞一多、梁實秋、季羨林就不成功呢——盡管他們身上少了諾貝爾獎籠罩下的五色光環(huán)。人們總認為成功當如喬布斯,開創(chuàng)了信息時代的先河,改變了世界;成功當如喬丹,在競技場上爭金奪銀,英姿颯爽。在這些人看來,成功似乎便意味著高高在上,至尊榮耀。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讀,成功藏匿在一些更為細小的方面——成功是史鐵生經(jīng)過思想抗爭后活下來的那份執(zhí)著與勇氣,是記者海倫質(zhì)問美國總統(tǒng)的那份坦然無畏,是郭明義省吃儉用卻慷慨助人的那份純樸善良……其實,成功近在咫尺,就在你我身邊,簡言之,就是超越自我、超越昨天。正如海明威所言:“優(yōu)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背晒σ嗍侨绱?。
說到這兒,人們或許會追問:“成長是一種以成功為目的地的旅行吧?”其實不然。我以為,所謂成功,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座座驛站。走進驛站,讓你回顧走過的路,更明確未來的方向,然后,依舊身在旅途,依然追求成長。
紅學(xué)癡儒周汝昌一生著作等身,風(fēng)燭殘年仍然筆耕不輟;居里夫人將諾貝爾獎獎牌作為孩子的玩具,而后再奪桂冠;莫言更是喊出:“是回到書桌前寫出好作品的時候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成長才是成功不竭的源泉,人如若不在不斷成長中磨礪自已,即便偶獲成功也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上Ч磐駚?,迷戀驛站的舒適安逸而放棄遠方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想來不免令人扼腕?!秱儆馈分?,聰明的方仲永,只能在虛名中蹉跎年華,最終泯然眾人;而今某些一手遮天、稱霸一方的官員,也在名利雙收之后踏上了人生的不歸路,最終鋃鐺入獄,在幽暗的囚牢中飲恨終生。他們止步于暫時的成功,不再追求成長,最終在一個個人生的岔道口上迷失了方向。endprint
成長與成功,從來都是形影相伴,不離不棄。成長是一種經(jīng)過,成功是一種結(jié)果,當你懂得榮辱不驚、細水長流地成長,成功對你來說便是水道渠成的事了。要堅信,天道酬勤是不變的真理。
電影《阿甘正傳》中有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滋味?!蔽蚁耄砷L就是品味巧克力的過程,而成功就是“哇,味道好極了”這一句簡單而充滿喜悅的評語。但我們不會因為這一塊巧克力而止步,因為我們需要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獲得這些階段性的成功,方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當我們行將就木,當我們垂垂老矣,驀然回首,會發(fā)現(xiàn)那不斷的成長之中夾雜著點點滴滴的成功的人生,是那樣芬芳、那樣絢爛、那樣驚艷!
[點評]文章以富有詩意的語言告訴我們這樣一條人生哲理:成長是一條伴隨我們一生的河流,而成功不過是這條河流上的幾多浪花。即便我們不能收獲煊赫的成功,但是我們不能拒絕成長。無論你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還是一棵參天大樹,我們一刻都不能停止生命的追逐,因為我們一旦沉湎于一時的成功,就注定會迷失方向,以致虛度了美好的歲月。
成長與成功
單楚玉
當曾經(jīng)的冰公主以傲然的姿態(tài)站在政治家這個男人的世界里時,你無法想象那張平和的臉上經(jīng)歷過什么,你只看到苦難的傷口上開出了一朵又一朵的藍蓮花。那是歷經(jīng)成長之后成功者的生命姿態(tài)。
眾所周知,鑄劍的過程是異常艱辛的,必須經(jīng)過不斷打磨、淬火、冷卻,方能成為良材美器。同樣,一個人想要成功,成長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
2012年,當樸槿惠成為韓國首位女總統(tǒng),《時代周刊》給予她“巨人女兒”的稱號時,我卻說——不,不是這樣的!
的確,少時青瓦臺粉紅色的歲月曾給予樸槿惠無限榮光,可當母親倒在敵人的槍下,她不得不成長——從“第一女兒”到“第一夫人”的蛻變意味著什么,只有她自己知曉;當父親殞身于自己人的槍下,她終于看穿了政界的腥風(fēng)血雨,于是她選擇了19年漫長的隱居生活。成長,無疑是痛苦的,尤其是需要面對原先朋友的集體性的背叛,面對親人亡故的悲痛,面對無盡的黑暗。
最終,樸槿惠如一只涅槃的鳳凰,浴火重生,贏來了屬于自己的時代。
孫楊歷經(jīng)風(fēng)波,奪下世錦賽首金時淚流滿面;那位捕魚的老人奮力拼搏,最終拖回了那只大馬林魚的骨架;那群“站著”上北大的保安哥們歷經(jīng)生活磨難,最終在研究生考試中折桂……他們,用汗水、淚水乃至血水證明了一條人生的真諦:成長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只有經(jīng)歷成長,方能到達成功——那片花團錦簇的圣地。
可是,當時代的節(jié)奏快得令人窒息,人們似乎早已等不及循序漸進,迫不及待地渴望成功。于是,大學(xué)生們追逐著公務(wù)員的職位卻忽略了最適宜他們的土地;于是,德國前國防部長古藤貝格也會身陷丑陋的“抄襲門”……殊不知,未曾經(jīng)歷成長的成功是畸形的、恐怖的。
成功必須經(jīng)歷成長,而成長卻不一定成功。這是一道令人無奈卻無法逆轉(zhuǎn)的命題。
歷史記錄了那一刻:林丹成功衛(wèi)冕羽毛球男單冠軍后忘情地奔跑慶賀,而賽場的另一端,李宗偉蹲坐在地板上,遲遲不愿起身……
既生瑜,何生亮?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李宗偉注定是一個悲情人物?!扒昀隙彼坪鹾茈y擺脫命運的捉弄。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菲爾普斯時代的其他泳將,劉翔光環(huán)下的史東鵬,喬丹世界里的NBA巨星,張繼科領(lǐng)銜下的王皓……
那些各行各業(yè)的“瑜”,他們也在不斷刷新著自己的記錄,不斷成長,不斷超越,卻似乎永遠也難以企及“亮”的高度。在一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世界里,這樣的角色未免有些落寞。但若沒了瑜亮之爭,《三國演義》還會如此膾炙人口嗎?缺了李宗偉的林丹,是否擔得起“超級丹”的稱號?沒有世界乒壇群雄逐鹿,怎會有中國乒乓健兒的強勢崛起?
我要向那些最偉大的失敗者致敬——他們渴望勝利,于是激勵自己成長、強大;他們也許無法到達那個叫做“成功”的地方,但他們?nèi)詧皂g地站在英雄的身后,以自己的執(zhí)著、拼搏留給世人一聲贊嘆,一個傳奇,一種精神……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不是成功者的故作姿態(tài)的謙遜,也不是失敗者的自我安慰,而是歷經(jīng)成長后對于成功的最深刻的感悟。
成長,是一條漫長的路。每個人都必須專注于腳下的路,在這條路上踽踽而行。不是為了證明什么,獲取什么。成長,只是為了成就一個更加完美的自己?;蛟S你離成功還很遙遠,但你的生命在成長的路上早已變得豐盈、美麗。
——這是破繭成蝶后紛飛的精靈告訴我的。
[點評]文章以豐富的事例和飛流直下的氣勢向讀者展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你以成功為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不管你最終能否獲得成功,你其實已經(jīng)超越了從前的自己,已經(jīng)是走在了通向成功的路上。也正是因為有那些走在成長路上的人們的奮力拼搏與競爭,才會有世界的發(fā)展,才會有萬紫千紅的美麗春天。其實,這豈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成長與成功
劉沁怡
親愛的女兒:
昨天我去參加了你的頒獎典禮,看著你站在舞臺上捧起獎杯,我比你更驕傲,仿佛那個獎杯是授給我的一樣,滿心都是歡喜。然而,在為你高興的同時,我心里又摻雜著一絲憂慮。
我知道,這不是你第一次獲獎。你從小就是一個要強的孩子,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比賽中,你逐漸長大成人。你喜歡對別人說:“讓成功伴我成長?!笨墒呛⒆樱挥谐晒Σ拍馨槟愠砷L么?我想可能是這些比賽沒有讓你真正品嘗過失敗的滋味,讓你始終認為在成功中成長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而這正是我心中為你擔憂的。我擔心你一旦你遭遇了失敗,又該如何應(yīng)對?因此,我想通過這封信告訴你:成長絕不僅僅需要成功,莫把成功看得太重。
我的一位朋友曾向我談到過自己的小孩如何不肯學(xué)習(xí),最后無奈地嘆了口氣說:讓他先成人再成才吧??梢?,和成功比起來,還是成長更為重要。endprint
成長是終生的,并非僅僅表現(xiàn)為由少年到青年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更新自己、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它貫穿我們一生。它就像一次旅行,沿途那些或絢麗或平淡的風(fēng)景就是你成長的見證,而成功不過是那些比較美一些的景色罷了。其實,失敗、挫折、坎坷都是一個人成長的組成部分,并且缺一不可。
況且,成功只是一時的,有如曇花一現(xiàn)。你不會記住你獲得的每一個獎項、得到的每一項榮譽。而失敗會在你的心頭留下丑陋的疤痕,時時刻刻地提醒著你,告訴你曾經(jīng)在這里犯過錯——而這恰恰是成長中最需要的。記得我的老師曾對我說過:若一張試卷在你做對了你會做的題目的基礎(chǔ)上你還有幾道題不會,你把它弄懂了,那就是收獲,就是成長;若這張試卷你做了滿分,也就是說沒有你不會的題目,那么這張試卷對你來說就是廢紙一張。我認為,老師的話是極其正確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成長。
成長是坎坷的,沒有誰會輕易地成長。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是磕磕碰碰的。就像蛹變成蝶一樣,它要沖破厚厚的繭層,方可展翅飛翔。倘若你助它一臂之力,幫它掃清成長路上的一切障礙,結(jié)果便是蝶會由于缺少營養(yǎng)的供給而飛不起來,最終餓死在自己織的繭里。沒有哪位真正成功人士是在蜜罐里泡出來的,這一點,我相信你比我更清楚,你最崇拜的著名作家海倫·凱勒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有的人對成功過于迷信,對成功的認識過于狹隘,因此活得很辛苦。因為成功只是人生中一兩個點,它是外在的,是由別人去評價的。沒有成功的人渴望成功,已經(jīng)成功的人擔心失去,因而內(nèi)心始終得不到輕松與愉悅。孩子,我不希望你成為上面這樣一種人,這種人往往最容易迷失在名利場里,最終是萬劫不復(fù)。
如果讓我選擇讓你成功還是讓你成長,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讓你成長。作為一位母親,我想讓你活得更好。成長是屬于自己的,是內(nèi)在的,是內(nèi)心愉悅的存在。成長的過程雖然緩慢,卻會讓你充實,讓你充滿自信,不會患得患失,讓你撒開腳步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女兒,當你哪一天真正遭遇了失敗,我希望你不要恐慌,不要懷疑,不要企圖用成功來掩蓋它,而是盡可能地接受它,品味它,并從中汲取營養(yǎng)。它會慢慢地讓你獲得比從成功得到的多得多的東西。
換一個角度來看,成長其實是一種最大的成功。在一生中不斷成長,這應(yīng)該是我們每個人所要追求的。
最后,再次祝賀你這次取得的成績。你永遠是媽媽的驕傲,無論你成功還是失敗。
愛你的媽媽
2013年12月28日
[點評]文章以書信體的格式借一位母親對女兒的忠告表達了作者對于成長與成功的關(guān)系和意義的理解。文筆樸實,但飽含哲理和深情。文章沒有列舉和引用多少典型事例與名人名言,而是以一位母親人生路上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啟發(fā)和開導(dǎo)著女兒這個至今尚未受到過挫敗困擾的“成功者”不要被成功所迷惑,要時刻準備迎接并坦然接受失敗這位不速之客的光臨。
成長與成功
卞偉杰
世上目前還沒有一條定義成功的標準,或者說世上就沒有成功,成功永遠都在迷霧籠罩的前方。但人們的內(nèi)心里卻有一根衡量成功的標桿,譬如木匠認為魯班是成功的,畫家認為畢加索是成功的,像我這樣的中學(xué)生認為清華、北大學(xué)子是成功的。至于魯班、畢加索抑或是頂尖高校的學(xué)子卻不一定認為自己有多成功,他們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成功”了。
世上定義成長的標準卻是存在的。從生理層面上看,當?shù)谝慌氃谀隳樕隙ň右只蚯蚊赖哪樀皶r時與梳妝鏡作伴時,你就知道自己成長了;從心理層面上看,當你對異性產(chǎn)生傾慕之心又時時對世事有大膽地作出自己的評判的沖動,你就知道自己成長了;從法律層面上看,當你過完18周歲的生日,擁有法律賦予你的權(quán)利,同時又需要肩負起重重的擔子,那么你就該知道自己成長了……你無法否認這一切,也無法逃避這一切。
成長是每一個人都無法拒絕的歲月的恩賜,而成功則是少數(shù)人才能領(lǐng)教到的幸運女神的饋贈。之所以成功會是無標準的,是因為成功的定義只活在人們心里。而每個人的內(nèi)心活動往往像指紋一樣各不相同。我們大可不必活在別人的成功觀里,但前提是你自己也能建立起一個像樣的成功觀。你若是劉備,便會以匡扶天下興復(fù)漢室為成功;你若是陶淵明,便會以遠離塵囂安守內(nèi)心的寧靜為成功;你若是林肯,便以緩解乃至消除種族歧視為成功;你若是莫言,便會以多出作品引領(lǐng)社會文明為成功……
成功永遠只活在世人的評價中,而成長卻是存活在你的生命里。所以,你可以對成功不感興趣,但你不能將成長拒之門外。
成長是一次蛻變,是一次破繭,更是一次涅槃,一次浴火重生。還記得美國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那位落魄但不失尊嚴的困窘的父親對兒子說的那番話嗎?“永遠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不可以?!边@是那位父親在困窘的生活下依然堅守的信條。毋庸置疑,那位父親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成長,在冷漠的目光下成長,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成長。哈姆雷特說過:“生存或毀滅,這是一個問題?!蔽┯性谏钪谐砷L,才能不被時代所摒棄,才能擺脫毀滅的跟蹤。既然要成長,就得準備足夠的勇氣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磨難和挫折。
你成長了并不意味著你會成功,你成功了就意味著你已經(jīng)成長。
成長與成功本不是簡單的因果關(guān)系。重要的是,你不要將成功設(shè)置為成長的端點,而在成功到來的時候,更要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讓成長伴隨終生。
[點評]文章冷靜、客觀地分析了成長與成功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提出了成功是一種外在的評價,其標準因人而異;而成長卻是一種自然的法則,任何人都無法回避這樣一個很有創(chuàng)意的觀點。作者希望人們不必去追求那種人人承認的世俗的成功,但是卻不能不在生活中成長。因為“惟有在生活中成長,才能不被時代所摒棄,才能擺脫毀滅的跟蹤”,誠哉斯言!
成長與成功
孫騫禹
法國“農(nóng)民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年輕時一幅作品也賣不出去,這使他陷入了貧窮與絕望的深淵。后來,他回歸鄉(xiāng)間,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并沒有停止作畫,而且一改畫風(fēng),更多地表現(xiàn)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nóng)民,因為他從小就看著農(nóng)民在近乎不人道的繁重的勞動中求生存。因此,當他眺望大自然時,也就毫不忽略在自然中與大地融為一體的人類。他憑借著《播種者》、《牧羊少女》、《拾穗者》等作品震驚了法國畫壇——最終他成為法國近代繪畫史上一位最受人愛戴的成功的畫家。endprint
中外都有這樣一句諺語:“失敗是成功之母?!蹦敲闯砷L就好比是孕育成功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珠穆朗瑪峰也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地殼運動形成的。當凱撒拔出刻有“狄克推多”字樣的佩劍時,他才徹底感受到自己八年的高盧總督生活沒有白白度過。他在征服高盧的過程中成長,最終擁有成為“終身獨裁官”時的成功。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驅(qū)動的火車。當時有人駕著一輛馬車和它賽跑?;疖囉殖笥种?,馬車又美又輕。結(jié)果馬車勝了火車??墒鞘返俜覍O并沒有放棄,而是不斷改進。兩百多年過去了,馬車仍按原來的速度轉(zhuǎn)著車輪,而火車早已進入“高鐵時代”。當史蒂芬孫每一次皺眉時,他就在成長;當史蒂芬孫每一次修改設(shè)計時,他就在成長;當史蒂芬孫每一次拿起改錘時,他就在成長……一步一步地,火車向現(xiàn)代走來,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如果說失敗是起點,那么成長是賽道,成功就是終點;如果說失敗是源頭,那么成長是河道,成功就是海洋;如果說失敗是未變,那么成長是量變,成功就是質(zhì)變……
蒲松齡落第,憤而著書,留下了名作《聊齋志異》;歐力希經(jīng)歷了605次的失敗,才能發(fā)明出藥物“606”;大文豪托爾斯泰的文章都要修改4次有時甚至10次才能發(fā)表……而這一次次的失敗和修正帶給他們的正是一步步的成長。愛迪生在一次新發(fā)明中失敗了八千多次,但他依然樂觀地說:“8000次的失敗,起碼讓我知道了這8000個辦法行不通。”這便是成長。而事實上,他一生成功發(fā)明了一千多件產(chǎn)品,絕對堪稱成功的典范,不是嗎?
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失敗之后贏得成功。能在失敗中成長的人是明智的,然而生活中也的確存在許多庸人。其中有的人,碰了壁了,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走著老路,結(jié)果是一再碰壁;而另外一些人,明明失敗了,卻拒不承認,這種人更是危險。在失敗中總結(jié),在總結(jié)中成長,在成長后成功,這才是一條通向成功的陽關(guān)大道!在生活中,在學(xué)習(xí)中,在工作中,若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不因失敗、挫折而氣餒,能努力成長、成人、成才,那么還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什么夢想不能實現(xiàn)?什么樣強大的國家不能建成?
[點評]文章以充足的論據(jù)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挫敗并不可怕,只要在挫敗中吸取教訓(xùn),努力成長,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作者告訴我們:失敗往往就是成功的源頭,失敗與成功之間,缺少的正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而健康成長就意味著需要找準人生的方向和目標,剔除釀成失敗的雜質(zhì),尋覓到更為有效的途徑。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成長乃成功之父。不是嗎?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xué)高中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