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青 陳旭東 馬京波等
摘 要:煙臺地區(qū)結合當?shù)貧夂驐l件,創(chuàng)新集成了適宜當?shù)鼗ㄉa(chǎn)的高效栽培技術模式,主要涉及選擇深耕、精準施肥、合理選種、種子處理、適期晚播、精細播種、精細管理、適時收獲等技術措施,為提高煙臺地區(qū)花生產(chǎn)量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煙臺地區(qū);花生;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1-02-69-02
花生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經(jīng)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達到467萬hm2,在我國油料作物中種植面積僅次于油菜,具有生產(chǎn)規(guī)模大、種植效益好、產(chǎn)油率高、油脂品質優(yōu)、國際競爭力強等五大優(yōu)勢,是發(fā)展?jié)摿ψ畲蟮挠土献魑?,也是花生產(chǎn)區(qū)農(nóng)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
煙臺市地處中緯度,位于膠東半島中部,瀕臨黃海與渤海之間,屬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比較明顯。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雨水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700mm左右,無霜期200d,日照時數(shù)2 600h,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特點,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大花生生長。煙臺市作為山東乃至全國花生重點區(qū)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花生已成為本市主要的油料作物、經(jīng)濟作物和傳統(tǒng)的大宗出口創(chuàng)匯農(nóng)產(chǎn)品,常年種植面積12萬hm2左右,總產(chǎn)量40萬t以上,產(chǎn)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全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來,煙臺市結合當?shù)氐锰飒毢竦淖匀粭l件,引進多項花生高產(chǎn)栽培技術,通過篩選、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集成適合煙臺地區(qū)推廣應用的花生高效栽培技術,為促進煙臺地區(qū)花生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F(xiàn)將該栽培模式介紹如下:
1 選地深耕
一般宜選耕作層深厚、疏松、肥力較高的砂壤土種植,以利果針入土、莢果發(fā)育和收獲。秋末冬初進行深耕翻,耕深25~30cm。冬深耕后要耙平耙細,以防風蝕,并注意早春頂凌耙地保墑。
2 精準施肥
冬耕前鋪施肥料,肥料以農(nóng)家肥為主,每667m2施農(nóng)家肥2 000~3 000kg。采用控釋肥代替普通復合肥料,延緩肥效,可以控制前期旺長,防止后期脫肥早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對環(huán)境的污染,實現(xiàn)節(jié)肥增效。每667m2可施用N、P、K比例為14∶13∶15的控釋肥40kg,配合整地時一次施入。
3 合理選種
選擇產(chǎn)量高、品質優(yōu)、抗病性強、抗逆性強的大花生品種,如花育22號、山花7號、花育25號等。
4 種子處理
花生莢果在播前貯藏期間,容易吸濕回潮,影響種子的萌發(fā)和出苗。剝殼前曬果,能增強種皮的透水透氣性,進一步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種子的生活力和發(fā)芽率。剝殼前3~4d曬果,將花生莢果攤成約5~6cm的薄層,從上午9∶00曬至下午4∶00,中間翻動2~3次,連曬2~3d,然后剝殼,剝殼后將種子和殼混合存放,播種時再把種子分離出來,有利于保持種子的活力。花生不能曬種仁,以免種皮脫落損失種芽或種子“走油”導致活力下降,影響發(fā)芽出苗。選用大而飽滿的仁果作種子,播種時每667m2用48%毒死蜱乳油300mL進行拌種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
5 適期晚播
5月8日左右搶墑播種,如墑情不好,則要根據(jù)情況無墑造墑、水多晾墑,為花生出苗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基礎條件。通過適當延后播種期,使花生收獲期延后,可有效避開降雨,減少花生發(fā)芽、腐爛,降低感染黃曲霉的幾率,還可為花生生長后期提供充足的光照,增強光合作用,從而提高花生產(chǎn)量。
6 精細播種
采用機械起壟覆膜播種,可以做到“平地起壟、足墑淺播、集中施肥、合理密植、均勻噴藥、嚴實覆膜、順壟壓土”等七條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一次完成。要求一壟雙行,壟距85cm,壟面寬60cm,壟上小行距40cm,每667m2播種9 000~10 000穴,每穴2粒,播種深度為3~5cm。
7 精細管理
7.1 適時清棵 幼苗出土后,兩片葉展時,要及時進行清棵蹲苗,清除播種孔周圍的雜草;把未長出膜的分枝用手扒出以促進第一側枝生長,使之早開花、早結果。清棵要選擇在上午9∶00以前或下午4∶00以后進行。清棵時要注意引苗孔不宜過大,能將花生苗引出即可,且要將花生下側枝引出。
7.2 合理排灌 苗期要控水煉苗,達到苗壯;花針期大量果針入土時是花生的需水臨界期,對水分要求最為敏感,盡量保持正常的水分供應,澆水方式可采用溝灌,有條件的可采用滴灌或噴灌,切忌大水漫灌;結莢期要使土壤處于相對干爽的環(huán)境,避免因水分過多,造成莖葉徒長而倒伏,土壤通氣不良,甚至爛莢,產(chǎn)量下降,品質降低。在花生封壟前,地表絕大部分裸露在陽光下,土壤失墑嚴重,在此期間雨后待地表稍干時進行淺中耕,利于保墑。
7.3 促控結合 若盛花期出現(xiàn)徒長,即植株超過35cm,可每667m2噴施20g壯飽安,防止植株郁蔽倒伏,控制植株營養(yǎng)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增加單位面積產(chǎn)量。
花生生長后期有早衰現(xiàn)象的田塊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噴施葉面1~2次,以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強光合作用,防止早衰。
7.4 雜草防治 花生田雜草種類較多,危害時間較長,影響花生產(chǎn)量并且滋生病蟲害,必須及時防治。防治方法除人工除草外,可用除草劑進行防治。除草劑最好選用“金都爾”在花生播種后出苗前地面噴施,每667m2用藥200mL,防治效果較好且安全無藥殘。
7.5 病害防治 煙臺地區(qū)花生的主要病害為葉斑病及花生根莖腐病。開花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均勻噴霧1次、下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10d噴施1次,連噴3次,可有效防治花生葉斑病等葉部病害;防治花生根莖腐病,可在花生苗期,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1 000倍液噴霧,或用30%氫氧化銅+70%代森錳鋅,按1∶1混勻,配成1 000倍液于花生齊苗后、開花前各噴1次,在發(fā)病初期噴藥2次,著重噴淋花生植株莖基部。
7.6 蟲害防治 花生田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螻蛄、金針蟲,危害花生最嚴重的害蟲為蠐螬。對于蠐螬,除播種期進行拌種防治外,還需要在花生生長過程中進行幼蟲防治和成蟲防治,可于花生花針期每667m2用15%毒死蜱顆粒0.6~0.7kg或用200mL 48%毒死蜱乳油在花生行間順壟撒施,隨之與中耕除草配套把毒土翻壓土中,也可撒施后結合進行澆灌,有效防治蠐螬的幼蟲;于7月中下旬蠐螬成蟲高發(fā)期,在田埂、附近荒坡和非耕地上噴灑2.5%敵百蟲粉劑1~2kg/667m2,有效殺滅蠐螬的成蟲。
花生葉部蟲害主要有蚜蟲、棉鈴蟲、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等,要選用高效無公害農(nóng)藥噴施防治。當田間蚜量達防治指標時,用10%吡蟲啉3 000~4 000倍液或用20%阿維·辛乳油2 500倍液田間噴霧,可兼治棉鈴蟲、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食葉害蟲。
8 適時收獲
收獲時間一般可從以下3個方面來判斷:一看生育期,大花生品種的生育期130d左右;二看溫度,當晝夜平均溫度在12℃以下時,植株基本停止生長,此時即可收獲;三看植株,植株頂端停止生長,上部葉片變黃,莖部和中部葉片脫落,此時大多數(shù)莢果子仁飽滿,即可收獲。收獲后要及時曬干達安全水分10%以下,確保不發(fā)霉,干后及時入庫,妥善保管。
(責編:吳祚云)